「隱秘病毒」開始現身:關於猴痘,這些知識請瞭解

作者 | 莫奈

猴痘,一種聽起來似乎與人類相隔甚遠的病毒,近年來愈加為人所知。

今年6月開始,全國新增了超過百例猴痘確診病例——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不含港澳台)新增報告106例猴痘確診病例。7月,這個數字更顯著增加,來到了491例。

自去年5月以來,猴痘疫情首次在西非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呈全球流行趨勢。迄今,已有113個國家(地區)報告了近9萬例猴痘確診病例,152例死亡。2022年7月,猴痘疫情被世衛組織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今年5月,這個最高級別的警報信號又被解除了。

不過,近期在歐洲、美洲,猴痘疫情呈上升趨勢。在亞太地區,近兩個月的病例增長,也引起了各方的警惕。8月21日,中國海關總署發佈公告稱,有相關症狀的人員應當主動申報。

此前,科學界曾擔憂,2022年以來的這一輪猴痘疫情,「可能是病毒已經發生改變的一個訊號」,它可能發生突變,進而成為全球威脅,如今,這種擔憂捲土重來。

這種神秘而隱匿的病毒,究竟有何來曆?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侵擾後的人類,又該警惕什麼?

01

隱匿的傳播

國內最早的猴痘確診病例,來自2022年9月16日,一名國外中轉重慶的入境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隔離期間被發現。

局勢發生變化,是今年6月。當月6日,北京市報告了兩例猴痘感染病例,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這也意味著,病毒的傳播途徑不僅有境外輸入,還有本土傳播的鏈條。一個月裡,新增報告106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公佈了專門的監測情況。

到了七月,全國新增的猴痘確診病例數字是491例,這個數字比六月明顯增多。

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監測情況 / 截圖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監測情況 / 截圖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中疾控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里,可看到疫情所伴隨的幾個特點:一是病例均為男性,二是同性性接觸以外的接觸方式傳播風險低,三是接近九成的病例為主動就診發現。

就此,也可以解釋猴痘病例數量為何突然急劇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是,猴痘的傳播方式比較隱匿,主要是由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人體,因此是通過親密接觸的方式傳播。上述提到6月份報告的106例病例中,有101例明確為男男性行為人群。

中疾控專家解釋稱,「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為人群中隱匿性傳播,80%病例為單個病例,感染來源不清,防控難度大。」

此外,隨著宣傳教育的力度加大,重點人群主動就診病例的情況變多,他們進行報告的情況增加,也就增加了病例的發現概率。

專家還表示,頻繁和無保護的性行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這種行為也會導致其他性疾病的傳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風險較低。

所以,國家疾控局近期發佈健康提示,稱需加強人群監測,但表示普通民眾接觸猴痘病毒機率不高,不必過於擔心。

不過,世衛組織也提醒,任何人,無論其性取向或性別認同,如果與有症狀的猴痘患者有密切和親密的皮膚接觸,都會面臨風險。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5日,中非共和國洛巴亞地區,身著防護裝備的醫務人員在當地檢查患有猴痘的民眾 / 圖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5日,中非共和國洛巴亞地區,身著防護裝備的醫務人員在當地檢查患有猴痘的民眾 / 圖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雖然隱匿,但其臨床症狀表現非常典型,主要為發熱、皰疹、淋巴結腫大等等,相比起其他「狡猾」的病毒,更容易進行分辨。而且,國內還沒有重症和死亡的病例出現。

所以,目前來看,普通人感染猴痘的風險仍然相當低,也很難造成大規模的傳播風險。一位猴痘病毒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雖然中國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這不會造成病毒大規模的傳播,主要得益於快速檢測試劑盒以及有效的隔離措施,猴痘傳播的風險相對容易控制。」

從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監控情況來看,為了及早發現病人,中國建立了猴痘監測預警體系,措施包括做好入境人員的監測,以及要求全國醫療機構的皮膚科、愛滋病門診等發現有猴痘症狀的病人後,及時詢問流行病學史,還有對重點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等。這些舉措,都有利於儘早切斷傳播途徑。

儘管如此,猴痘仍有不少值得警惕的地方。

02

和天花相似

猴痘作為傳染病的一種,感染時身上會出現帶來疼痛的皮疹,還有發燒、畏寒、頭痛等症狀,還有人會感到沒精神和嗜睡——這些,都和流感病毒相似。

但相對好的消息是,猴痘病毒是一種較大的DNA病毒,這決定了它和新冠、流感病毒那樣的RNA病毒不同,變異速度慢,而且能更好被人類檢測到。

更形象的對比是,新冠病毒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有傳染給別人的風險,但猴痘病毒是出現了症狀(而且往往是皮膚症狀)後才開始傳播,這時患者往往會率先求助醫院,增加了確診的概率,也減少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6日,秘魯利馬,在醫院的猴痘患者隔離區,一名患者展示了他因猴痘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傷口 / 圖源:視覺中國

研究顯示,只要曾經得過猴痘病毒,患者就能具有長期的免疫能力。

和它相像的是另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病毒——天花病毒。兩者都是正痘病毒,彼此密切相關,所以患上猴痘的症狀其實和天花類似,但情況輕微得多。

隨著天花被消滅,猴痘「取代」其位置,成為現存最為嚴重的、由正痘病毒引起的疾病。

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病毒開發的特異性疫苗上市,但此前針對天花的疫苗也能夠起到交叉保護的作用。

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對猴痘有大約85%的保護力,換句話說,現在40多歲以上人群的很大部分人,都不太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回溯過去,猴痘病毒最早被人類捕獲是一次偶然的機會。1958年,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家實驗室里,一群用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究的食蟹猴,爆發了一種疾病。

這種疾病類似天花,但又有所不同,丹麥的病毒學家從痘液中分離出了這種新的病毒,並由此得名「猴痘」。病例情況表明,猴痘導致的皮疹情況較輕,死亡率更低。

當地時間2022年8月23日,法國蒙彼利埃,一名醫生拿著猴痘疫苗 / 圖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22年8月23日,法國蒙彼利埃,一名醫生拿著猴痘疫苗 / 圖源:視覺中國

但是,「猴痘」並不只來源於猴子,其天然宿主尚未確定,但最有可能的是囓齒類動物(也就是咬食性的哺乳動物),比如鬆鼠、袋鼠等等。

所以也有流行病學教授稱,猴痘的命名並不準確,應該叫做「囓齒動物痘」。

猴痘此前只存在於動物身上,1970年,剛果出現了第一例人類病毒。此後,非洲平均每年有數千例病例,而在非洲以外的地區,則很少發現。

直到2003年,家住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名三歲女孩被她的寵物咬傷,這隻草原土撥鼠攜帶著猴痘病毒,讓小女孩成為北半球第一例猴痘感染者,此後這個疾病開始在美國蔓延。

2022年8月,衛生官員警告感染猴痘的人遠離家養寵物,因為這些動物可能會感染病毒 / 圖源:視覺中國

2022年8月,衛生官員警告感染猴痘的人遠離家養寵物,因為這些動物可能會感染病毒 / 圖源:視覺中國

隨著猴痘的傳染範圍變大,關於這個名字本身的爭議也日益增加。

2022年,世衛組織決定將猴痘的英文名從「monkeypox」改為「mpox」,並鼓勵各方使用,借助這個舉動,世衛組織希望改變此前猴痘所附屬在猴子上的刻板印象,也改變涉及非洲的刻板想法。

03

警惕突變

我們不難發現,從1958年丹麥科學家觀測到猴痘病毒至今,已經過去了65年。

這些日子裡,猴痘作為一種已知病毒一直被科學家進行監測和研究,作為一個「小眾病毒」,似乎也默默無聞。躍入公眾視野並掀起最大風浪,是在去年。

2022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事件的定性,是該組織最高級別的警報信號。

根據世衛組織當時的數據,全球共有110個國家報告了約8萬例猴痘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為55例。

猴痘疫情之所以被列為國際關注的衛生事件,原因之一在於其確診病例規模變大,其二,是全球對流行的猴痘病毒傳播方式和特點還不清楚。

2022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猴痘最高級別公共衛生警報 / 截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猴痘最高級別公共衛生警報 / 截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猴痘病毒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比如,歐美的一些報告病例顯示,有些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皮膚症狀,他們只在性生殖器或者肛門附近出現少量皰疹,所以很多人在最開始,沒辦法判斷自己是感染了猴痘。

而且,隨著傳播方式的變化,猴痘病毒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突變。

2022年,英國衛生安全局公佈的一份技術性簡報提及,猴痘病毒基因組中出現的突變可能對病毒蛋白質的功能產生影響, 這可能會增強病毒的耐藥性。

這主要是和病毒結構有關,猴痘病毒基因是兩條DNA鏈條,基因組末端有一個典型的倒置重覆序列,不管是其末端序列的排序方式還是基因組列拿殊成分的含量佔比,都給猴痘的測序工作帶來了難度。

此前,已經有不少國家的研究團隊公佈了猴痘病毒基因組的測序報告,指出病毒中核苷酸的變異數量超出預期,英國衛生安全局則首次指出,其變異跟蛋白質功能改變有關。

當地時間2022年7月26日,美國馬里蘭州,實驗室中培養的感染細胞(藍色)中發現的猴痘顆粒(紅色)的透射電子顯微圖 / 圖源:視覺中國

在這組48個單一突變里,有21個突變引發了科學家們的重點關注,其中就包括F13L(E353K)——這是抗病毒藥物特考韋瑞的靶點。特考韋瑞不僅是治療天花的特效藥,也是被FDA批準允許用於治療猴痘的藥物。

至於這些突變基因會怎麼影響整個基因組,它產生的原因和病毒傳播的方式、藥物的相互作用有多大關聯?仍然需要更多的建模研究來評估。

在猴痘疫情被定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接近一年後,隨著疫情風險的減少,2023年5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終結猴痘疫情的緊急狀態,人們鬆了一口氣,但其後,猴痘在亞太地區的病例日益增加,又重新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警覺。

對猴痘病毒的瞭解,科學家們一直在路上,和這個病毒的戰鬥,人類也許很難鬆懈。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於視覺中國,部分來源於網絡

編輯 | 阿樹

排版 | 八斤

關注南風窗,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