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00餘中小學生角逐航天科技體驗與創意設計大賽

新京報訊(記者馮琪)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員」、頭上長角的「外星人」、穿越回古代的工程師……11月18日,北京市錢學森中學綜合樓內一片沸騰,北京市中小學生航天科技體驗與創意設計大賽在這裏進行,航天知識競賽、航天器設計與模型製作競賽、航天科普劇表演競賽、航天科學實驗演示競賽、航天徵文演講競賽、航天器攝影競賽等多個項目比賽緊鑼密鼓進行。

記者從主辦方瞭解到,此次大賽通過各區組織區級評審、大賽組委會複審選拔,最終有來自全市242個項目和代表隊,共計632名學生進入現場終評展示環節。

航天科普劇表演競賽現場。圖/新京報記者 馮琪航天科普劇表演競賽現場。圖/新京報記者 馮琪

「我飾演一個夢想當宇航員的小學生,但是他經常逃課,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到真的宇航員……」航天科普劇候場處,一位小學生向記者介紹了團隊此次的參賽作品《奇妙的太空旅行》。「你們表演的狀態非常真實……」《中國空間站》《奔赴火星》等15個作品依次登場展示,三位評委現場點評。

「在月球上生活一晝夜週期有多長?」「工程師們在地球上通過什麼控制航天器的工作?」……航天知識競賽現場,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分段進行,設必答題、搶答題和加賽題等環節,各組分數不相上下。

航天器設計與模型製作競賽包含仿真模型、外星探測器兩個主題,123個參賽航天器模型多利用廢棄材料製作而成。來自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的參賽同學帶來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及周邊設施」模型作品,團隊成員向記者介紹,模型都是用廢棄打印紙、廢棄裝修材料等手工製作的。來自昌平區第二中學的兩位同學則以祝融號為靈感製造了一台「智能探測火星車」,能夠模擬火星車進行溫濕度、火星表面智能勘探以及樣本智能採集功能。

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的師生介紹自己的參賽作品。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的師生介紹自己的參賽作品。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另一邊,27個航天科學實驗圍繞「重現天宮課堂」「創設太空授課腳本」等主題,展現實驗原理及現象。另外,22個航天器攝影作品均為學生對國內外在軌運行的航天器過境時拍下的影像,並通過答辯分享拍攝參數、拍攝地點、拍攝時間、過境信息截圖。航天科幻畫以未來的深空探測與研究為主題,主辦方共收到北京16個區、共272所學校的2087幅作品。

衛星通信競賽是今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航天科技體驗與創意設計大賽的新增項目,已於今年10月舉行完畢,共有來自9個區20個學校的146名學生參加,活動中,參賽選手用自己現場製作的天線接收衛星信標信號,並把它錄製下來,譯碼、抄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競賽活動使用的衛星信號來自「豐台少年一號」科普衛星,這顆衛星是由豐台區和海澱區的部分中學生參與研製,於2016年11月10日發射升空併成功入軌。「衛星通信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使用青少年自己研製的科普衛星,讓更多青少年參與這顆衛星的應用是大賽組委會設立該項賽事的初衷,旨在培養中小學生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培養具有航天精神和愛國情懷的航天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副館長毛峰表示。

航天器設計與模型製作競賽現場。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航天器設計與模型製作競賽現場。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少年宮、北京市豐台區教育委員會承辦,北京市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北京市少年宮科技活動部副部長張崢表示,本次大賽是綜合運用科學技術與藝術表現相結合的實踐活動,凸顯跨學高高普教育中設計思維與創造力的重要性,培養青少年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