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添心意

王家沙今年新推出的“心”形重陽糕格外受歡迎 本報記者 劉歆 攝 王家沙今年新推出的“心”形重陽糕格外受歡迎 本報記者 劉歆 攝

本報訊(記者 張鈺芸)明天是重陽節,又到了一年里登高賞秋、敬老感恩的最佳時期,而軟糯甜蜜的重陽糕正是孝敬老人必不可少的美食。記者走訪申城市場後發現,今年幾家老字號或玩起了“諧音梗”,或做起了新造型,從“一顆孝心”到“一顆壽桃”,將美好寓意融入節令食品中。這兩天,各家老字號的重陽糕已經開啟了熱銷模式。

沈大成總店的重陽糕全都由老師傅們手工製作,篩粉、碼齊、現蒸、淋漿、刷油、切塊……從一粒米到一塊糕,要足足曆經13道工序才能造就。昨天上午9時多,記者在南京路步行街的沈大成總店看到,一盒盒重陽糕堆滿操作台,很多市民一買就是四五盒。從徐彙區趕來的葉阿姨告訴記者,趁著新鮮,待會兒她就直接送去父母家,讓他們嚐嚐這一口軟糯。

記者看到,今年除了經典款重陽糕,沈大成還推出了五仁、黑芝麻核桃、黃油椰蓉多個口味,以滿足老食客與年輕人的多元飲食需求。而在電商平台上,則有剛剛入選“2023上海伴手禮”的“重陽糕壽”禮盒在售。其包裝的靈感源自漢代《西京雜記》,禮盒內則是一塊壽桃形狀的重陽糕、兩隻圓胖的壽桃及一盒壽麵,成為不少年輕人孝敬父母的選擇。

同樣是創新,王家沙則玩起了“諧音梗”。“今年我們推出了一款愛心核桃糕,寓意‘一顆孝心’,是純手工製作的。”王家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款重陽糕的製作頗為講究,選用定製糯米和大米,洗淨後入水浸泡至米粒膨脹,之後再用竹筐撈出瀝乾。待自然風乾後碾磨成細小顆粒,再放入冷庫冷藏12個小時。待蒸製時,原料粉加入碎核桃仁、瓜子仁和豆沙,放入愛心磨具,上爐成熟脫模冷卻,就算做好了。記者在店裡看到,選擇這款愛心核桃糕的消費者大多是中青年,買回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