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恩·福瑟:諾獎預測榜上的常客,讀者書架上的「吃灰選手」?
當地時間10月5日,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23年盧保文學獎授予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成就。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稱:「他用極具創新意識的戲劇和散文讓無法言說之事物發聲」(for his innovative plays and prose which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
福瑟被視為該獎項的常規競爭者,也是今年諾獎預測的熱門人選之一。在臨近頒獎的前幾天,福瑟位列多家諾獎預測網站賠率的榜首位置,就像去年的諾獎得主安妮·埃爾諾一樣,在結果公佈之前,福瑟已經成為了最被外界看好的候選人之一。
福瑟與安妮·埃爾諾的相似點還在於,他在國際文學界也早就享有盛譽,被稱為「在世最多產的劇作家」。他曾獲得歐洲多項知名大獎。盧保文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臣 (Anders Olsson)表示:「福斯將挪威背景的語言和本質與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技巧融為一體。」可以說,福瑟此次獲獎並沒有出乎圈內人士的意料。
有趣的是,與圈內人士的準確預測不同,普通讀者似乎對這位享有盛譽的劇作家不甚瞭解,超過九成的讀者在諾獎組委會發起的投票中表示:「從來沒有讀過福瑟的任何作品」,而目前國內引進的福瑟作品數量也非常有限,大多數國內讀者還沒有機會接觸到福瑟的文字。這種普通讀者的感受與專業人士的判斷形成的反差,似乎已經成為了近些年來盧保文學獎的一種常態。
撰文丨申璐
諾獎賠率榜上的常客,
普通讀者書架上的「吃灰選手」?
在香港時間10月5日19:00揭曉榜單的前一刻,國內外的評論區對於最終獲獎者仍然眾說紛紜。中國作家殘雪一度高居多家預測網站賠率的首位,這也引發國內不少讀者翹首盼望,是否繼莫言之後,今年有望再度迎來一位獲得諾獎青睞的華語作家。
相較於殘雪在國內引發的高分貝呼聲,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則是國外評論區的熱門人選之一,甚至在臨近公佈日期時,福瑟反超,高居多家預測網站賠率的第一位。一時間頗有幾分「眾望所歸」的風向。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圈內人士看來,福瑟的獲獎絕不在意料之外。
與諾獎預測的熱鬧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位被認為「今年總該輪到他」的熱門人選實則在普通讀者那裡還是有些「冷門」。開獎之後,諾獎組委會在社交平台上發起了面向全球讀者的投票——「你是否讀過約恩·福瑟的任何作品?」截至香港時間10月5日晚間11點,在超過1萬名的投票參與者中,約92%的人表示:「從沒讀過約恩·福瑟的任何作品」。
即便在西方讀者眼中,福瑟的戲劇作品也並不太容易理解,但它們仍然是歐洲當代劇作中上演最廣泛的作品。《法國24》電視台發佈評論認為,福瑟的寫作更多的是形式而非內容,那些沒有說出來的往往比說出來的更能說明問題。「福瑟呈現了我們生活中可以立即識別的日常場景。他對語言和戲劇性動作的描寫大幅減少,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了人類最強烈的焦慮和無力感。」諾獎委員會表示。這種風格也被稱為「福瑟式的極簡主義」(Fosse minimalism)。
約恩·福瑟。
福瑟的作品幾乎都是在1983年至2000年間寫成的。他的處女作小說《紅與黑》(暫譯,Raudt, svart)於 1983 年出版。他的第一部戲劇《我們永不分離》(Og aldri skal vi Skilljast)1994年在卑爾根國家劇院上演。然而,他創作的第一部戲劇《有人要來了》(Nokon kjem til å komme)為他帶來了突破,1999年,法國導演克羅達·列治 (Claude Régy)在南泰爾上演了該劇。也就是說,在這條不斷變化但持續不斷的作品流中,儘管以小說、詩歌、短篇散文和戲劇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展開,但它們始終具有相同的特徵。
他筆下的人物大多話都不多。他們所說的話往往是重覆的,從一次重覆到下一次重覆都有微小但重大的變化。這些詞懸浮在空中,通常沒有標點符號。「我寫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物。我寫的是人性。」2003年,福瑟在接受法國《世界報》採訪時坦言。時隔15年,他又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重申:「你讀我的書不是為了情節。」「社會學因素是存在的:失業、孤獨、破碎的家庭,但最重要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裂縫裡有什麼,人物和文本元素之間的差距。」換言之,在福瑟看來,「沉默,沒說的比說的更重要。」
此外,這也是諾獎組委會時隔多年再度將目光投向劇作家。上一次獲此殊榮的劇作家是出生於英國倫敦的哈囉德·品特,他於2005年被授予盧保文學獎。同時,福瑟也是挪威歷史上第四位獲此獎項的作家。前三位分別是1903年的比昂斯滕·比昂鬆(Bjornstjerne Bjornson),1920年的克努特·漢姆生(Knut Hamsun)以及1928年的西格列特·溫塞特(Sigrid Undset)。這次評選結果也再度印證了諾獎的確對北歐劇作家有所傾向。
同為知名戲劇家,福瑟不可避免地被與另一位挪威國寶級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相提並論。福瑟也於2010年獲得了國際易卜生獎,這是戲劇界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但實際上,外媒普遍認為福瑟與另一位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更有可比性,福瑟本人也曾表達了對這位愛爾蘭偶像的欽佩,稱他和他自己一樣,是「一位劇院畫家,而不是一位真正的作家」。
學生剋瑙斯高眼中的老師
很多中文讀者未必接觸過福瑟,但可能聽說過另一位挪威作家克瑙斯高。這位曾用六卷本、幾百萬字大部頭作品《我的奮鬥》記述四十餘年人生經歷的傳奇作家,正是福瑟最知名的學生之一。
作為《我的奮鬥》這樣一部大部頭作品的作者,克瑙斯高常被與更為知名的《追憶似水年華》作者普魯斯特相提並論。他們都在挑戰著文學的閱讀邊界。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這樣一位癡迷於寫作本體的作者其實對他的老師福瑟推崇有加。「福瑟的書寫吸引著讀者,是能讓讀者消失於其中的東西,就像黑暗裡的風。」克瑙斯高這麼評說他曾經的寫作老師。
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克瑙斯高還曾指出,福瑟的作品幾乎都是關於文學與藝術的,他不關心文學和藝術的傳記、社會學或歷史方面的「知識」,而關心是什麼使文學成為文學,使藝術成為藝術,本質上這些是「關於不可還原的、不可翻譯的、神秘的事物」。這似乎預言了今時今日諾獎頒獎詞對福瑟的評價——「讓無法言說之事物發聲」。
在2019年評論老師的文章中,克瑙斯高還談及,真正經久不衰的文學從來都不是典型的,也不是用社會空間的通用語言來表達的,而是那些反抗它的文學。「它把我們從自我中拉出來,把我們推向完全不同的東西,一些獨特和特殊的東西。正是這種獨特性和特殊性才是我們所有人所共有的,是世界和我們身處的現實的真相,而文學的合法性恰恰就存在於這種悖論之中。」
在福瑟的作品《船庫》(暫譯,Boathouse)中,全文以「我不再出去了,一種不安籠罩著我,我不再出去」開篇,從第一句話起,讀者感受到的就是福瑟的存在。但這種存在並不是他的傳記人物的存在,而是喚起與他同時代的人的存在。克瑙斯高回憶起這部作品曾帶給他們的衝擊,「我們感受到的是存在與某種接受性、某種警覺性、某種氣質。這些與我們從文本中讀到的內容有關。而寫作的奇怪之處在於,自我似乎被釋放了……內在的存在以新的、陌生的方式重新配置。」
「無論福瑟寫什麼,他的聲音都是明確無誤的。」克瑙斯高在2019年寫道。
用新挪威語寫作,
讓無法言說之事物發聲
根據往年的評選結果來看,盧保文學獎經常頒發給以文學捍衛某種語言的作家。他們用自己的寫作將母語帶向世界,這一直被認為是盧保文學獎相當珍視的傳統。今年的得主約恩·福瑟也不例外。
根據挪威的相關政策,現行的挪威語有兩套書寫形式,分別是「書面挪威語」和「新挪威語」。新挪威語成型於19世紀,是以農村方言為基礎開發的,成為400年間挪威與丹麥聯合後佔據支配地位的丹麥語的替代選擇。如今,挪威當地約有10%的人口使用這種語言。64歲的福瑟用的是也是後者。這兩種書面語的衝突既關乎語言學,也關乎農村和大城市的衝突,以及什麼才更能代表挪威的問題。在接受採訪時,福瑟表示,該獎項是對後者及其推廣運動的認可,他最終將這個獎項歸功於該語言本身。
約恩·福瑟。
福瑟作品的編輯塞西莉·塞伊斯(Cecilie Seiness)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提到,「福瑟的小說充滿魔力、神秘,植根於他長大的西岸峽灣的風景,」他補充道,「重要的是要記住,福瑟用新挪威語寫作,這是挪威的一種少數民族語言,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為。他也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和詩人。他的頭腦令人難以置信,這不可能發生在一個比他更好的人身上。」 據他的出版商稱,福瑟的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他的戲劇已經有超過1000種不同的作品。
致力於翻譯西奧雲學作品的美國譯者達邁·西爾斯(Damion Searls)曾翻譯過福瑟的作品。他在2015年發表於《巴黎評論》一篇文章中提到,挪威語似乎是英語作家和翻譯家願意學習的一種語言:據說占士·祖伊斯學習挪威語是為了閱讀易卜生。西爾斯坦言,他是為了閱讀福瑟的作品才開始學習挪威語。西爾斯將福瑟稱為「挪威文壇的四大元老之一」:「這四大元老有點像披頭士樂隊,佩爾·佩特森(Per Petterson)是堅定的、永遠可靠的林戈;達格·索爾斯塔德(Dag Solstad)飾演約翰,一位實驗主義者、思想家;卡爾·奧維·諾斯加德 (Karl Ove Knausgaard)飾演保羅,可愛的保羅;福瑟就是佐治,一個安靜、神秘、有靈性的人,也可能是他們中最好的工匠。」
除語言標識之外,諾獎組委會還提到:「人的境況是福瑟作品的中心主題,無論其體裁如何。」 福瑟展現的是我們生活中一眼就能認出的日常場景。他對語言和戲劇動作進行了徹底的簡化,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了人類最強烈的焦慮和無力感。但與此同時,他的作品卻又充滿了溫情和幽默,對人類經歷的刻板描繪也充滿了天真脆弱的一面。
儘管圍繞最新諾獎得主的讚揚聲四起,但包括美國媒體CNN在內的多家外媒同樣不乏擔憂。多篇評論文章均指出,選擇福瑟作為今年的獲獎者,無助於反擊那些認為委員會偏重歐洲作家而忽視其他大陸作家的批評聲音。路透社也發文表示,過去二十年來,只有五位有色人種作家獲得過該獎項。
參考鏈接:
1. Norwegian author Jon Fosse wins 202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jon-fosse-wins-2023-nobel-prize-literature-2023-10-05/
2.Norwegian playwright Jon Fosse wins the 202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ttps://www.npr.org/2023/10/05/1203690242/norwegian-playwright-jon-fosse-wins-the-2023-nobel-prize-in-literature
3. Karl Ove Knausgaard on the Writing of Jon Fosse
4. Pure Prose
https://www.theparisreview.org/blog/2015/06/09/pure-prose/
5. Jon Fosse: the writer of silence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31005-jon-fosse-the-writer-of-silence
6.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goes to Jon Fosse for ‘innovative’ works that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nobel-prize-literature-jon-fosse-intl/index.html
7.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Jon Fosse Is the 2023 Laureate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3/10/05/books/nobel-prize-literature
8. Norwegian playwright Jon Fosse wins the 202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ttps://www.npr.org/2023/10/05/1203690242/norwegian-playwright-jon-fosse-wins-the-2023-nobel-prize-in-literature
撰文/申璐
編輯/李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