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鄭高鐵頻頻試車:一個「一」字撬動北方兩個大省

濟鄭高鐵呼嘯而來,讓山東、河南兩個沿黃省份在交通、經濟等領域有了更深層的合作共贏通道。近日,濟鄭高鐵山東段開始聯調聯試,試驗車在線路上頻頻試車,為即將到來的全線通車做準備。

兩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近日,在濟南長清高鐵站及濟鄭高鐵跨黃河大橋附近,攝影師鄭桐多次看到濟鄭高鐵聯調聯試試驗車,作為攝影愛好者,他將這些瞬間都記錄了下來。「濟南到鄭州,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多遙遠,但在鐵路連接上,卻要繞路。」

目前,從濟南到鄭州,鐵路連接並不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線路走向先南下再西進,需要經過泰安、濟寧、棗莊等地後到達徐州,在徐州調轉方向,向西進入中原腹地,過商丘等地後到達鄭州,等於在地圖上畫了條「折線」。

從時間上看,目前濟南到達鄭州,高鐵出行需要3.5小時左右,部分班次運行時間達到了4小時。作為相鄰省份的兩座省會城市,濟南、鄭州在經濟發展上有著許多相似點,在發展高端製造、人才流動等方面,存在較多合作領域。

變互聯互通為直聯直通成為濟南、鄭州兩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目前,濟南正在建設「米字型」高鐵,濟青高鐵、石濟客專、濟萊高鐵已經率先通車,濟濱高鐵於去年開工。以濟南為中心點,向外輻射的射線高鐵通道中,與周邊兄弟省份實現直聯直通的大通道只有京滬、石濟兩條。京滬線貫穿南北,北上京津冀,南抵蘇晥滬;石濟橫貫冀魯,在石家莊與石太高鐵連接,翻越太行山,到達山西。

濟南、鄭州急需一條直連通道,濟鄭高鐵呼之慾出。

濟鄭高鐵河南段已在去年通車運營,按照計劃,山東段將在年底前正式運營。濟鄭高鐵全線由鄭州東站至濟南西站,線路全長38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山東段設5座車站,其中新建的有4座。目前,已經通車的濟鄭高鐵濮鄭段,常態化按時速310公里達標運營。根據測算,全線運營後,濟南、鄭州通勤時間縮短至1.5小時。

一個「一」字帶兩頭

濟鄭高鐵在地圖上看像一個「一」字,這個「一」字的兩頭是濟南、鄭州兩座城市,但輻射範圍卻並不只有這兩座城市。

一個「一」字,在地圖上撬動了濟南、鄭州兩座城市背後的北方兩大省。

山東、河南兩省「一衣帶水」,在歷史上有著多次影響較深的合作。

2021年,山東、河南兩省簽訂省際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對賭」數額達1億元。自協議簽署以來,黃河入魯水質持續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山東作為受益方,兌現河南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在做好「黃河文章」上有了更多合作空間,並不局限於生態領域。

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山東省2022年的GDP為8.7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三;河南省2022年的GDP為6.1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五。從去年的數據看,山東、河南拿下全國前五把交椅,在北方省份中,更是分列第一、第二。濟鄭高鐵的兩頭,是經濟總量龐大的北方大省。

從2022年的經濟增速上看,濟鄭高鐵後期有為兩省助力的空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全年我國GDP為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對比該數據,16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線」。其中,山東同比增速3.9%,河南同比增速3.1%。雖超過了國家線,但兩省的增速比湖北、湖南兩個南方省份慢了一些。湖北、湖南同比增速均在4.3%(含4.3%)以上,超過全國前五把交椅的同比增速。

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湖北省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在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同時,積極打造一體化的交通網絡,降低物流成本,加強與周邊省份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西進中原腹地,東出半島入海

濟鄭高鐵,同樣為山東、河南兩省打開了新的外部通道。

河南省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研究員張佔倉曾表示,鄭州高端人才資源相對不足,要更加主動地對接濟南以及山東省的高端人才資源,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現代智慧與高新技術力量支持。

山東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半島地區港口分佈較多,青島港更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以及世界一流國際郵輪客運中心。位居大陸腹地,打通出海口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一大訴求,濟鄭高鐵的建設,大大節省了河南從山東出海的時間,提高效率,從而提高駐豫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河南需要山東的人才和海洋,山東也需要河南的人口和腹地。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有著重要的人口優勢,在與河南的合作中,山東可以從河南獲得較充足的人才資源,彌補部分產業的人才缺口。其次,山東中部工業走廊及沿海城市有較多規模以上企業,在擴大輻射,提高區域競爭力上,不少企業瞄準河南,在中原腹地「落子」。

今年,海爾集團近年來首個在青島以外投資的壓縮機制造項目在鄭州開工。在此之前,浪潮集團已設立國家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重點實驗室鄭州中心。今年1月,山東省科技工作會議提出,將加快推進魯豫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工作,併力爭早日獲批。

8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鄭州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共同簽署《關於加強交通互聯互通 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協議》。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這份《合作協議》主要涉及到高鐵建設、公路網、陸海聯動物流體系、國際航空樞紐,以及交通領域其他合作。

濟鄭高鐵的建設早於這份《合作協議》,協議簽署時,濟鄭高鐵已經完成了主要工程建設,進入到聯調聯試階段,恰逢其時又恰到好處。

業內人士認為,濟鄭高鐵建成後,在黃河中下遊貫通了一條新通道,山東、河南合作更加便捷,聯繫更加緊密,河南的中原城市群與山東的半島城市群,兩大國家級城市群「強強聯合」,取長補短,在互利共贏中或可實現新的增長。

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通過濟鄭高鐵打通的沿黃高鐵通道,可以更好地連通黃河中遊以及上遊,對於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有重要意義。

通過這條新建高鐵線路,從濟南出發,在到達鄭州後,可沿既有線路繼續向西,直達西安、蘭州、西寧。「如此一來,黃河沿線就形成了一條多線路串聯的高鐵通道,把上、中、下遊的主要城市串起來。」

從經濟發展上看,我國有江浙滬、京津冀等發達的區域板塊,也有川渝、兩湖等後起之秀。區域抱團取暖,協同發展的情況並不罕見,濟鄭高鐵不僅為山東、河南提供了一條便捷通道,更為魯豫的深度合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