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發佈!成年人補鈣都按同一個標準來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流行病學教授  陳裕明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郭詩穎

近日,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下稱《參考建議》)正式發佈。與10年前的版本相比,常量元素中變化最大的是鈣,分別調低了兒童、50歲以上中老年人和孕產期女性三類人群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特邀新版《參考建議》中「鈣」一節的編著專家、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流行病學教授陳裕明,對攝入量變化的原因作出解析。

我國大多數人「吃」不到推薦量

據悉,我國早在1938年就發佈了第一版大眾最低營養素的需要量,距今已有85年歷史,今年發佈的為第九版,其推薦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對保證居民健康有重要意義。不過調查顯示,我國居民膳食鈣攝入量一直遠低於推薦標準。「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1992年,我國居民每人每天攝入鈣405毫克,2002年是391毫克,到了2012年降至336.1毫克。

陳裕明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九成國人達不到此前1000毫克的推薦量,即使將標準降低至800毫克,依然有很多人不達標,這與我國豆類、奶類攝入量少的飲食結構息息相關。我國居民多以植物性膳食為主,從古至今奶類攝入一直很少,不少地區奶製品消費可及性較差,平均每人每天奶類消費量不足50克。

鈣在人體內的含量僅次於氧、碳、氫和氮,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鈣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不僅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還能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血管的收縮與舒張,參與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體內信號傳導、凝血過程等。如果兒童青少年缺鈣,會影響骨骼發育,嚴重者可發生佝僂病,產生X型腿、O型腿等;孕產婦缺鈣容易疲勞、腿腳抽筋、產前高血壓綜合徵等;隨著鈣質吸收減少、排泄加大,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很容易缺鈣,造成腰椎、頸椎疼痛,明顯的駝背、變矮,骨質疏鬆、骨折風險增加。

三類人群鈣攝入推薦量被調低

結合目前我國人群補鈣的研究數據,《參考建議》給出了全新的膳食鈣參考攝入量(見下圖)。其中,EAR是指平均需要量,RNI是推薦攝入量,AI表示適宜攝入量,UL則是指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鈣參考攝入量

與上一個版本相比,1~11歲人群的鈣推薦攝入量下降100~200毫克/天不等;成年人推薦攝入量仍然為800毫克/天,沒有變化;變動比較大的是50歲以上人群,推薦攝入量由原來的1000毫克/天降至800毫克/天;對於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沒有建議額外增加攝入量,其推薦攝入量與同齡成年女性(800毫克/天)一致。

對此,陳裕明表示,由於評估方法的變化,《參考建議》按照不同年齡段兒童骨鈣增生量、排泄量及吸收率等指標,推算兒童膳食鈣推薦量,相比之前要更為精準和細化。50歲以上人群鈣推薦攝入量變化的原因與最新的研究成果有關。目前有不少證據指出,每日鈣攝入量達到800毫克後,再補充800~1000毫克,人群中骨折的發生率也沒有明顯改善。考慮到實際情況,不少人單靠膳食也「吃」不夠舊版推薦的1000毫克,「舊標準」對骨質健康的改善程度有限,應適當放寬。此外,補鈣過量可能會增加高尿鈣、腎結石等健康風險。綜合考慮下,《參考建議》推薦50歲以上人群鈣攝入量為800毫克/天。

至於為何要降低孕產期鈣攝入推薦量,《參考建議》提到,最新研究顯示,孕婦與乳母補鈣不影響母體及嬰兒骨健康;在達到推薦攝入量的情況下,懷孕及哺乳次數不影響中老年時期的骨骼健康,提示不需要額外增加。

豆、奶、水產品均是補鈣神器

補鈣一直是個全球問題。在歐美國家,人均每日膳食鈣的攝入量可達700~900毫克;在亞洲,日韓平均水平約為500~600毫克,而我國僅有400毫克左右。增強國人補鈣意識、提高膳食鈣攝入量迫在眉睫。

鈣的主要食物來源為奶及奶製品、豆及豆製品、水產品、部分葉菜以及柑橘類水果等。《參考建議》指出,常見食物每100克的鈣含量範圍如下:鮮奶100~110毫克,豆腐110~140毫克,深綠色葉菜和菜花為50~130毫克,柑橘類水果20~30毫克,貝殼類多高於200毫克,魚類50~150毫克,蛋類約50~60毫克;畜禽肉類、瓜果及根莖類蔬菜、大多數水果的含鈣量低,一般小於20毫克;硬度高的飲水含鈣6~14毫克。

想攝入充足的鈣,每天可以這樣搭配飲食:至少喝300克純牛奶/酸奶,或吃30克乳酪;吃300~500克蔬菜(生重),其中深綠色蔬菜佔一半;1~2兩豆製品,如豆腐、豆腐乾等;半兩(約1湯匙)堅果仁或1小勺芝麻醬;1~2兩魚蝦貝類、少量蝦皮(比如取5克做湯)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到適量吃肉禽蛋、少鹽、少酒和戒菸。

陳裕明表示,每天800毫克可滿足絕大多數(97%~98%)成年人實現理想骨健康所對鈣的需要。《參考建議》因照顧了絕大多數人,實際上已超出較大部分人群的需求量,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人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多。建議男性50歲、女性40歲後,應關注自身骨骼健康,定期監測骨密度。對於雖未達到推薦量,但骨密度依然在同齡人中較好者,可以略為放寬;對於骨密度較低或有骨量減少的人,要儘可能達到推薦攝入量,嚴重時就醫。

需注意,鈣僅僅是維持骨健康所需的基礎條件,不是攝入足量鈣就完全可以實現骨健康了。人體60%~80%骨密度是由遺傳決定,此外,膳食平衡、適量運動、心態平和、睡眠良好和環境因素,也會影響骨骼健康,都要納入考慮範圍。▲

責編:潘子虎

主編: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