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世界的一代演繹中國式浪漫

    9月23日,浙江杭州,杭州奧體中心球場,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禮上,文藝表演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9月23日,浙江杭州,杭州奧體中心球場,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禮上,文藝表演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9月23日,秋分時節,亞運的聚光燈指向了浙江杭州奧體中心球場「大蓮花」。

    馬可·波羅筆下的「天城」如何拉開亞運大幕?杭州亞運會開幕禮總導演、總製作人沙曉嵐給出的答案是「潮起亞細亞」,實現藝術與技術的雙向奔赴。

    杭州亞組委此前提到,開幕禮不請明星「大腕」,群演人員全部由在杭的大學生組成。

    走過烈日,跨過雨天,2500名「群演」用汗水和微笑張開歡迎的雙臂,講述「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的亞洲篇章。

    期待現場的掌聲

    無數次排練、加練、摳細節,是開幕禮演員走上「大蓮花」舞台前的必經之路。用杭州師範大學學生張韻菡的話說,「練到形成肌肉記憶」。

    張韻菡的「首戰」是6月15日在良渚古城遺址的火種採集儀式。當時,她穿上草鞋,雙手捧著米篩完成篩米、曬稻穀等一系列動作,再現約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耕作日常。

    火種採集儀式後,張韻菡又投入到開幕禮「金桂之江」環節的排練中。同校的雙胞胎姐妹汪乙楠、汪乙慧也在這個環節。演員需要在表演時間內全程提著道具,這對非專業演員的汪乙楠來說難度不小。

    結束排練回學校的路上,汪乙楠還和汪乙慧互相檢查。「看她做的動作好不好看,我一下就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了。」汪乙慧笑稱,「彷彿照鏡子」。

    9月23日,秋分之夜,數百名大學生手持發光金桂走入場內,共同點亮綿延悠長的「金桂之江」。年輕的演員像是「朵朵浪花」,翻湧出澎湃錢塘, 定格屬於「之江」的矚目時刻。

    杭州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張楚黛介紹,全校有1507位學生參與演出任務。

    小夥兒黃琛迪在開幕禮當晚,與同伴李豔超手牽著手,飛旋於空中,用舞蹈為中外觀眾闡釋「中國式浪漫」。

    這是3D雙威亞技術首次應用於大型運動場。曾獲兩屆中國舞蹈荷花杯舞劇「荷花獎」的黃琛迪表示,自己生於浙江溫州,長於杭州。為了展現運動精神,他與李豔超將地面上的奔跑、跳躍等動作帶到空中,吊著威亞多次訓練,只為了開幕禮的完美呈現。

    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專業學生孫樂妍擔任開幕禮序篇「生命之舞」環節演員,她平時在學校的舞蹈學習以中國舞、古典舞為主,而此次開幕禮更強調節奏、力度,「6月25日開始訓練,到7月之前走路基本都是瘸的狀態,適應了挺長一段時間」,孫樂妍說。

    以地為畫、踏墨而舞,文藝演出中,160名「國風少年」變化陣列,呼應中國山水畫所獨有的留白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

    160名「國風少年」要將傘舉到同一水平面上,大臂、小臂與肩同寬同高,看過去就像是一個人。

    杭州師範大學學生朱俊凱正是「國風少年」之一,他透露,「每個人撐著約五六斤重的油紙傘在場上表演10多分鐘」。

    從初次進入「大蓮花」的激動,到一次次訓練後的熟悉、默契,朱俊凱已經能夠適應360度環繞式的表演形式,他也想像過,「9月23日應該會有更多的攝像機,有更多的觀眾看到我,為我們鼓掌」。

    當「國風少年」頌出「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時,現場觀眾或舉起星星燈,或鼓掌喝彩,為這樣的「中國式浪漫」點讚。

    群演的默契

    舞台上,動起來的綠水青山、磅礴的錢塘潮湧等元素以高標準展示高質量的開幕禮。舞台下,演員在綵排間隙偶爾即興開啟「小型亞運開幕禮」。

    浙江傳媒學院學生王譯記得,一次綵排備場過程中,一名舞蹈學院的女生在朋友的鼓勵下給其他備場演員表演起了空翻,接著一名武術學校的男生也跟著空翻起來,「兩個人像比武一樣,周圍人都在喝彩,有一種藝術和武術碰撞的美感」。

    更多的時候,「小型亞運開幕禮」以生日歌作為伴奏啟幕。王譯說道,排練時常常能碰上集體過生日環節,有一次排練結束後已是淩晨1時,突然有同學大聲喊出「祝某某生日快樂」,導演聽到後索性拿起話筒開了個頭,全場五六百名演員齊聲合唱生日歌,「我當時覺得,這個同學一定特別幸福,他今年的生日肯定很難忘」。

    長時間排練下來,原本陌生的演職人員已經形成了「專屬默契」。王譯向記者分享了識別開幕禮演員的「暗號」,「我說‘國家利益’,如果你馬上答出‘高於一切’,那你就是我們的人。」

    她解釋,每次到「大蓮花」綵排結束後,總導演、總製作人沙曉嵐總會帶領演員們喊出這句口號,「這一句話是全場幾千個演員都能一下子說出來的」。

    王譯還提到,每次大聯排表演完後,台上的演員一走進備場區,就有源源不斷的鼓掌和加油聲,「每到這個時候,不管彼此認不認識,都是一個集體,都在為共同的目標努力」。

    孫樂妍笑稱,她應該是聽到備場區歡呼聲最久的演員之一。由於場館通道要求,演職人員不能在下場時經運動員候場通道回到備場區,而孫樂妍下場的出口離備場區最遠,要在歌曲《我愛你中國》結束前繞過半個「大蓮花」回到備場區換衣服。在她看來,自己穿著裙子完成了長跑,也收穫了長時間的加油鼓勁。

    「一定不負眾望」

    「我幻想過,有一個小小的鏡頭能拍到我,讓家人看見。」杭州師範大學學生張雅菲說。

    對於播音主持專業出身的張雅菲而言,在現場聽到央視主持人康輝的播報時,就覺得自己和前輩同在一個舞台,「他一定能夠看到我的表演,我們都是亞運會開幕禮的一份子」。

    對張韻菡來說,可能一個鏡頭都沒有,但她說,「沒關係,我們生逢盛世,又幸逢盛會,能夠有機會為杭州亞運會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是一次非常寶貴的人生經歷,也是一筆精神財富。」

    浙江音樂學院學生王家恒從接到歌曲《同愛同在》演唱任務到正式表演,只有約一週的時間準備。他坦言,準備時間短但並沒有特別大的壓力,「導演組選中我們,肯定就是考慮到我們年青人身上的朝氣,我們就是要向所有人展現自信的狀態」。

    而王譯的自信來自綵排時觀眾席的大聲喝彩。她說,表演時自己的位置能夠清楚地看到前排觀眾們的表情,每次綵排觀眾席都會發出喝彩,「我相信開幕禮當晚,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定會覺得特別震撼,我很有自信」。

    杭州師範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陳致遠說,自己被導演組選中時,還是舞蹈「零基礎」的新人,之前也從沒參加過大型活動的表演。「我一直在排練外的時間偷偷練習導演教過的動作,力爭不要被刷下去。」

    開幕前一晚,陳致遠給記者發來信息,「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大家一定可以看到我們團隊的努力。」

    大幕拉開的那一刻,他們不僅是大學生,更是站上「潮起亞細亞」舞台的演員,用新時代的青年姿態「秀」出國風國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體育之潮、時代浪潮的澎湃。

    本報杭州9月2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王龍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