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專生到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夏寧邵如何“逆襲”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佈2023年當選院士名單,共產生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7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這133名新晉院士中,一位中專學曆背景出身的科研工作者——廈門大學教授夏寧邵的故事受到外界關注。

廈門大學 圖廈門大學 圖

夏寧邵出生於1964年7月,湖南婁底人,1981年中專畢業後在婁底地區人民醫院傳染科工作,是一名普通醫生。

公開資料顯示,夏寧邵畢業的中專母校為邵陽學院的前身之一——邵陽地區衛生學校。

11月22日晚,微信公眾號“邵陽學院”發佈消息稱,“我校校友78級醫士59班夏寧邵教授當選醫學衛生學部院士。”從邵陽學院曆史沿革來看,邵陽學院創建於1958年,醫學類專業辦學可追溯到1906年,2002年由原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原邵陽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升本,2016年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其中,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1971至1986年間名為“邵陽地區衛生學校”。

微信公眾號“邵陽學院” 圖微信公眾號“邵陽學院” 圖

1994年,夏寧邵的人生迎來轉軌。

據東南網報導,而立之年的夏寧邵已顯示出微生物學、病毒學方面的科研探索能力,主持了國家攻關項目等多個科研課題,其主持完成的“中國各民族丙型肝炎感染情況調查”項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廈門大學在原生物系主任曾定的大力推薦下,將夏寧邵從湖南省引進,並支持他組建了生物技術研究實驗室。

報導稱,在人才濟濟的廈門大學,夏寧邵的存在有點獨特:空降而來,並不亮眼的簡曆,所研究的領域並非廈大傳統優勢學科。其團隊與養生堂的緊密合作,也一度有人質疑是“為企業打工”。對這些,夏寧邵不作解釋,夜以繼日埋頭搞科研。廈大則打破常規,特許以夏寧邵為主任的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職引進海外著名資深學者,與國際一流研究機構開展實質性科研合作。

“對我們這個‘非主流’的‘孩子’,廈大從來沒當外人看,要場地給場地,要人給人,始終無懼雜音。學校盡所能來支持我們的團隊,給予我們非常寬鬆的發展環境。”夏寧邵團隊核心成員、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軍說。

時任廈門大學副校長朱崇實也在學校引進夏寧邵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光明日報》報導,夏寧邵回憶,當時朱崇實分管人事,時不時會打電話給他,問:小夏,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後來,朱崇實出國考察,他還特別把夏寧邵“託付”給後來的廈大黨委書記、校長陳傳鴻,請他留心關照。

報導稱,陳傳鴻當年做出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對夏寧邵團隊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把校園的一幢獨立小樓留給當時還是生物系的一個課題組的夏寧邵團隊。陳傳鴻對夏寧邵說:你的脾氣比較臭,但是個好人,你在這裏獨立幹事情,沒有人會來打攪你,好好幹!

20多年過去,夏寧邵團隊已壯大成擁有近300人的研究隊伍,形成了基因工程疫苗、體外診斷、工程抗體、乙肝研究、流行病學與臨床評價等研究方向,建立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完整創新鏈條,成為我國疫苗領域一支重要創新團隊。

據廈門大學網站介紹,夏寧邵長期從事傳染病疫苗和診斷試劑創新與轉化應用研究,開創了原核表達類病毒顆粒人用疫苗工程技術體系,完成一系列傳染病疫苗和診斷試劑的轉化應用,研發上市了全球首個戊肝疫苗、首個國產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全球首個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新一代國際“金標準”戊肝診斷試劑、全球首個愛滋尿液抗體自檢試劑、全球首個新冠總抗體診斷試劑、首個國產愛滋第三代診斷試劑等創新產品。

他入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專利金獎、福建省科技重大貢獻獎、廈門市科技重大貢獻獎、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轉化醫學傑出貢獻獎。

目前,夏寧邵擔任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翔安創新實驗室主任,他曾於2011-2021年間擔任過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