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小城的「雙11」:跨境購物火熱,國外消費者也進了直播間

與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的廣西東興,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當「雙11」的熱度吹進這座邊境小城,東興的快遞小哥們更加忙碌。產自越南的特色手工藝品、堅果、咖啡等食品,來自東興市的柑橘、海鴨蛋等農副產品,以及紅木、藤編等工藝品,紛紛「搭乘」快遞「飛」進千家萬戶。

早晨7點,在東興當了7年快遞員的陳金勇站在快遞分揀機旁,他和其他快遞小哥要完成進港快件的分揀,大約3個小時後,他們將挨家挨戶送出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快件。

同一時間,東興市電商小鎮的電商主播吳小芳和葉子開始了一天的首場直播帶貨。在「雙11」的這段日子裡,自稱小主播的她們和網絡大主播打起了時間差,提前上播、增加直播頻次,穩住流量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東興電商出貨八成來自東南亞

11月7日上午9點半,東興市圓通速遞分撥中心內,快遞小哥正在分揀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它們將在當天10點半以後陸續送出。梁英華是這個分撥中心的負責人,從事快遞行業15年的他早已習慣了「雙11」這樣的寄遞高峰,與去年相比,該分撥中心今年「雙11」貨量增幅預計在20%左右。

梁英華說,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海外倉」的設立以及購物節奏延長,「雙11」告別曾經頻頻「爆倉」的尷尬境地,快遞分撥中心的壓力日益平緩。

在東興韻達快遞分撥中心,快遞員們也比平時忙碌了很多,「雙11」期間的快件量較平時增長了40%-50%,較去年同期也增長約30%。

20%-30%的增幅對於快遞企業來說只能算是平穩增長,但快遞企業依舊為「雙11」做了充分準備,比如增加運輸車輛和機動保障人員數量。

「雙11」到來,快遞小哥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雙11」到來,快遞小哥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東興市與越南北方最大經濟特區芒街市僅一河之隔,因此在中國電商售出的商品中,相當一部分「出海」到了越南。歷史數據顯示,東興市「雙11」貨量高峰期每天快件進港量達到2萬件,其中有30%左右運往越南,貨物以輕工業商品為主,比如衣服、鞋子、皮包、小家電等。同時,也有很多當地消費者購買了越南的特色商品。

記者從東興郵政管理局瞭解到,今年1至10月,東興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57萬件,同比增長超六成,電子商務件累計完成565萬件,同比增長超五成,電商快件佔快遞業務量86%。東興電商出貨約80%是來自東南亞的產品。

電商、快遞改變當地人的生活

「雙11」的到來、電商和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悄然改變著東興當地人的生活。陳金勇在2016年當快遞員之前是東興一家醫院的收費員,工作按部就班,不用日曬雨淋,但當時的收入讓陳金勇覺得應該做出改變。

「快遞行業讓我的薪金翻了一番,以前我當收費員只有2000多元的薪金,當了快遞員,我的收入在5000多元,‘雙11’貨量多的時候,收入有6000多元,能給家庭的消費檔次升一升級。」陳金勇話語中透著自豪。

曾在越南留學、創業十餘年的吳小芳,近年回國發展,將電商小鎮作為新起點。熟悉貿易領域的她不僅自己當主播賣藤編工藝品,還帶出了直播帶貨團隊。

電商小鎮目前入駐率超過七成,商家紛紛開設直播間。兩三盞影棚燈、一兩位主播、攝像師、燈光師、中控操作人員……這是電商直播間的基本配置。隨著「雙11」來臨,各個直播間不時傳出「上鏈接」「只剩10單」「想要的老鐵扣666」等促銷推廣語。吳小芳的直播間設在庫房內,背景是被各種藤編工藝品填滿的貨架,貨架上方的橫幅上寫著「藤編工廠雙11破底價」,這讓倉庫多了些備戰售貨高峰的氣勢。

東興市電商小鎮,直播間打出「雙11」促銷標語。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東興市電商小鎮,直播間打出「雙11」促銷標語。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憑藉著多年積攢的人脈,吳小芳的直播間有不少越南消費者。「越南朋友也喜歡咱們的‘雙11’,中國消費者常用的這些網購平台,有些網頁能翻譯成越南文,所以越南朋友玩網購也好著呢。」

同為電商小鎮主播的葉子主要銷售的是紅木傢俱,另外也賣一些紅木筷子、紅木健身球、首飾盒等小件。葉子直播時,不忘給「老鐵」們發一波「雙11」的福利,比如20多元一對的健身球、三四十元一個的收納盒。

與網絡平台大主播相比,吳小芳、葉子的「雙11」目標並不宏大,葉子說:「按照往年的經驗,我們小主播的任務是儘量守住流量,不要被大主播帶跑。」吳小芳的團隊則在「雙11」期間和大主播打起時間差,「不少大主播傍晚六七點開播,我們則選擇早上七點開始第一次直播,這個時候的流量也很不錯,大概播四個小時下播,下午和晚上也會開直播。」

「快遞超市」開在村民家門口

近年來,國家郵政局持續推動快遞進村工程。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月4日,全網累計攬收量20.27億件,同比增長16.1%,環比增長31.0%,再創歷史新高。從數據來看,農村方向的雙向流動速度加快,更多農產品通過快遞銷往全國各地。

韻達快遞小哥黃啟林是東興市竹山村的快遞員,每天早上在分撥中心完成快件分揀後,他開上快遞車啟程前往竹山。「雙11」商品價格比較優惠,村民們購買的商品五花八門,小到晾衣杆,大到冰箱,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從分撥中心開快遞車到竹山村大約20分鐘,快件送到村里後,大多存放在「快遞超市」,一些不方便搬運的大件,黃啟林會送貨上門。

竹山村「快遞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待取快件。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竹山村「快遞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待取快件。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快遞超市」開在村里最大的一家日用品超市內,當初為了說服超市老闆開闢「快遞超市」,東興韻達快遞分撥中心負責人許曉波費不少口舌,「主要是快遞工作比較瑣碎,開闢了‘快遞超市’,可能週六週日都無法休息。」許曉波說,他給超市老闆算了一筆賬,「村民來取快遞或者寄快遞,順手就會逛逛超市,這樣一來超市的客流量就會上升,商品銷量也能提高。另外,開設‘快遞超市’還有3000元的資金補貼。」

2019年,竹山村的「快遞超市」正式營業,韻達、圓通、中通、極兔等快遞企業紛紛入駐,村民則多了一個開在家門口的快遞點。

11月8日上午,竹山村的村民盧萍騎著電單車到「快遞超市」取快件,從家到這裏,騎車不過五六分鐘。「雙11」期間,盧萍下單了衣服、日用品等商品,幾乎每隔一兩天都要到這裏取快遞。「快遞超市」開起來後,她的網購更頻繁了,「主要是因為取件方便多了。以前村民網購,一般都會寄到城里的親朋家中或者某個代收點,我們坐公交車去取件非常麻煩,即使騎電動車取件,如果遇到代收點下班,也取不了。」

東興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轄縣級市,由防城港市代管。「快遞進村」是防城港市的「民生工程」「一號工程」。2019年,防城港市以東興市為試點,探索推動設立33個農村郵政快遞綜合服務站,以「地方政府資金政策支持,村委會提供人員場地,充分整合公交路線,利用公交車輛代運快遞企業下行各建製村的快件包裹」模式實現東興市「村村通快遞」。

2020年,防城港郵政管理局被國家郵政局確定為全國「快遞進村」試點城市之一。目前,郵政(EMS)、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京東、順豐、極兔8個品牌通過實施「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實現全市行政村郵政快遞服務全覆蓋,54個抵邊自然村全部通郵,且周投遞頻次均達到3次以上,農村寄遞物流體系逐步健全完善。村民「足不出村」方可領取快遞,一些與小賣部相結合的村級快遞站點也為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平均每個村級快遞站點帶動2-3人就業。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