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家梁斌去世,他少年成名,桃李滿天下

來源:上觀新聞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京劇院獲悉,京劇武生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梁斌,11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87歲。

2019年,梁斌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2019年,梁斌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梁斌生於1936年,師從李盛斌、錢寶森、茹富蘭、李君庭、高盛麟等名家。1943年梁斌考入私立夏聲戲劇學校,初習文武老生,1946年改學武生,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第三團,1951年進入華東戲曲研究院附屬華東京劇實驗學校研習,1952年調入華東實驗京劇團,1955年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劇院。

青年時代的梁斌青年時代的梁斌
梁斌與老師高盛麟梁斌與老師高盛麟

梁斌的表演風格融南北派和長靠短打技藝於一身,在舞台上塑造眾多藝術形象,以演短打、箭衣戲見長。他的代表劇目有《八大錘》《挑華車》《夜探浮山》《林衝夜奔》《白水灘》《戰濮陽》《乾坤圈》《石秀探莊》《惡虎村》等。

梁斌梁斌
梁斌梁斌
梁斌梁斌
梁斌梁斌

梁斌長期投身於戲曲教育事業,總結「學、練、演、教、化」教學理念,他指導中青年演員,培養後繼人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梁斌通過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先後培養出奚中路、楊欣忠、張帆、阮學東、丁正勇、傅希如、田磊、李哲、劉濤、陳麟、郝帥、孫偉、王璽龍、王易山、季雲峰、侯永強、詹磊、楊雪斌、李根、祖宇、呂蒙、趙宏運、孫亞軍、魯佳亮、劉瀟等優秀人才。

1987年1月上海京劇院首場展覽演出,奚中路頭場上《八大錘》,發揮不俗。奚中路千叮萬囑《解放日報》記者:「請你們多寫老師對我的培養,少寫我本人。這出《八大錘》,我先是跟裴豔玲老師學的;到上海以後,梁斌老師又按京劇路子,從頭到底理了一遍。沒有這兩位老師,就不可能有今天這出《八大錘》。」

王璽龍一度想要改行,然而看到奚中路常年練功不輟,王璽龍決定不再多想,跟在其身後拚命練功。這一切,被梁斌看在眼裡。當他給另一名青年武生演員說《夜探浮山》時,王璽龍被特許成了「旁聽生」。在那些迷茫的日子裡,梁斌的出手相助,讓王璽龍看到了堅守在舞台的一絲陽光。

趙宏運感慨,恩師梁斌的教導歷歷在目,銘記於心。「在跟隨梁老師學習的這幾年,我感觸頗深,他是幫我打開另外一扇門的引領者。還記得剛剛進團時,恩師不厭其煩給我這個笨蛋學生一遍遍說《夜奔》,一個地方過不去,就無數次重覆。他從不會翻臉、打罵,永遠慈祥、和藹那麼親切。他一直主導,‘演員要演人物,要走進人物內心,不只是基本功展示。’」

梁斌與趙宏運 趙宏運供圖梁斌與趙宏運 趙宏運供圖

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應有一桶水。早在1960年,《解放日報》就發表《功在勤學苦練中——看青年演員梁斌的「夜奔」及其他》提到,梁斌在演出上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有著十分紮實的功底,腰腿功夫尤其突出……但是梁斌並不是不懂節制,一味追求「火爆」,單純賣弄技術的演員,從他的演出上,我們看出他知道如何讓技術來為內容服務,如何掌握人物的氣度,動作的分寸、節奏,給人以美感。

1961年《解放日報》又在《梁斌的武功》一文中稱讚,「在京劇武生中,梁斌是個很有希望的青年演員。他曾經在《白水灘》中飾十一郎,《八大錘》中飾陸文龍,《劈山救母》中飾沉香,《夜奔》中飾林衝。在這些戲里,他都有精彩的表演。梁斌在演出上給人的突出的印像是:功底紮實,腰腿尤佳。一個武生具備了這些條件,在走身段時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表達劇中人的思想感情。」

《解放日報》資料圖《解放日報》資料圖
《解放日報》資料圖《解放日報》資料圖

梁斌則把自己成績歸功於前輩師長的指點,他曾回憶上海京劇院首任院長周信芳對他的幫助,「1953年夏,老院長看我演完《八大錘》,吳石堅團長問他怎麼樣?他馬上說:‘下週你派全劇,我跟他演全的《八大錘》!’我聽到此決定,心情無比激動!此時我17歲,剛工作第二年,有此機遇我是既興奮又緊張。很多老同事講,麒麟童陪你演王佐,在舊社會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機會啊……的確,解放前老院長陪過我師父高盛麟等演過,新中國成立後陪年輕演員合演,我是唯一的一個。我要珍惜這個機會。正好我義父李君庭給予了緊急加工提高,我要對得起這榮譽,故以百倍努力迎接戰鬥!大伏天他還給我說戲排練,並說台上別緊張,有我和劉二叔(劉韻芳飾乳娘)給你保著呢……演出中由於他的帶動烘托,把我帶進人物的交流中,使我獲益匪淺,在表演上大大提高了認識能力。此後老院長經常指點、教導我,無論是長靠戲還是短打戲總是按照前輩們的特點來要求我。例如趙雲的起霸不能‘只端著’講派頭,要有‘玩意兒’。還有,如《夜奔》的林衝,除了腰腿功夫之外探究人物表演則是更重要的,等等。正是老院長的這些指導,我在藝術上逐漸成熟起來。」

梁斌不僅對中青年演員傾囊相授,還無私關心後輩,為他們瞭解、學習傳統戲曲提供幫助。近年來虞凱伊為上海京劇院整理複原老照片,偶有弄不清楚時,他經常請教梁斌,「梁老師1955年隨華東實驗京劇團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劇院,是歷史百科書。他是對我照片考證幫助最大的人,無數次不厭其煩給我講過去的歷史。」

梁斌與虞凱伊梁斌與虞凱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