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促會王俠:盈利能力和可持續商業模式的較量將逐漸成為競爭重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白昊天)一年一度的廣州車展在11月17日至26日期間召開,在車展現場舉辦的廣州汽車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進行了致辭,他分享了四個行業觀點。

王俠 圖/企業官網王俠 圖/企業官網

首先,王俠提到:疫情的負面因素逐漸弱化,汽車產業在供給側得到了良好的修復,需求端也在逐步回暖。今年是三年疫情恢復常態後的第一年,隨著原材料成本、產業鏈保供和消費動能三大壓力的逐漸化解,汽車產業也開始加速地回升。

今年前10個月,我國的汽車銷量完成了2396萬輛,與2022年同比增長了9.1%。對比疫情前2019年的2065萬輛,同比增長了16%,2019年整個汽車銷量是2576.9萬輛,當年同比下滑8.2%。

2020年銷量是2531萬輛,同比下降了1.9%。2021年是2627萬輛,同比增長了3.6%。去年(2022年)是2686萬輛,同比增長了2.1。可以看出:今年的增長率大致攤平了前三年疫情的影響,四年的平均增速展望將達到3.8%。

其次,王俠認為,隨著主流車企轉型速度加快,跨國車企入局力度加大,新賽道的競爭更加多元化、更加激烈。今年新能源汽車繼續增長成為整個行業增長的主力軍,前10個月的銷量同比去年增長37.8%,今年中國品牌的乘用車份額首次突破了50%,在全球汽車排行榜前10的企業里有了中國品牌的身影。

能取得這些里程碑式的成就,他認為智能新能源汽車是最大的推動力,但是這個新賽道已經變得非常擁擠,「降價潮」開始慘烈地上演,年底國內部分合資車型價格比自主品牌還要低。在國內主流車企和合資車企、跨國車企全都進入這個新賽道的同時,造車新勢力的排名開始大洗牌,我們也看到有些車企甚至停產、倒閉,「淘汰賽」在加速上演。

第三,王俠提到,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正選優勢正在從銷量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並逐漸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中國佔比超過50%,中國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的專利佔了全世界的74%,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全球佔比達到84%,中國搭載的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2%。

王俠表示,我國在新技術領域全面突破,全球引領優勢日益明顯,今年多家本土車企與跨國公司簽署了具有雙向技術合作特點的合資、合作協議,宣告我國的汽車產業開始駛入輸出技術的新藍海。

第四,在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汽車在國際化方面依然走出了堅實的步伐。王俠指出,儘管受到國際市場通脹和衰退的影響,今年我國汽車出口依然是成績斐然。

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達到了107萬輛,當時是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一季度全球第一。今年前10個月汽車出口已經達到了39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60%,今年我們從單車數量來講,出口已經成為全球第一,這已經成為了定局。更重要的是,我國的汽車出口呈現出量和價同時提高的現象,單車的價格從2014年只有8.5萬元,到2023年三季度達到13.7萬元,出口地區從發展中國家逐步擴展到歐洲,包括部分北美的發達地區和市場。在加入WTO之初的2001年我國的出口金額僅有15.59億美元,佔比只有0.65%,今年前8個月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219.93億美元,佔比提升到了5.5%。

對於2024年,王俠稱他依然保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他說:「隨著各種穩經濟、促消費政策作用的逐漸現象,消費信心逐漸的恢復,相信我們國內的汽車市場將會迎來一個新的上升空間。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銷量距離2018年巔峰時期2808萬輛,相差僅是400萬輛,相信我們今年會有望創新高,希望明年再創新高。相信新能源汽車出口會繼續高增長,但增幅可能會收窄,在合資、自主同價,油電同價之後,國內外同價將是下一個趨勢。伴隨著出口量的持續增長,中國汽車走出去需要面對的地緣政治、貿易壁壘、供應鏈的安全以及成本壓力等等方面的壓力將會逐漸的提高。

最後,王俠表示:我認為盈利能力的比拚和可持續商業模式的較量將逐漸成為競爭的重點,新能源汽車得勢不得利、智能駕駛不知道怎麼賺錢,這些局面必須要被扭轉,總之,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仍在繼續,新機遇仍在不斷出現,對於堅持長期主義的汽車企業來講,將張開雙臂擁抱新的一年。

編輯 王琳琳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