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表白牆”不該表錯了意

校園“表白牆”不能成為滋生各類違法違規問題的隱秘角落。

全文1196字,閱讀約需3分鍾 

撰稿 / 江城(媒體人)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

▲校園“表白牆”是以校友交流互助為初衷,為校內同學牽線搭橋的平台,深受學生們歡迎。圖/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生會新媒體賬號▲校園“表白牆”是以校友交流互助為初衷,為校內同學牽線搭橋的平台,深受學生們歡迎。圖/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生會新媒體賬號

“使用‘表白牆’的校內同學應當自律,無論是現實空間還是在‘表白牆’等網絡上的自媒體平台,互相尊重都是同學間交往的重要原則。要對自己的言論考慮後果,不可利用‘表白牆’的匿名性特點,將其作為肆意發泄的平台。”

10月17日,河南工學院微信公眾號刊發了一則校黨委宣傳部的聲明,引發了熱議。據其說法,一些借用學校名號但未獲授權的自媒體賬號,運營了“表白牆”之類的平台,卻成為了廣告營銷、失實信息甚至網絡暴力的溫床。

所謂“表白牆”,起初是以大學校友交流互助為初衷,為校內同學牽線搭橋的平台,由於匿名特徵,頗受歡迎。學生可以避免羞澀與尷尬,向著意中人表達心意;那些生活里不好啟齒的煩惱,在這裏也可以沒有顧忌地抒發與排解,相當於一個“樹洞”。

但這樣的“表白牆”也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模糊了公共和隱私的邊界。在學校看到心儀對象,偷拍照片在“表白牆”上尋找,很容易侵犯個人隱私;而動輒公開他人的班級、聯繫方式等信息,也都會給他人帶來困擾。

不僅如此,更有些人將其變成私設的“道德法庭”,肆意發泄情緒,對他人施加網絡暴力。在研究人員對蘭州部分高校進行的調查中,有75%的學生曾在“表白牆”看到過惡意攻擊他人的信息。這無疑已讓“表白牆”表錯了意。

因此,“表白牆”開不開設、如何開設,不僅考驗著學校的管理智慧,同時也是一個網絡空間治理問題。

客觀說,春心萌動或多愁善感,都是青春期學生的正常心理狀態,需要有自在舒適的表達空間;但另一方面,“表白牆”的法律問題又不能忽視,得想方設法避免其成為隱秘角落,滋生出各類違法違規問題。

為此,學校不妨加強和這些“表白牆”的溝通聯繫,進行授權管理,約定如隱私保護、身份審核、言論邊界等公共規則及責任追究。對於校外的互聯網平台來說,在認證校園“表白牆”時也應當把好關,加強和學校溝通聯繫,強化授權審核。

實際上,對學生來說,使用“表白牆”也不失為很有價值的一堂課。在這裏,學生應掌握基本法律知識,知道尊重他人隱私和權利,也應學會人際相處基本禮儀,知道如何在表達心意的同時又不過度打擾。

理解了這些,校園“表白牆”就不失為學生進行社會化、參與公共生活的一個渠道;也唯有學生具備了這種公共意識,才能保證“表白牆”不失控、不變味,回歸互幫互助、友好交流的本質,長久地留住這個令人珍視並可以暢快抒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