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訪談錄|山東乳山市委書記劉奎忠:坐擁山海,如何將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

【訪談摘要】

山東乳山市委書記劉奎忠:

►乳山市積極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工業企業培大育強“1234”計劃,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帶動乳山加快突破、跨越趕超。

►我們堅持“產業鏈引領”的理念,以海上風電設備主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與製造為重點,以整機龍頭企業為引領,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推動海上風電垂直供需鏈和橫向協作鏈協同發展。

►我們瞄準“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全要素推進精緻農業發展,特別是2021年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後,我們在農業產業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富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探索打造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乳山實踐”。

►我們堅持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聚焦打造“山海相依、宜居宜遊、自在康養”的休閑旅居渡假首選城市定位,重點培育了一大批“網紅打卡地”,推出“山水畫廊”“濱海逸趣”“牡蠣品鮮”等五條重點旅遊線路,不斷提升文旅產品多樣性。

►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銀灘從旅遊渡假區向宜居新城轉型,牢牢把握新城區的發展定位,全面優化銀灘生產、生活、生態佈局,推動銀灘內涵式發展。誠邀全國人民“坐高鐵來乳山站站”。

在中國北方濱海旅遊目的地中,乳山有著一席之地。

“十一”假期期間,驅車行駛在乳山銀灘濱海旅遊渡假區,能看到全國各地牌照的車輛。自駕遊的旅客們長途跋涉,只為抓住今年最後的小長假來這裏感受山海。

乳山,城市與山同名。因境內聳立於乳山口灣南岸渾圓挺拔、頂峰凸起、狀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但這座城市不僅有山,更擁有192.61公里黃金海岸線。自駕在200餘公里的旅遊公路上,山、海、灣、灘、島、泉等風光皆具。

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在乳山港轉運。 本文圖片均由乳山市委宣傳部提供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在乳山港轉運。 本文圖片均由乳山市委宣傳部提供

“我們堅持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聚焦打造山海相依、宜居宜遊、自在康養的休閑旅居渡假首選之城。” 近日,乳山市委書記劉奎忠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談及發展文旅經濟時說。

而乳山的發展不止文旅。今年是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之年,劉奎忠說,近年來,乳山市積極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實施“產業立市、工業興市”戰略,實施工業企業培大育強“1234”計劃,持續優化發展方式,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帶動乳山加快突破、跨越趕超。

地處黃海之濱,乳山風能資源豐富。在沿海公路遠眺,一座座風電裝機成為新的風景。作為山東“十強產業”之一的新能源,被這座城市視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突破點。

劉奎忠說,乳山有著發展海上風電的絕對優勢,境內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乳山港也為海上風電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2021年乳山成功躋身山東省三大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海上風電產業正乘風起勢。

當下,榮來高鐵通車在即,乳山將迎來高鐵時代。劉奎忠說,乳山將結合高鐵建成通車的節點,舉辦第八屆牡蠣文化節,推出“乳山生蠔免費吃”等特色文旅活動,邀請全國人民“坐高鐵來乳山站站”(站站,當地方言,過來玩玩的意思)。

優化營商環境,消除企業“成長煩惱”

澎湃新聞:今年是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之年,請問乳山在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劉奎忠:近年來,乳山市積極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實施“產業立市、工業興市”戰略,實施工業企業培大育強“1234”計劃,持續優化發展方式,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帶動乳山加快突破、跨越趕超。

乳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裡,工人正在組裝風電主機。乳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裡,工人正在組裝風電主機。

首先我們找準發展重點,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為破解我市工業基礎薄弱、體量較小的問題,我們堅持以鏈條思維謀劃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我市工業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趨勢,研究確定了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金屬精煉及深加工、汽車零部件、海產品培育養殖及精深加工、花生製品培育種植及精深加工、麻紡織6條重點工業產業鏈,實施以市級同誌為“鏈長”和以龍頭企業為“鏈主”的雙鏈式“鏈長製”。圍繞產業鏈進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點狀產業分佈向鏈狀產業聯動轉變,進而形成網狀產業集群。

我們實施了企業衝擊新目標行動。確定30家衝擊新目標企業和30家後備庫企業,作為衝擊新目標骨幹企業,提供全方位、差異化政策扶持,打造“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跟進”的梯次發展格局,力爭到2026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00家,培育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3家,打造百億級產業鏈4條。

第二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注入源頭活水。我們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成功舉辦了北京“跨越山海 攜手未來”2023乳山市產業招商推介會、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乳山市汽車產業推介會、建市30週年“憶鄉愁·看變遷·話發展”招商推介等各類活動15場。

截至目前,市級負責同誌帶隊開展外出招商活動113次,各鎮(街、區)、各部門單位累計開展外出招商活動625次,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項目分別達到80個、39個、37個,項目數量、體量逐年攀升。

第三是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活力。乳山積極融入威海市“1+4+N”創新平台體系,建立各類創新平台140餘個,累計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00餘項,與50餘家國內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2家,省瞪羚企業4家,擁有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0家。

我們大力推進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出台了市級技術改造獎勵政策,先後為企業申請獎勵資金近5000萬元。建立“數字賦能項目清單”,開展“數字化巡診”行動,加快5G基站建設,拓展數字創新應用場景,分行業創樹標杆、突破重點,以點帶面梯次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

第四我們也在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消除企業“成長煩惱”。我們秉承“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預介入、全鏈條”審批服務機制,實現企業登記“掌上辦”全覆蓋,企業開辦時限壓縮到1小時,今年全市新登記私營企業1082戶。紮實開展企業大走訪、“乳山企業家日”等活動,組織開展政銀企對接會、數字賦能觀摩學習等專項活動,為企業搭建起多方交流合作平台,深化“四張清單”企業訴求辦理等服務機制,今年以來,系統摸排各類問題68個、辦結41個,完成助企貸款43.34億元,解決企業用工需求2382人。

乳山加快推進半島南U場址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乳山加快推進半島南U場址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海上風電產業乘風起勢

澎湃新聞:近年來,乳山海上風電產業乘風起勢,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戶乳山,作為山東三大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之一,乳山基地目前建設情況如何?未來有何發展規劃?

劉奎忠:乳山地處黃海之濱,風能資源豐富,有著發展海上風電的絕對優勢,境內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乳山港也為海上風電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2021年乳山成功躋身山東省三大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在規劃產業佈局方面,我們按照“乳山以大部件整機制造、配套服務和運維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功能定位,堅持高標定位,編製了《山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乳山基地規劃》,按照塔筒、單樁、葉片、海纜、主機等大部件運輸優先級,規劃了主機及核心零部件片區、涉海大型裝備片區、科技創新及運維片區、商務會展及儲能片區四大功能片區,用於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引導產業鏈條科學佈局、錯位發展。

在招引產業項目方面,我們堅持“產業鏈引領”的理念,以海上風電設備主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與製造為重點,以明陽智能、遠景能源兩大整機龍頭企業為引領,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推動海上風電垂直供需鏈和橫向協作鏈協同發展。

我們上遊的開發企業為發電領域的央企,中遊涵蓋主機、塔樁、海纜、葉片、軸承等11個裝備製造產業鏈,下遊有多個海上運輸、運維檢修項目及企業。其中,主機生產企業為全球排名前3的明陽智能和遠景能源,塔筒、管樁生產企業為全國兩大支柱企業海力科技和中車同力,海纜生產企業為全球領軍企業中天科技,我們所引進的其他裝備製造企業也都是行業技術領先企業。

乳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裡,工人正在組裝風電主機。乳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裡,工人正在組裝風電主機。

目前,總投資69億元的5個項目已投產,主機、塔樁、冷卻系統等產品成功下線,總投資40億元的2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在推進項目建設方面,我們組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統籌推進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項目落地實施,安排專人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代辦服務,全力做好項目服務保障工作,不斷完善片區內的水、電、交通、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促進基地整體提檔升級,滿足產業項目落地的配套需求,明陽智能、中車同力等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不斷刷新了“乳山速度”。設立新能源產業基金,扶持企業快速成長,依託市域及周邊的高等院校資源,增設新能源專業,為產業發展輸送專業人才。

擦亮“乳山牡蠣”品牌,探索打造鄉村振興“乳山實踐”

澎湃新聞:農業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2021年12月,乳山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近兩年,在做優農業經濟方面乳山有哪些舉措和經驗?

劉奎忠:乳山是全國著名的水果之鄉和水產之鄉,擁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5個,農業一直以來都是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

近年來,我們瞄準“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全要素推進精緻農業發展,特別是2021年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後,我們在農業產業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富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先後榮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第二批省級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全省耕地保護激勵縣等榮譽稱號,探索打造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乳山實踐”。

乳山牡蠣乳山牡蠣
乳山牡蠣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乳山牡蠣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在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方面,我們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先後實施了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7.12萬畝。實施花生製(繁)種能力提升項目,成功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區域性良種(花生)繁育基地”,掛牌“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先後引進推廣花生、小麥、玉米等63個良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大力推廣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防雙減”、花生“一控雙增”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近年來,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2萬噸以上,今年小麥產量較去年提高了20%以上。

產業興則農村興,有特色則有成色。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方面,我們立足本土資源稟賦,先後培育花生、蘋果等12大農業特色產業,其中乳山牡蠣養殖面積、產量居全國縣級市首位,是“中國牡蠣之鄉”,近期在《國家地理標誌牡蠣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全國5個省份共18種牡蠣上榜,其中“乳山牡蠣”以品牌價值193.85億元排名第一位,進一步擦亮了“乳山牡蠣”品牌。

花生製品出口量膠東地區排名第一,全國花生期貨交割第一單在乳山完成。目前,乳山市擁有115個國家“三品一標”認證產品、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全國鄉村特色產品、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58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動牡蠣產業向突破100億級規模,預製菜產業向60億級規模,蘋果、肉雞、生豬產業向30億級規模,花生、大薑、藍莓產業向10億級規模進軍。

在紮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方面,隨著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我們在創新農村發展模式、聯農帶農機制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推廣“加工企業+種養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湧現,成為引領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主力軍。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量化資產總額44.38億元,成功獲批“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項目製試驗任務”。推廣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改革,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的盤活利用,帶動村集體增收800餘萬元。強化財金銀企聯動,探索多元化金融支農新路徑,累計發放“魯擔・惠農貸”助農貸款4.2億元。

完善文旅產業配套服務,邀請全國人民“坐高鐵來乳山站站”

澎湃新聞:“提振消費”是今年的關鍵詞。今年夏天威海旅遊市場火爆,乳山以及乳山銀灘也成為旅遊熱搜詞彙,當下乳山在發展文旅經濟方面有哪些舉措?

劉奎忠:作為一個濱海小城,乳山的文旅資源豐富,擁有192.61公里黃金海岸線,山、海、灣、灘、島、泉等風光皆具,打造了總長200餘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駕旅遊公路,建成包括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在內的11個A級旅遊景區,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等美譽,今年以來,全市11個重點景區共接待遊客347.68萬人、同比增長39.1%,創造旅遊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48.7%。

乳山銀灘沙灘音樂節乳山銀灘沙灘音樂節

在爆款文旅產品打造方面,我們堅持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聚焦打造“山海相依、宜居宜遊、自在康養”的休閑旅居渡假首選城市定位,重點培育了風從海上來、神龜臥三峽、牡蠣歡樂城、潮汐湖音樂公路等一大批“網紅打卡地”,推出“山水畫廊”“濱海逸趣”“牡蠣品鮮”等五條重點旅遊線路,不斷提升文旅產品多樣性。把熱門商業元素融入銀灘山海風景,成功舉辦牡蠣文化節、沙灘音樂節、燒烤狂歡節等系列文旅活動,吸引50餘萬遊客體驗“乳山風情”。舉辦漢服桃花節、梨花節和櫻桃採摘節等系列活動,探索“文旅+田園+研學”的新模式,開拓鄉村旅遊市場。

在文旅產業配套服務建設方面,我們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推進美好生活綜合體、彩虹美食街、月亮灣風情街等28個文旅項目建設,進一步豐富文旅新業態,著力打造夜間經濟聚集區。引進全季酒店等快捷酒店,對石硼人家、白霧民居、十月小院等20餘家鄉村民宿進行提檔升級,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全面提升文旅承載能力和配套水平。

在文旅產品宣傳推介方面,強化與外招商推介,組織全市重點文旅企業赴重慶、成都等地舉辦文旅招商推介活動,開闢國內旅遊市場,精選代表乳山文化特色的鉤織、大喜餅、葡萄酒等產品,推出了“好品山東·好禮乳山”十大城市禮物,製作了《暢遊乳山旅遊地圖》《乳山旅遊畫冊》,以年輕人喜愛的漫畫形式,對外展示乳山城市活力。

接下來,我們還將結合高鐵建成通車的節點,舉辦第八屆牡蠣文化節,推出“坐高鐵來乳山站站”“乳山生蠔免費吃”等特色文旅活動,邀請全國人民來乳山吃牡蠣、賞美景,進一步激活秋冬文旅市場活力。

做活文旅經濟,推動銀灘從旅遊渡假區向宜居新城轉型

澎湃新聞:乳山銀灘有“天下第一灘”的美譽,我們關注到,乳山將銀灘的發展定位為“新城區”,請問在推動新城區建設方面乳山採取了哪些措施?

劉奎忠: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銀灘從旅遊渡假區向宜居新城轉型,牢牢把握新城區的發展定位,全面優化銀灘生產、生活、生態佈局,推動銀灘內涵式發展。

一是抓實精緻城市建設,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隨著銀灘常住居民日益增多,群眾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我們主動回應居民訴求,用心用情推動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落地,構建了“五橫二十縱”交通網絡體系,啟動了萊榮高鐵、乳山口跨海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通了直達周邊青島、煙台機場的機場巴士。打造了以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為重點,第二人民醫院、銀灘醫院為基礎的緊密型醫共體,引進了一批康養企業,形成了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等多種康養模式。佈局建設了7所幼兒園、1所九年一貫製學校、1所高級中學和1所全日製普通高校,涵蓋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多階段教育,教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建設了銀灘大拇指廣場、潮汐湖濕地公園、北鬥灣體育公園、月亮灣濱海公園等公園廣場10餘處,金鼎隱秀商貿城和西部利群陽光海岸綜合體項目有序推進,15分鍾生活圈正在逐漸形成。

2023年“麗人18”乳山女子半程馬拉松賽在銀灘開跑2023年“麗人18”乳山女子半程馬拉松賽在銀灘開跑

二是做活文旅經濟,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為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建立文旅資源項目庫和產業招商數據庫,包裝推介了大乳山、小青島、福如東海等5個重點濱海文旅項目,開展有針對性地對外招商,打造了“風從海上來”等一批文旅項目和外事職業大學夜市、福如東海啤酒音樂狂歡節、風從海上來啤酒音樂節、銀灘海鮮城夜市4處夜間消費示範點,以點帶面打造銀灘夜間文旅經濟消費聚集區。積極推動“文旅+體育”融合發展,先後承辦了乳山女子半程馬拉松、全國槳板U系列賽、2023山東沿海騎行大獎賽、沙灘排球冠軍賽等體育賽事。充分發揮銀灘區域“五湖四海,百家爭鳴”文藝人才聚集優勢,整合協會12個、多類型文藝隊伍50餘支,舉辦社區文化藝術節、書畫藝術節、攝影展等群眾文化活動50餘場,充分活躍了銀灘文化氛圍。

乳山潮汐湖濕地生態公園乳山潮汐湖濕地生態公園

三是抓好“湖河海”精緻建設,放大生態環境優勢。加大潮汐湖濕地公園精緻管護,以10公里長的環湖路為輻射圈,打造集生態保護、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形成了總占地面積423萬平方米、景觀綠化面積115萬平方米、水域面積245萬平方米的生態組團。恢復清澈河渠,對重點河道進行了污水截流、河道疏濬、河岸護坡,有效解決了黑臭水體汙染問題。加快推進海岸帶綜合整治與修復工程濱海新區段建設,引導養殖戶從生態核心區外遷至產業聚集區,在原有區域同步建設占地面積450畝的休閑公園,實現海岸帶綠色高質量發展和陸海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四是規範房地產市場,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住房問題是民生之本、民生大計,為切實維護好銀灘外來居民的住房利益,我們進一步規範銀灘海景房銷售管理,對在售項目全面推行“六步購房法”,設立購房“五天冷靜期”,加強從看房、簽約到售後的海景房銷售全鏈條監管,有效減少購房糾紛。強化行業監管,成立濱海新區房地產中介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專班,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常態化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圍繞流動攤點、中介機構、廣告宣傳等方面,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的聯合執法行動,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濱海新區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