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醫院減重外科:給病人提供有證據的、負責任的醫療
【科室檔案】
名稱:北京友誼醫院普外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
配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普外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共有醫生12名,護理人員17名,個案管理師(專科護士)2名。37張床位。
成就:承擔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健委等省部級以上課題8項,發表高質量SCI論文30餘篇,中文核心期刊50餘篇。牽頭和執筆專家共識及臨床指南10餘部,主編我國首部減重與代謝外科標準數據集1部,翻譯本學科巨著《微創減肥外科學》,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5項。
患者在減重及代謝外科MDT門診就診。
26歲的小張到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普外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多學科協作(MDT)門診就診時,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不僅是342斤的龐大身軀(BMI指數60.59),還有非常嚴重的鼻音和費力的喘息聲。
「我記不清已經多久沒用鼻子呼吸了,現在只能用嘴喘氣,晚上經常憋醒。睡眠質量也非常差,就算一天睡12個小時,第二天還是覺得困,沒有精神,不停打瞌睡。」小張說,她曾在5年前通過控制飲食、鍛鍊等方式減肥,體重由當時的120公斤降至80公斤左右。後來因為工作變動,難以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重逐年增加,反彈至現在的171公斤。
在老家醫院諮詢減重手術時,醫生考慮到小張的體重指數、手術難度及出血風險,建議她先實施鼻咽部+齶咽部手術,身體恢復再行減重手術。較長的治療週期、多次手術的擔憂,讓小張有些退縮。於是,她來到北京友誼醫院尋求減重與代謝外科團隊的幫助,希望能夠一次麻醉,解決她體重和鼻咽部的煩惱。在北京友誼醫院減重及代謝外科多學科協作(MDT)門診,有小張這樣需求的患者還有很多。
每位患者都能加主任的微信
「一般情況晚上醒來幾次?」「身高有多少?現在的體重是多少?」
在MDT門診,副主任張鵬一邊仔細詢問患者的身高、體重,一邊用紙筆計算出患者的BMI,告知患者原本的標準體重和理想體重。在問診的過程中,張鵬細心地瞭解患者的睡眠、飲食狀況,以便更好地幫助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減到理想、健康的體重。
MDT門診還有不少術後隨訪的患者,來自河北的溫先生就是複診患者之一。
溫先生進行減重手術已經1年多了,體重也由原本的102公斤減重至76公斤。「我不想再瘦了,需不需要多吃點高熱量的食物?」這次就診,除了對張鵬表示感謝外,溫先生也擔心自己繼續瘦下去。
「別擔心,你的體重已經減到穀底了。」計算完溫先生的BMI後,張鵬叮囑道:「你其實還是處於超重狀態,只是現在人們普遍都胖,顯得你瘦而已。飲食上不要刻意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不要刻意增重,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會自然增加,人到中年後,正常是每4年長2斤肉。不過,你可以通過運動進行增肌。」
張鵬還提醒溫先生,日常飲食第一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第二要保證各種維生素,第三保證足量水分,「反正你有我聯繫方式,有問題隨時聯繫。」他們的相處不似醫生與患者的相處,更像是相識多年的好哥們,在減重路上相遇。
「手術前,我的體重是102公斤,肥胖還帶來很多併發症。半夜打鼾不說,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自己開車,高血脂使我經常在開車的時候犯迷糊,非常危險。」提到肥胖時的狀態,溫先生還是一臉後怕。
「不僅血脂高,血糖也高,當地醫生建議我調整胰島素用量並一直打下去,我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溫先生說,起初,自己對減重手術這個「新鮮事物」並不瞭解,且網絡上鮮有關於減重手術的宣傳,出於對張鵬主任的信任,溫先生還是決定手術。
如今,溫先生已經進行完胃旁路手術1年多了,用他的話說,減重手術不僅給他的身體健康帶來轉機,更對他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也讓他整個人變得自信很多。
在MDT門診,前來就診的患者除肥胖問題外,大多都伴有肥胖相關併發症,如多囊卵巢綜合徵、脂肪肝、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通氣綜合徵、腰椎間盤突出、胰島素抵抗等,有的甚至出現焦慮障礙等心理問題。
由於缺乏減重相關知識,患者就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對減重手術十分瞭解,完全是奔手術來的;有的只想開些「減肥藥」;也有患者對減重手術完全不瞭解,需要醫生對手術利弊進行詳解。無論哪類患者,張鵬都會將自己的聯繫方式給到患者,患者有疑問可以隨時諮詢,這為很多外地患者就醫提供了便利。
減重與代謝外科的MDT門診分為四個既獨立,又相互連通的診室,這四個診室分別針對不同的治療群體。張鵬介紹,減重治療主要分為營養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三大類。此外,科室又增設代謝疾病減重治療專科護理諮詢門診,它的設立可以幫助那些初步諮詢的患者,也可以起到分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減輕醫生的工作量,該門診也承擔手術後患者的指導、隨訪,以及藥物治療後的再教育等工作。
減重及代謝外科MDT門診候診患者。
最常見的是「袖狀胃切除術」
人們都知道,減重成功的關鍵,80%靠飲食,20%靠運動。非手術治療方法一般可減少肥胖患者5%-10%的體重,缺點是易反彈,重度肥胖的個體僅靠飲食和行為干預很難達到顯著長期有效的減重效果。
一般來說,BMI≥37.5kg/㎡的肥胖患者,建議積極手術;32.5≤BMI<37.5kg/㎡者,推薦手術;27.5≤BMI<32.5kg/㎡者,經改變生活方式難以控制,合併肥胖相關代謝綜合徵,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血脂、骨關節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脂肪肝、痛風、內分泌紊亂等,綜合評估可考慮手術。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BMI≥32.5kg/㎡的,建議積極手術;27.5≤BMI<32.5kg/㎡的,推薦手術;25≤BMI<27.5kg/㎡的,經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或存在糖尿病併發症,經嚴格評估後也可考慮手術。
「減重手術確實是個新事物。」減重手術最早在國際上起源的時間為1954年。張鵬表示,早期的中國人很少有肥胖問題,直到2000年,第一例減重手術才在上海進行。2012年以前,減重手術在我國處於萌芽狀態,2012年後,減重手術在我國快速發展。2022年,全國約完成3萬例減重手術,隨著病例越來越多以及醫生的科普,人們逐漸意識到減重手術的優勢。
減重手術中最常見的是袖狀胃切除術。該手術利用腹腔鏡,把胃的大彎垂直切割下來,使胃部形成一個小胃囊,因為形狀像一個細長的袖子,而被命名為「袖狀胃切除術」。
在門診中,不少患者聽說要進行切胃治療都很謹慎,會不會很疼,手術複雜程度及危險性,都是患者關心的重點。
減重手術是一個微創手術。在腹部開3個0.5cm的孔,臍部開一個1.2cm的孔,就可以完成手術。術後患者的腹部沒有猙獰的傷口,恢復得也很快。「術後出院需要符合幾個指征,第一體溫正常,第二能飲水至1000ml以上,第三無疼痛感、無其他感染。」張鵬介紹,減重手術後,患者通常3天就能出院。
手術以後,胃容量縮小,每頓飯吃得少了,攝入的卡路里就減少了,體重也就降下來了。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且併發症比例較低,在中國,以「袖胃」為代表的減重代謝手術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
張鵬介紹,2018年,友誼醫院全年減重手術量約600餘台,新冠疫情發生後,當時跨區域就診的患者急速減少,2022年減重手術量銳減至280餘台。今年,醫院的減重手術預計可以恢復到500餘台。
「患者決定進行減重手術大多會經過四個階段,一是衝動期,一般為2-3天;隨後是牴觸期,害怕進行手術;之後是猶豫期;最後才是理性期。我們更希望患者在理性期來進行手術。」張鵬如是說。
患者在代謝疾病減重治療專科護理諮詢門診進行免費諮詢。
不只是減重,還有各種併發症
現階段,國外的減重外科主要分為兩派,一個是學院派,一個是江湖派。張鵬指出,江湖派是將手術變成「修理廠」模式,甚至有醫生每天的手術量為30多台,他們追求的是數量而非質量和安全;學術派則更注重醫療的質量、患者獲益、臨床資料研究等,最終達到一個好的臨床效果。
「我們也在做一些研究,包括手術方式的研究,醫療器械胃內球囊系統的研究等。另外,常年舉辦各種學習班以及與國際頂尖中心進行學術交流,例如與美國麻省總院和杜克大學保持著密切交流等。」張鵬認為,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要走學院派路線而非江湖派路線,科室的使命是給病人提供有證據的、負責任的醫療。
在張鵬眼中,給任何一位病人進行手術,一定要有足夠的證據說明該手術能達到良好的風險收益,切勿跟風,要對病人的健康負責。
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是公認的國內最強的減重研究中心之一,能夠處理各種複雜的併發症。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的患者年齡相對偏大,併發症也更多,手術難度也更具挑戰性。減重代謝外科還經常處理一些來自全國其他地方手術後的併發症。
多學科管理下的減重手術是減輕體重、減少併發症、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的唯一長期有效的治療措施。減重手術,減的不只是體重,還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不只是代謝疾病,減重手術可以用於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如器官移植等、多囊卵巢綜合徵、呼吸暫停綜合徵等。」張鵬表示。
研究顯示,包括肝移植、腎移植在內,肥胖患者的移植效果不好,且風險很大。張鵬表示,在友誼醫院,科室與腎移植、透析、肝移植、重症等多學科合作,患者在排隊等器官的期間,可以選擇先進行減重手術,讓患者能更好地接受異體器官。此外,圍手術期的心臟問題,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常出血等都可以通過MDT進行處理。
人才培養方面,減重與代謝外科在職稱晉陞、學術地位的建立等方面,都為年輕醫生提供了很多機會,每年科室也會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生。除了內在的知識技能培養外,科室更注重對醫生的倫理培養。張鵬認為,倫理是一個醫生的最底線,只有堅守這一點,才能算得上一位好醫生。
「在來到通州院區之前,減重與代謝外科屬於胃腸科的一部分,2018年,減重外科成立獨立科室,被稱為普外六科,擁有獨立病區。」張鵬指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是國內最早成立減重專科的醫院,也是全國內減重床位數量最多的醫院。
病區護士長劉京麗及護理團隊會帶領病房患者運動。
完善大中華減重手術數據庫
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整個病區共13間病房,37張床位。
「我最近的工作側重於科室內數據庫的收集和錄入。」除日常護理工作外,減重專科護士劉佳也幫臨床醫生做部分臨床研究工作,包括根據數據庫延伸出來的一系列研究、課題管理、患者的隨訪等。
劉佳口中的數據庫叫大中華減重與代謝手術數據庫,全國進行減重手術的患者資料都會上傳至這裏進行統一管理。該數據庫中已有全國20000多名患者的手術前資料以及3000多名患者手術後各期的隨訪資料。大中華減重手術數據康尼的資料是所有參與單位共享的,方便醫生隨時查閱。
「減重手術來自西方國家,目前所擁有的證據大部分是西方的臨床證據,數據庫的建立,可以為醫生們提供我們中國的減重臨床數據和臨床證據。」張鵬認為,通過數據庫的積累,也可以動態反映各類與肥胖相關疾病診療的進展,方便臨床醫生進行醫療決策。未來,也可根據國內減重數據庫的積累做出更多高質量的國際研究,推動中國減重與代謝外科學科的整體發展。
減重個案管理師(專科護士)張萌則主要負責病房術前病人的宣教、術後隨訪等工作,「肥胖本身與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需要及時提醒患者術前準備,術後的注意事項,注意補充哪些營養素,以及如何配合醫生更好地恢復。」
「前段時間,我們病房來了一位‘同行’,是一個300多斤的女孩,她考了3年護士職業資格證都沒有考過。女孩稱自己學習效率特別低,經常看著書就睡著了,記憶力也變差了,身邊不少人給她貼上了胖人記憶力差等標籤。」張萌說,在治療的過程中,女孩發現自己有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睡眠時,女孩的大腦一直處於缺氧狀態,嚴重影響她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意識到可能是肥胖導致的問題,女孩選擇進行減重手術,術後不到一個月就瘦了30多斤,隨著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加上術後佩戴呼吸機,女孩的睡眠呼吸暫停也緩解了。如今,她又重新拾起信心,準備再戰護理職業資格證的考試。
張萌介紹,病區中還有很多女性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徵,不少之前準備試管或試管不成功的患者,通過減重,有的甚至不再需要輔助生殖技術,完全能自然受孕,也有了自己寶寶,實現了做媽媽的夢想。
由於本身體重基數較大,運動起來非常吃力,肥胖人群大多不愛運動,在病區,護士們會選擇一些適合肥胖人群且保護關節的運動,帶動他們的運動積極性,幫助他們養成運動的習慣。
「大家往前站,不要害羞。」「動作幅度大一點,動起來!」
每天下午2點,病區護士長劉京麗及護理團隊會帶領病房患者進行八段錦、護心操、手指操等運動,用她的話講,在住院期間,幫助患者養成運動、飲食等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為「胖友們」在未來成功減重打下堅實基礎,減重路上不僅需要醫生提供專業的支持和幫助,更需要喚醒「胖友們」健康的生活習慣,讓「胖友們」減得更成功、更健康。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攝影報導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