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聿賢院士逝世

據「中國地震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地震工程學家、我國地震工程學的拓荒者之一,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聿賢,因突發心臟病,於2023年10月30日20時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胡聿賢(資料圖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局)胡聿賢(資料圖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局)

胡聿賢1922年10月出生於北京,1946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1949年)、博士(1952年)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

1955年,胡聿賢與錢學森等同船回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現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曾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網介紹,胡聿賢致力於地震學與工程學的結合,在中國開創了工程地震學。自60年代初率先領導研究了場地條件對地震和震害的影響,主要結論已應用於中國抗震規範。80年代提出的地震危險性分析綜合概率法將國際通用概率法與中國先進的地震預報法相結合,已為中國最新地震區劃圖所採用。從烈度、距離或震級換算缺少地震記錄地區設計地震動的方法已在中國重大工程的抗震設計中廣泛採用。在中國首先將隨機振動理論應用於地震工程。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胡聿賢保持著親自動手的優良作風。在排隊上機計算時,胡聿賢經常趴在機房地板上,自己手工修改程序的紙帶。他的學習筆記非常工整,詳細記錄著他動手進行理論推導的過程。

1976年,工程力學所里到了一台VAX計算機,並組織了一個學習班。在參加學習的研究人員中,年齡最大的當數胡聿賢,最後學成並且學得最好的也當數胡聿賢。他不僅好學,而且能學以致用,很快就把學到的編程技術,用到了他當時正在著力研究的土壩震害分析和結構振動反演計算方法課題中。

據報導,早年的地震現場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大部分調查工作是步行完成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家常便飯,驚險事故也時有發生。在通海地震現場工作時,有一次他乘坐的汽車從石屏落水洞返回時遇暴雨,道路被衝毀,汽車直向山下扭,滑至路邊不到半米處,差點翻入50多米深的峽穀。當時,為了減輕災區人民負擔,胡聿賢和同事都是自己上山砍柴,開夥做飯,為長期堅持現場工作創造了條件。

胡聿賢對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尤其關注,凡是能用來擴展和深入研究領域或提高工作效率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他都有意識地加以掌握和利用。胡聿賢會派自己的學生去國外學習新的技能,歸國之後用於本學科的發展。他七十多歲時,還認真地學習電腦操作,學製作PPT、學軟件繪圖、學編程等等。

胡聿賢讀書還十分注重效率,非常講求實用。他從不花費可貴的時間去讀趣味雖多但用途很少的閑書。由於他博覽群書,所以他對地震工程學的動態、發展趨勢瞭如指掌。

胡聿賢在近80歲高齡時,還主動請纓去地震現場,他說:「你們不要擔心我的身體,如果不讓我去現場,我的科研生命就要結束。」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胡聿賢以86歲高齡出現在汶川地震現場指導工作。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