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馬本:實施雙碳戰略讓中國獲得發展新動能
2020年9月22日,中國提出雙碳戰略目標。3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1+N」政策體系,綠色低碳發展進行著生動實踐。為了回望3年雙碳之路,探討未來走法,9月20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組織主題為「三年回望·低碳再前行」的研討會。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馬本在研討會表示,雙碳戰略是解決當下中國可持續發展問題,尋找發展新動能,推動全球氣候目標實現的關鍵舉措,這就需要提高減碳能力,把握減碳節奏,確保雙碳目標的實現。
為何實施雙碳戰略
馬本表示,實施雙碳戰略既體現了中國的擔當,又凸顯了發展的需要。
馬本解釋,碳減排能減緩全球的氣候變化,收益是全球性的,而成本主要由自身承擔。我國要用不到30年時間,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比發達國家所用時間要短,挑戰更大。因此,中國的雙碳目標就意味著中國主動承擔國際義務。3年前我國確定雙碳目標是站在全球、全人類的角度提出來的,充分體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馬本表示,我國提出雙碳目標還有國內發展因素的考量。首先是可以協同解決大氣汙染問題。如果我國到2060年前能夠實現碳中和,那麼到那時已經從根源上解決了大氣汙染問題。其次是可以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當前我國70%的原油依賴進口,如果把雙碳工作做好,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原油對外依存度就可以降低,有助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第三,雙碳戰略也會帶來潛在收益。目前,我國若干產業在全球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多個產業是與低碳相關的,比如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新能源汽車,低碳戰略引領下的產業升級可以帶來經濟收益。
雙碳戰略要注意什麼
馬本表示,為了實施雙碳戰略,我國製定了「1+N」政策體系,除了重視碳市場建設外,還需要繼續通過實施節能降耗、推動綠色製造、實施綠色消費等手段,一體化推動實現碳減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充分彰顯我國自上而下推動和落實碳減排政策的制度優勢。
首先,需要把握碳減排與經濟發展的動態關係,釐清碳減排的時間問題、區域問題、節奏問題。「碳減排需要有一個長期的時間窗口,到底現在減排還是未來減排,現在減多少,未來減多少?不同地區誰減多少,怎麼分配?這些都是亟待探討的問題。」馬本說。同時,馬本提醒,在不同經濟發展形勢下,用多大力氣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這是值得探討的,有時候節奏快一點,有時候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大,會慢一點,這都是正常的,符合碳減排的長期性特徵。
其次,要增強碳減排的能力建設。比如,如何更好保障行政區和企業碳排放核算數據的質量,如何確保第三方核算核查機構的專業能力和獨立性,如何有效協同減汙與降碳,這些都需要在管理體制機制上不斷探索、完善、制度化。近年來,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期待能夠有很好的落地實施。
第三,還要進一步探索多樣化的碳減排政策工具。除了碳市場外,碳稅也正在被討論其作為碳市場補充的可能性。此外,我國一直以來通過自上而下的目標製定、分解和考核推動節能減排政策的落地實施,在節能、可再生能源開發、大氣汙染治理、生態保護等領域也有一系列政策在發揮作用。因此,針對碳減排應該考慮的是政策組合如何更好發揮作用的問題。目前,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工具的選擇,每一個政策工具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我們國家更擅長什麼工具,以及政策工具的合理匹配與組合。
我們能為雙碳戰略做什麼
當前,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度實施,不同行業都在進行著轉型與突破。綠色低碳領域成為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然而,企業追逐利益,個人追求權益,就連一片林子、一個地域的潛在碳彙,都會被機構和組織進行炒作。越是這個時候,就越需要登高望遠,看見方向和價值。而這些工作對於個人和具體的行業來說,做起來並不容易。
馬本認為,雙碳戰略首先要做好雙碳文化的傳播,讓更多的人瞭解、認識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意義、現實狀況、重要路徑。這就需要建設廣泛連接的公益傳播教育平台。這是新聞媒體當下的重要責任。同時,新聞媒體還要做綠色低碳發展的冷靜觀察者,在紛繁複雜的雙碳宣傳推介中,找到價值所在,為公眾的投資和消費提供幫助,從而維護行業的根本利益,推動雙碳戰略高質量發展。
此外,馬本表示,當前雙碳知識、技術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新聞媒體做好行業與公眾之間的橋樑,把生澀的技術路徑轉化成大家能理解的基本技能。同時,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建設媒體化新型智庫。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