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國家標準供給規模同比增長超110%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具有基礎性、規製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積極對接國際先進技術、規則、標準,全方位建設質量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質量支撐。

今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緊緊圍繞中央關於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髮展大局,加大標準供給力度,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

標準建設工作步伐加快

11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通用矽酸鹽水泥》等17項強製性國家標準,將於2024年6月1日起實施。

通用矽酸鹽水泥作為結構性建築的主要原材料,其質量的合格與否涉及建築物的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此次發佈的《通用矽酸鹽水泥》國家標準,由原先標準的「條文強製性」修改成「全文強製性」,並且在具體標準要求上也有很多改善和提高。這種提高,其實也反映出我國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也必將極大推動和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我國的標準建設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今年8月,《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以下簡稱《國家標準2023》)對外發佈,這是自2021年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發佈實施以來的首次調整。

2021年,我國首次出台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明確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9個領域80個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標準和牽頭負責單位,成為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和人民享有相應權利的重要依據。

與2021年版本相比較,《國家標準2023》新增了1個服務項目(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服務),提高了3個服務項目的服務標準(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擴大了2個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範圍(農村危房改造、特殊群體集中供養),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內容。

標準引領,是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我國的標準建設工作加快了前進的步伐。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發佈國家標準4.3萬項,備案行業標準7.8萬項、地方標準6.2萬項。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標準供給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10%。前三季度,新批準發佈國家標準1971項,同比增長110.6%。其中,工業領域發佈國家標準1660項,佔比84.2%;農業農村領域發佈國家標準122項,服務業領域發佈國家標準118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發佈國家標準71項。

修訂完善法律規章體系

在國家標準之外,我國企業標準的建設同樣成績優異。

截至目前,我國已發佈自我聲明公開團體標準5.3萬項、企業標準270多萬項,特別是代表技術一流、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企業標準「領跑者」多達3200餘項。

2023年,隨著新修訂的《推薦性國家標準採信團體標準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與《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相繼出台,企業標準的製定出台更為活躍。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團體新公開團體標準13972項,同比增長22.0%;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391230項,同比增長12.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共181778項,佔比達46.5%。

企業標準的高速高質量增長,離不開標準法律規章體系的修訂完善。

今年8月出台的《規定》縮短了採信標準製定週期,簡化了立項評估,可以省略標準起草階段、縮短徵求意見時間,從計劃下達到報批週期控制在12個月以內,大幅提升推薦性國家標準採信團體標準的時效性。

9月出台的《辦法》強調將政府標準化工作職能重心從標準化管理轉為服務企業標準化工作,同時對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進行細化,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中國標準化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綱要》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實現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並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高秦偉分析認為,產業優化,標準先行。標準化是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的前提條件,標準也是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化溢出的有效途徑,創新成果一旦轉化為標準,就會被潛在的使用者所接受。更重要的是,標準使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相互使用,使生產和維修活動大大簡化,從而達到改進管理、節約原材料、簡化工藝裝備、提高設計和製造效率的目的,最終普通消費者也可以從標準中獲益。我國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數量實現指數級增長,以標準化助力經營主體增動力、挖潛力、激活力。

出台多領域多行業標準

我國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在2023年也首次出台了相關標準。

4月,粵港澳三地首次公佈110項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清單,並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標準的合作備忘錄,啟動標準信息平台及灣區標準標識。這110項標準清單,涵蓋食品、中醫藥、交通、養老、物流等25個領域。「灣區標準」的公佈,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共贏,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對我國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0月,《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範》發佈實施,為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內容、服務組織條件及相關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這是我國針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首個國家標準。該標準涵蓋了居家養老所需的主要專業化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基礎照護、健康管理等要求。

還是在10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佈《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技術規程》國家標準。該標準是全國首個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技術規範國家標準,為規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和實施監督提供了技術支撐。

標準引領是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誌。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製定的標準為世界所認同,誰就能把握國際貿易的主動權、佔領市場競爭的製高點。

中國國家標準外文版是科學、技術、商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和國際貿易往來的重要技術文件。據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發佈的1767項國家標準外文版,包括英語等8個語種,涵蓋農產品、食品、消費品、冶金、建材等國民經濟20多個領域。

2023年,我國以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優化升級、促進高水平開放,標準建設工作成果斐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工業標準不斷提檔升級,重點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服務業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新發佈服務類國家標準同比增長12%。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工作基本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