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訪華老照片引發聯想,中國作家諾獎穩了?會是殘雪嗎

來源:澎湃新聞

就在盧保文學獎揭曉前幾小時,盧保獎的X(Twitter)官方帳號發佈了99年前泰戈爾訪問中國的歷史照片,照片上有林徽因和徐誌摩。這一舉動令外界對今年的盧保文學獎獲獎名單有了諸多聯想,難道是暗示中國作家獲獎?那是誰呢?中國作家殘雪這幾年一直被認為是諾獎熱門人選,每年的各種盧保文學獎博彩網站也一直把她推在前列,這次會是她嗎?

靠博彩公司的榜單來猜諾獎得主,並不可靠,但殘雪確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國作家。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成名的殘雪是中國最早從事實驗文學創作的女作家。在國際上,殘雪這個名字具有相當知名度。 2019年國際布卡獎公佈的13名入圍者名單里,其中就有殘雪,她憑藉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此前,閻連科、蘇童和王安憶也曾獲得國際布卡獎提名。

殘雪 來源:中國作家網殘雪 來源:中國作家網

《新世紀愛情故事》曾發表於2012年第6期《花城》,201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被翻譯為英文,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國際布卡獎的官網如此介紹該書:「《新世紀愛情故事》描述了愛的許多偽裝:諷刺、悲劇、短暫、持久……而這一切都是在東西方商業與工業、欺詐與剝削、性與浪漫的萬花筒式的背景下進行的。」肯定了作家宏大、深刻的寫作視野。

殘雪,本名鄧小華,1953年生於湖南長沙, 1970年進入街道工廠工作,先後做過銑工、裝配工、車工, 後當過赤腳醫生,也開過裁縫店。 1985年開始發表小說,至今已創作七百多萬字的新實驗文學作品。近年來,殘雪將哲學思辨作為文學拓展的工具。2011年,她和其兄、哲學家鄧曉芒的11篇對談被輯錄為《於天上看見深淵:新經典主義文學對話錄》一書,兩人的話題涉及中西哲學、美學、文學、文化比較以及文學創作心理,被評價為是「十一次思想維度的拓荒」。鄧曉芒在這本書中如此評價殘雪的寫作:「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一種怪誕的寫法,而且裡面透露出來的那種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隱含一種令人恐懼的危險性……我覺得要能夠把殘雪的作品評論到位幾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她看來是在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當作一個謎來破解。」

殘雪的作品先鋒氣質明顯,風格直率犀利,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不羈和直率的批評精神是殘雪的作風,她多年不參與主流文壇活動,曾撰文表示:「許多作家都在文壇混,同那些所謂批評家抱成一團來欺騙讀者。因為現在大多數讀者還不夠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壞……為了掩飾自己才華耗盡,就把‘混’稱之為‘轉型’。」(《殘雪文學觀》/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 2007)

對於殘雪進入盧保文學獎得主預測名單,《收穫》雜誌主編曾在社交媒體評論道:「有博彩公司把殘雪列為今年諾獎第四,很多人開始亢奮,其實博彩公司有很多。1980年代,是少功立偉他們向文壇推薦了這位湖南‘女裁縫’,當時文壇確實是驚豔的,說橫空出世也不為過,97年編選《中國新潮小說選》,我選了她的《公牛》。我讀09年諾獎得主米拿的詩與小說,當時覺得這樣的路數,我們有殘雪……殘雪的作品確實有哲學,她與米拿的共通之處就是哲學里有個重要主題叫恐懼。但殘雪後來的作品沒再讓我興奮。」

殘雪也被認為是最具哲學思想的中國作家,這些年她一直在她的文學作品中探討哲學觀念,她也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哲學經典。她說,「我搞了30多年的文學創作,而我這麼多年一直看西方哲學那些前輩的作品,現在越來越感覺到了我們這種實驗文學和哲學探討的是同一個問題,就是探討的途徑完全不同。而且在思想界,文學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面取得的成就比哲學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所以我就想把哲學最根本的問題重新探討一下,也是我的野心。因此我一直每天堅持用四個小時讀西方哲學,已經堅持了有四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