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奇火山、解鎖護眼知識,院士專家走進昌平四校上「科學課」

「你們知道地球上平均一年有多少次火山噴發嗎?」 11月22日,昌平區第一中學的博雅禮堂內,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給昌平一中的全體高一學生上了一堂「神奇的火山」科學課。

這是「院士專家講科學」——2023年科學教育行動活動的現場。當日,院士專家走進昌平一中、一六一回龍觀學校、流村小學、小湯山中心小學等昌平區中小學,為學生們帶來了關於地質、人工智能、健康等主題的科學課,分享科普知識,傳遞科學精神。

跟隨院士探索火山的奧秘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唯一還有火山活躍的行星。地球上,平均一年有50次火山爆發,近幾年火山活動更加活躍,一年會爆發60-70次。」當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走進昌平一中,和同學們探討分享「神奇的火山」。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火山?劉嘉麒告訴同學們,火山是星球的靈魂。他說,火山既涉及到生命的源頭,也和宇宙的形成息息相關。人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在形成過程中都離不開火山,而目前在八大行星中,有火山活動的只有地球。「地球就像一顆雞蛋,想要研究各個層圈,必須研究火山。」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給同學們講述星球上的火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中科院院士劉嘉麒給同學們講述星球上的火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環太平洋火山、意大利火山、冰島火山、南極火山、中國火山……在課堂上,劉嘉麒為同學們介紹了地球上各個不同地方的火山。「意大利有許多著名的火山。這個火山叫埃端拿火山,這張照片是在火山噴發的時候,我在現場測量岩漿的溫度。」他給同學們展示了火山的現場照片。劉嘉麒豐富的火山勘探經歷,讓在場同學們既好奇又敬佩。

課堂上,劉嘉麒以深入淺出的科研故事,為在場的學生們介紹了火山的類型、分佈、對氣候的影響、災害與防禦和火山的資源與應用。劉嘉麒介紹,地球平均每年有至少50次左右的火山噴發,不僅在陸地上,在海底也有火山噴發,且次數比陸地火山噴發要多。去年的湯加火山爆發,就是一次典型的海底火山噴發活動。

劉嘉麒對同學們講道,有些人誤以為中國沒有火山。「我在唸書的時候就看到有外國人說中國沒有火山,研究火山需要去國外找資料。這樣的話深深刺激了我,因為我就是在火山旁邊長大的。我家鄉的長白山就是一座火山。」劉嘉麒向同學們介紹,從黑龍江到海南,中國有各種類型的火山。在劉院士的講述中,同學們也感受到他對於火山研究的熱情與熱愛。

昌平一中的同學們認真聆聽劉嘉麒院士講述神奇的火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昌平一中的同學們認真聆聽劉嘉麒院士講述神奇的火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日本富士山會爆發嗎?冰島火山會爆發嗎?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火山爆發所帶來的危害?課後,昌平一中的學生們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向院士請教他們好奇的問題。劉嘉麒解答道,日本有很先進的火山爆發預測技術,富士山在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爆發,但是日本境內還有許多其他火山存在爆發的可能。而冰島火山是一種危害比較小的火山類型,加上冰島人口不多,居住區域遠離火山,所以冰島火山即便爆發也不會對社會生活帶來很大的危害。

學生體驗用人工智能為專家課堂寫詩

在一六一回龍觀學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牛建偉圍繞人工智能與同學們進行了分享。課堂開始,牛建偉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人類與時下火爆的人工智能ChatGPT的對話。

牛建偉給一六一回龍觀學校的學生們分享機器學習算法。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牛建偉給一六一回龍觀學校的學生們分享機器學習算法。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當人類提問:「圓週率π在地球和外星的數值是一樣的,那麼外星人的光速值c和地球一樣嗎?」AI回答:「如果外星人也用c值來表示光速值,那麼與地球是一樣的。」

人類又追問:「但是物理的單位是人為規定的,外星人和地球人對於距離和時間的單位的定義不一樣,怎麼能求出一樣的c值呢。」AI「思考片刻」後回答:「你提出的想法很有見地,我們定義的光速是用距離和時間所界定的米和秒的定義。如果外星人有不同的定義,只是數值的不同,但這並不是速度的不同。我想這也是你想表達的意思?」

在這段對話中,人工智能與人類探討了非常專業的知識,人工智能的理解能力讓現場同學們驚歎不已。牛建偉告訴同學們,現階段,還處於弱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強人工智能,探討智能形成的基本機制,研究利用自動機模擬人的思維過程。

「在未來,人工智能會將一部分人變成超級人類,將大部分人變成無用的人,因為他們做任何事都不如計算機。這可能是21世紀最大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課堂最後,牛建偉給同學們播放了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預言。牛建偉寄語同學們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國家能夠站在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前沿和最高點。」

「人工智能魅力綻光芒,智慧火花心中燃燒。」最後,一六一回龍觀學校的師生使用人工智能「文心一言」以此次講座為題,生成了一首小詩,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專家為學生講授預防近視和科學喝牛奶

當日還有專家走進昌平區的兩所小學,為小學生們帶來了貼近生活的科普知識。

用手電筒光透過眼鏡,如果鏡片上出現了一些點,這種鏡片就是離焦鏡片。「現在為了預防近視,同學們可以佩戴這種眼鏡。」在小湯山中心小學,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教授李岩和學生們面對面,討論如何科學用眼,預防近視。

李岩講述科學用眼知識。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李岩講述科學用眼知識。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李岩告訴同學們,正常情況下,眼睛應該是一個正視眼,在眼睛調節靜止的情況下,入射光線經過屈光介質折射後,焦點會聚焦在視網膜上,我們會擁有清晰的視力。當入射光線經過屈光介質折射後焦點如果聚焦在視網膜前時就是近視眼,視力就會變得模糊。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對眼睛最有好處嗎?它是免費的,但是非常珍貴——那就是陽光。」李岩講道,陽光里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其中藍光對視力最有好處,可以刺激分泌多巴胺,讓眼底血管流動加快,抑制眼軸增長。「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才能保護視力呢?多運動!」李岩告訴大家。

「近視最多能有10000度嗎?」「多少歲不近視的話就永遠不會近視了?」「眼睛壞了能換嗎?」「近視了還能挽救嗎?」提到保護眼睛,同學們有許多的問題迫不及待地想向教授請教,李岩一一耐性回答。「近視是不可逆的,我們現在能做的是延緩近視發展的速度。」

在昌平區流村小學,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教授蔣林樹給小學生們講述了如何健康喝牛奶。「同學們你們每天喝牛奶嗎?牛奶是目前除了雞蛋外營養最豐富、最容易吸收的食品。」

蔣林樹給同學們講解如何健康喝牛奶。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蔣林樹給同學們講解如何健康喝牛奶。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同學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市場上買的牛奶沒有從牛場打的奶好喝?有同學去過牛場的話,把新鮮的牛奶帶回家熬一下,特別香。」蔣林樹告訴同學們,因為牛奶不易保存,容易變質。所以加工牛奶的時候,會破壞牛奶的結構。他建議大家,儘量喝低溫殺菌的新鮮牛奶,營養成分更高、口感更好。

「老人應該喝高鈣奶還是純牛奶?」「早餐奶健康嗎?」「奶粉和純牛奶有什麼區別?」「不同奶牛產出的牛奶一樣嗎?」對於每天都要喝的牛奶,同學們有很多問題。蔣林樹告訴同學們,奶牛吃不一樣的飼料長大,牛奶的味道也會不一樣。他建議同學們最好早晚各喝一杯牛奶,喝多喝少都不好,一天300毫升最合適。

新京報記者 徐彥琳 周思雅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