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改國名!發生了什麼

據「今日印度」、印度《經濟時報》等多家印媒5日報導,莫迪政府可能會在定於9月18日至22日舉行的議會特別會議上,提出一項把印度(India)國名更改為「巴拉特」(Bharat)的決議。

《今日印度》稱,通過修改憲法將印度更名為「巴拉特」的呼聲愈演愈烈,有消息人士稱,中央政府可能會提出一項重新命名印度國名的決議。《經濟時報》補充說,包括阿薩姆邦首席部長在內的多位人民黨領導人5日在社交平台發聲支持將印度國名更改為「巴拉特」。

《今日印度》說,印度總理莫迪也表達過類似觀點,2022年8月15日,他曾在講話中呼籲該國擺脫一切奴隸製的痕跡。「值得注意的是,用於運送總統、副總統和總理的專機上也刻著‘巴拉特’的名字。」報導還說。

與此同時,《經濟時報》補充說,國大黨領袖賈伊拿姆•拉美什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證實,印度總統府向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與會國代表發出的9月9日晚宴邀請函上就寫著「巴拉特總統」,而不是通常的「印度總統」。

據印度「TimesNowNews」網站介紹,根據公開信息,「Bharat」是梵語詞彙,字面意思是「承載/攜帶」,實際意為「尋找光明/知識的人」。印度在歷史上被稱為「巴拉特」,意思正是「尋找光明/知識者」。另據《印度快報》報導,「Bharat」、「Bharata」或「Bharatvarsha」詞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獻往世書和史詩《摩訶婆羅多》,往世書將「Bharata」描述為「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域」之間的土地。還有一種說法稱,古印度雅利安人時期有一位名叫「巴拉特」(Bharat)的賢明君主;而印度(India)這個稱謂要到英國殖民時期才確立起來,歷史相對短得多。

有印媒報導稱,此前就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請將印度國名從「India」改為「巴拉特」或「印度斯坦」(Hindustan),理由是:「India」這個詞源於外國語言,而「巴拉特」或「印度斯坦」更反映印度歷史傳統。據印度《經濟時報》2020年6月4日報導,印度最高法院駁回了這項關於更改印度國名的申請,印度最高法院法官認為,印度憲法已明文指明「印度」(India)就是「巴拉特」(Bharat),不清楚申請人為何還要改國名。

外交部官網顯示,印度共和國,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2億。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整理:孫琪)

編輯:方鳳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