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嘉賓專訪丨黎海超:科技讓考古人擁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川觀新聞記者 鍾帆

10月14日晚,「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活動中,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以《再醒驚天下》為題,分享了三星堆的考古新發現以及這些年來科技發展給考古工作帶來的變化。

現場,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隊長黎海超介紹了三星堆7號坑的「鎮坑之寶」——龜背形網格狀青銅器,「網民們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月光寶盒’,這件器物的外層是青銅材質,中間還有一塊非常漂亮的玉器,像這樣的器形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黎海超提到,三星堆考古團隊利用X光技術對這件「月光寶盒」進行研究時,竟然發現了銲接技術的證據,「在三千多年前,古蜀先民居然能夠將不同的青銅構件銲接到一起,這實在是令人驚歎。」

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隊長黎海超進行分享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隊長黎海超進行分享

在四川大學,三星堆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據黎海超介紹,四川大學三星堆考古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川大考古的前身——華西協和大學的博物館團隊,在葛維漢先生的帶領下開啟三星堆歷史上的首次發掘。「算起來,我們已經算堅守在三星堆的第四代川大考古人了。」黎海超說,歷經百年多學科交叉,科技考古已經成為中國新時代考古的關鍵詞,「大家在新的祭祀坑上搭建起新的房子,也就是考古方艙,為文物提供最好的保存環境,運用科技,考古人也擁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黎海超在接受記者採訪中也提到,如今「年輕化」是三星堆考古的一大特點,「我們幾個坑長基本都是‘80後’‘90後’,隊員基本都是‘90後’甚至‘00後’。」在他看來,年青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最好能把熱愛跟自己的職業選擇結合到一起。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