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腦洞大開,荔浦芋頭能登大雅之堂

    在廣西荔浦市,年輕的「新農人」打破常規,引入新技術,用有機種植的方式實現「芋下可乘涼」,改善品質的荔浦芋單價翻了好幾番;他們拓展電商渠道,化身網絡帶貨員,為傳統荔浦芋銷售打開新路;他們傳承傳統傳統菜餚技藝,為荔浦芋扣肉這道「非遺佳餚」注入更多「新元素,把這道菜賣到大江南北;他們用拚搏和智慧不斷擦亮「荔浦芋」這塊金字招牌。周俊遠/攝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10/18/7f2fd00d-8c02-44ac-923a-06ba7d8f37f2/transcode_84c6ff17-9479-a69d-de56-3b9534f2.mp4/av-g.m3u8

    金秋十月,廣西荔浦市進入秋收時節,連片的荔浦芋進入採收期,山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荔浦芋的清香……

    荔浦市種植荔浦芋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人工栽培荔浦芋已有400多年歷史,因其味質鮮美和營養豐富而遠近聞名。如今,隨著年青人的加入,荔浦芋的種植技術不斷升級,相關產業鏈不斷髮展,讓這個老牌的地理標識產品煥發新生機。

一個精品荔浦芋最少賣65元

    今年秋天,荔浦市修仁鎮大榕村,80後王仁生的荔浦芋基地又迎來了豐收,在去年基礎上,精品荔浦芋直供粵港澳大灣區,最高售價達100元每公斤,「一個荔浦芋最少賣65元」。

    走進王仁生的荔浦芋基地,黃板誘殺、誘蟲燈等農作物病蟲害非化學防控技術的運用隨處可見。

    和普通芋農施化肥打農藥的做法不同,2019年,在搞荔浦芋種植之初,王仁生就打破常規,堅定高投入高產出的理念。從堅持使用農家肥,到病蟲害生物物理防控,再到人工捉蟲、鋤草等,王仁生每畝地的總投入在1.1萬-1.2萬元左右。單是以蟲治蟲的方法,每畝就得花費2000多元。

    2019年秋季,王仁生的荔浦芋首獲豐收,畝產3000-4000斤左右。這個產量,在當地只是普通水平。當時,荔浦芋的市場銷售價在2-5元一斤。不少芋農說,按照市場行情,王仁生就是在做「虧本買賣」。

    儘管畝產量沒有增長,但王仁生的這批芋頭品質卻有了看得見的提升。到了2020年11月,大個芋頭終於種出來了。在豐收的芋頭中,80%的重量在3斤以上,20%的重量在5斤以上,最大的甚至超8斤。為了收回成本,王仁生把芋頭定價為25元/斤。

    銷售不走尋常路是王仁生打破的第二個常規。

    荔浦當地有一個風俗,將芋頭當作禮物送給別人,既不失體面寓意又好,大芋頭是送禮佳品。但如何把大批量的大芋頭賣出好價,此前無人嘗試。本地超市和農貿市場,根本不接受如此高價的荔浦芋,看著剛豐收的荔浦芋堆滿倉庫,王仁生著手另闢蹊徑。

    荔浦芋頭在當地的吃法一般是清蒸、涮火鍋或做成荔浦芋頭扣肉等,王仁生覺得太單調且不利於芋頭的終端銷售。為此,他研發出了全芋宴,如芋頭雞、芋頭鴨、芋頭小白菜等,並邀請了桂林市一些中高檔酒店、餐廳的經理來芋頭種植園參觀、品嚐。通過這種方式,王仁生與全市30多家酒店達成了合作。

    除此之外,王仁生還主動與做農產品中高端領域的經銷商聯繫,線上銷售荔浦芋頭。2021年,他的荔浦芋頭賣到全國20多個省市。

    2022年4月,經權威檢測,王仁生經營的桂林東皋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荔浦芋連續兩年128項農殘指標都未檢出;五大重金屬(鉻鎘鉛砷汞)指標都低於國家標準。該公司生產的荔浦芋,在2022年4月獲得供港認證,2022年9月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王仁生告訴記者,2022年種植的優質荔浦芋基本直供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四川、北京等地,個頭普遍在2.5斤以上,每斤售價穩定在26-50元,「相當於每一個荔浦芋,最少都能賣65元」。且因產品優質,深受消費者青睞,基本供不應求。

    稻蔬輪耕,是王仁生打破常規的第三個地方。

    長久以來,種植荔浦芋頭有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因它的生長需要吸收土壤中大量的營養成分,必須採取輪種的方式。但是,對於土地面積有限的芋農,基本無法接受。不少芋農次年還在同一個地方種植,土地營養供應不均衡、病源物積累等問題,導致荔浦芋的產量和品質一言難盡。

    對於這個難題,王仁生想出了破解之道。2020年,他承包的100多畝水田中,一半種水稻,一半種荔浦芋。到了第二年,就輪換種。同時,他還減少芋頭的種植密度,光照、通風條件等更優越,芋頭的品質再次得以提升。

    依靠稻蔬輪作模式,基地種植的中晚稻和荔浦芋,沒有噴灑任何農藥,全部採用綠色防控技術,卻均獲得了豐收。2022年,基地的60多畝中晚稻畝產達500多公斤,50多畝荔浦芋畝產1750-2000公斤。不僅芋頭賣出了好價錢,大米也因高品質而賣出了8元/斤的好價格。

鼠標一點,荔浦芋賣到了北京城

    輕點鼠標,2000多公裡外的北京買家就下了荔浦芋訂單。荔浦市新坪鎮梁玉蓮夫婦嚐到了電商的甜頭。這對85後在網上賣荔浦芋,一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家裡翻蓋了小樓,通過電商平台,年輕夫婦還「承包」了村里上千畝荔浦芋銷售。在荔浦市,像梁玉蓮這樣為傳統荔浦芋銷售走新路的「帶貨員」,遍佈在荔浦市的13個鄉鎮。

    在荔浦,荔浦芋扣肉是酒席中的必備菜餚。90後黃學科是荔浦芋扣肉製作的第五代非遺傳承人。2015年,黃學科與村里年青人組建了「黃家酒席」一條龍服務團隊,精心製作荔浦芋扣肉酒席。

    開始,接單並不容易。

    為了打消僱主的疑慮,黃學科3次登門拜訪交流。僱主被他的誠心感動了,把酒席全權交給了他的團隊。30餘桌的酒席辦得很成功,特別是他做的荔浦芋扣肉贏得了眾多賓客的肯定,僱主也是喜笑顏開。黃學科製作荔浦芋扣肉的技藝也在置辦酒席的磨煉中不斷成熟、精進,併成為當地製作荔浦芋扣肉的名廚。

    貨真價實,精心製作才是關鍵。今年中秋、國慶「雙節」,黃學科忙得不亦樂乎,將切好的芋頭片放入滾燙的油鍋,熱油的煎炸成就芋頭的酥香。隨後,切好的五花肉醃入調製的配料,肉與味逐漸互融。入味的五花肉與酥香的芋頭片相間相疊,再經過3個小時左右的蒸煮,一碗碗肉富芋味、芋含肉香的荔浦芋扣肉,在騰騰蒸汽中終得圓滿。近年來,黃學科不斷為荔浦芋扣肉這道「非遺佳餚」注入更多「新元素」。

    「時代在變化,現在的年青人不喜歡下廚房,真空包裝荔浦扣肉很受市場喜歡。」黃學科加入荔浦芋扣肉的產業化浪潮,把荔浦芋扣肉做成真空包裝的成品,讓全國各地的人,尤其是年青人都能方便品嚐到這道菜。現如今製作的真空包裝荔浦扣肉在親友送禮和購置年貨中嶄露頭角,年銷量達1萬碗以上,荔浦芋扣肉遠銷東三省和北京,「飛入尋常百姓家」。

    荔浦芋除了上市銷售和製作傳統荔浦芋扣肉外,創業的荔浦青年還成立了荔浦芋文化研究會,「一鍋芋頭雞,香飄到景區」「荔浦芋‘芋泥’相約,中秋月餅味更濃」等攪動味蕾的芋頭雞、芋泥月餅,成為荔浦芋新開發的美食和產業。

    走進荔浦市新坪鎮廣西荔浦市隆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忙著給荔浦芋刨皮、切片、蒸製。企業負責人丘金聖2020年通過開發芋圓、芋塊、芋泥等食品,年銷售深加工荔浦芋產品2000多噸,爽口的芋泥奶茶深受市場青睞。

    在荔浦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莫燕武看來,80後、90後的加入給荔浦芋產業的創新發展帶來新動力和新活力,他們敢於引進先進技術、突破產業發展思維,推動產業鏈向縱深發展,引領荔浦芋種植、生產、銷售、品牌升級。「鄉村振興呼喚懂農業、愛農村、懂市場的青年‘新農人’,期待更多年青人用拚搏和智慧不斷擦亮‘荔浦芋’這塊金字招牌。」

周俊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0月1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