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7歲男孩坐紙箱被鄰居小孩用竹筷戳傷眼睛,媽媽:不是故意的,別網暴他

湖南7歲男孩坐紙箱被鄰居小孩用竹筷戳傷眼睛,媽媽:不是故意的,別網暴他

9月16日,湖南瀏陽一男孩坐在紙箱中玩手機時,鄰居家小孩用竹筷戳箱子,不慎戳到男孩眼睛,造成男孩淚小管破裂。相關影片傳到網上後,網民開始爭論,有人認為戳箱子小孩不是故意的,但大多數網民開始譴責戳箱子小孩。

9月18日,被戳傷男孩母親孫女士告訴瀟湘晨報記者,戳箱子小孩並非故意的,只是擔心箱子是密閉空間,認為自家小孩在裡面無法透氣,便戳箱子試圖打洞讓裡面通氣,不慎戳傷了自家小孩。

孫女士稱,兩家平時關係融洽,鄰居支付了她家小孩的醫療費,鄰居小孩平常很乖,不希望網民對小孩進行網暴。

7歲男孩在紙箱中玩手機被鄰居小孩不慎戳傷其眼睛

孫女士介紹,9月16日下午,她正在店裡理貨,自家7歲的男孩坐在一個大紙箱內玩手機,被隔壁家小孩拿竹筷戳傷了眼睛。

「我們當時在理貨,小孩喜歡躲在角落里玩,就鑽到紙箱里玩手機去了。」孫女士說,沒想到突發意外,造成自家小孩淚小管破裂。事發後,鄰居道歉態度很好,且主動支付了醫藥費。

「後面鄰居小孩媽媽問他為什麼要在那裡戳,小孩說前幾天撿了一隻兔子放在紙箱里,他媽媽和他說紙箱封起來會缺氧,讓他在紙箱上戳洞。他那天就擔心我家小孩在紙箱里也會缺氧,所以就在那戳洞,不小心戳到了我家小孩眼睛上了。」孫女士說。

經過手術,孫女士小孩受傷的眼睛開始好轉。「當天晚上就做了手術,在受傷的眼睛那裡做了個淚管,醫生說過幾個月就可以拆掉。」9月18日,孫女士小孩進行了視力檢測,已恢復正常。

事發監控傳上網後引網民爭論,戳箱子小孩甚至被網暴

為了提醒其他家長平時注意看護小孩,9月16日晚,孫女士將事發時的監控發到了短影片平台。沒想到引來網民爭論,有人認為戳箱子小孩不是故意的,但大多數網民對戳箱子小孩進行了強烈譴責。

「就是故意的,這娃兒太壞」「明顯看到眼睛在洞里才戳的」「壞人從小都能看得出來」……

看到這些評論,孫女士稱自己心裡很難受,「我在網上解釋過原因,而且鄰居那個小孩還挺單純的,不是故意的。網民給他安個惡名是不對的,但是全國各地每個人性格不同,他們根本不聽,還有人反過來說我是活該。」

9月18日,記者試圖聯繫戳箱子小孩家長。孫女士轉述稱,「他(戳箱子小孩家長)剛剛就在我們店裡跟我們聊天,說不想過多談論,擔心解釋過後網民依然會說各種各樣難聽的話,怕影響到孩子。」

孫女士稱,兩家平時關係融洽,鄰居小孩平常很乖,不希望網民再對小孩進行網暴。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律師認為,隨著網絡的發展,社會大眾參與社會事件的討論也越來越多,這在整體上是一個積極的現象。但與此同時,網絡評論的便捷性與隱蔽性也產生了新的問題,網絡暴力便是其中之一。在本案中,部分網民對未成年人的攻擊與謾罵,較難算得上是一種理性批評,更多是情緒的宣泄,並且是不合理的宣泄,可能屬於網絡暴力行為。

在本案中,戳箱子小孩的行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也存在過失的成分。被戳傷男孩的母親和鄰居之間已經協商解決了醫療費用的問題,雙方關係也比較融洽。網民對戳箱子小孩進行譴責和網暴的行為,可能會對小孩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可能會影響到雙方的關係和社會公序良俗。

付建律師提醒: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很多網絡事件,都有「反轉」或者後續,在未知全貌的網絡事件中,網民朋友們應當有一定的察覺能力,否則很可能從「吃瓜者」變成傳謠者、網暴者。另外,為了避免維權變侵權,在沒有掌握切實的證據的前提下,一定要謹慎利用網絡來維權,網絡輿論確實會給調查機關時效壓力,但在未知全貌的情況下更有可能讓維權者變成侵害他人名譽的侵權者。因此,建議網民們在發表言論時要注意言辭和方式,不要進行侮辱、恐嚇、威脅、誹謗等行為,避免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也建議相關部門對網絡暴力行為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和打擊,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瀟湘晨報記者武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