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推進繁簡分流,著力破解知產案件審理「週期長」問題

11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三十年來,北京法院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近60萬件。

北京高院副院長任雪峰介紹,隨著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相繼成立,目前北京法院已形成「一高一中七基層」的知識產權審判格局,建成了服務北京「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的知識產權巡迴審判體系。下一步,北京法院將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著力破解案件審理「週期長」問題。

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新聞發佈會現場。北京高院供圖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新聞發佈會現場。北京高院供圖

審判職能充分發揮

強化司法球證在科技創新成果保護中的規則引領功能

任雪峰介紹,三十年來,北京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依法履行專屬管轄職能,先後審理了涉及三星株式會社5G通信技術的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聚豐園」「曼鬆」等涉及老字號和地理標誌保護的案件。依法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積極回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司法需求,審理了「小度」語音指令不正當競爭糾紛、首例藥品專利鏈接糾紛等案件,強化司法球證在科技創新成果保護中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功能。依法保護文化創意成果,妥善審理了涉民歌、剪紙、雜技、古籍點校等傳統文化的著作權案件,以及涉人工智能生成物、網絡遊戲、體育賽事節目直播等新類型著作權案件。

同時,北京法院依法保護商標品牌權利,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依法妥善審理數據確權、數據交易等案件,探索完善數據權益保護規則,為北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依法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注重強化中外當事人平等保護和高水平保護,促進國家和首都的對外開放。嚴格實施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侵害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數量逐步增長,多起案件判賠金額超過1000萬元,大幅度提高侵權成本。

審判機制不斷優化

探索在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

「北京法院積極探索在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並出台相關規範,‘簡案快辦、繁案精審’的工作機制有效運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商標駁回覆審一審行政案件的審理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任雪峰介紹,北京法院還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專業調解組織的協調配合,持續深入推進「多元調解+速裁」工作。2016年至2023年9月,訴前調解各類知識產權糾紛5.3萬餘件。

京津冀三地高院聯合簽署《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推動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共同體建設邁上新台階;北京高院與市知識產權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機關協同合作,構建知識產權行政司法協同治理體系,推動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延伸專業化審判職能。

「三合一」試點工作開展十年來,海澱法院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跨域合議、聯席研討」的審判模式基本形成,「刑事程序規範庭審、民事經驗輔助查明」的審理思路得到確立,一批精品案例的引領示範效應顯著,知識產權「三位一體」的全方位保護格局日臻完善。

審判能力日益提升

北京法院28件案件入選年度中國法院十大案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高院先後發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等指導性意見;在專利、著作權、商標、競爭、損害賠償、訴訟證據等不同領域,分別出台了35部業務指導性文件,發佈27件審判參考問答,在統一知識產權案件球證尺度的同時,提升司法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水平。

自2008年以來,北京法院共計28件案件入選年度中國法院十大案件、全國知識產權十大創新性案件,66件案件入選年度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2023年,首次發佈北京法院年度商標授權確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北京高院先後出版發行《專利侵權判定審理指南理解與適用》《商標授權確權的司法審查》《著作權法原理解讀與審判實務》等40餘部著作,多篇調研報告在全國知識產權優秀調研成果評選活動中分獲特等獎、一等獎。

任雪峰介紹,北京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專業化審判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編的《知識產權典型案例集》共收錄8件北京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國際商標協會向其全球會員推送北京法院發佈的《商業秘密民事案件舉證參考》。此外,北京法院通過選派法官參與國際會議併發表演講,在相關國際司法研討會等活動中主持模擬庭審、座談交流等方式,積極發出「中國聲音」,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任雪峰表示,下一步,北京法院將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司法球證引領和導向作用,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審判,深化對國際經貿規則的理解與對接,提升首都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影響力。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著力破解案件審理「週期長」問題。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吸收更多法治力量參與知識產權糾紛訴源治理,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