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海葵”個頭不大,為何能持續帶來極端強降雨?專家釋疑

連日來,受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及殘留系統影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先後出現強降雨,上述地區沿海累計降水量普遍達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區達250毫米以上,局地超過500毫米,多地降水量突破當地曆史紀錄。

近日,廣東省東莞市、陽江市等地出現強降雨過程。薑曉岑 鄭華珠 圖近日,廣東省東莞市、陽江市等地出現強降雨過程。薑曉岑 鄭華珠 圖

颱風“海葵”個頭並不大,強度也不算強,為何其減弱為熱帶低壓後,仍能帶來如此大的降水?本期《首席來了》邀請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來為大家一一解讀。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表示,這不能全歸結為“海葵”的作用,主要原因還是其背後有源源不斷的南海季風助力。“海葵”殘留系統主要起到彙聚水汽的作用,它把充沛的南海季風水汽聚集到了自己的途經區域,再加上它“步子慢”、滯留時間長,造成所經之處連續幾日出現強降水,累計雨量大。

張濤表示,“小颱風”帶來大影響的例子比較常見。比起經典的“強颱風”所具備的兩個要素,即充沛的水汽條件和足夠的動力條件(即強勁的旋轉大風),像“海葵”這樣登陸後殘留系統和初期強度不強就登陸的颱風,或者尚未長成就“夭折”的颱風(熱帶低壓),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風小且動力條件不足,但由於具備較強彙聚水汽的能力,當通過釋放對流能量的方式來補足動力條件時,就會帶來比較強的降水。在我國南海生成的颱風中有很多這樣例子,其成因是南海距內陸較近,颱風還未充分成長就登陸了,雖然強度較弱,但能把南海夏季風的能量、水汽彙聚上岸,能量通過強對流釋放轉換為動力抬升水汽,就會帶來強降水。

,時長04:02

颱風的整個生命週期,受周圍因素影響很大,比如其生成地海洋的熱力條件、季風水汽的輸送條件,還有副熱帶高壓、垂直風切變、地形等因素,都會影響颱風的路徑、形態和強度。相當於每個颱風都有自己的個性,用一個“臉譜”不能囊括所有颱風的特點,因此不能用針對經典強颱風的固化思維去看待所有颱風。張濤表示,無論是“小颱風”還是“大颱風”,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影響,因此在應對每個颱風中,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關注、分析它的個性,進而採取最合適的防範措施。

據悉,颱風“海葵”殘餘環流影響將於9月12日結束,未來幾天,受冷空氣南下及南海季風北上的共同影響,江南、華南地區還將出現降水,需注意防範疊加影響。

責任編輯:萬婷婷
責任編輯:萬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