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龍少年》導演丁黑:我們一生都是在考試、突破和成長

青春勵志劇《鳴龍少年》正在優酷熱播中。該劇聚焦高三師生,呈現了當代青少年直面困境、突破自我的成長歷程。和以往校園題材不同,《鳴龍少年》中張若昀飾演的主人公雷鳴老師不是一個傳統人物。日前,該劇導演丁黑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在固有電視劇文化體系中,老師的形象不僅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是道德楷模。雷鳴雖然也是一個老師,但他有自己的成長線,「一開始他有點痞、有點拽,顯得吊兒郎當,甚至是不懷好意,走進雷鳴的世界才會發現,他身上想傳達的東西慢慢被接受了。」

《鳴龍少年》塑造了一批生動的老師和學生形象。

初衷:沒有拍過這個題材,有創作慾望

丁黑此前曾經執導過《大秦帝國》《玉觀音》《長恨歌》《那年花開月正圓》《警察榮譽》等嚴肅題材作品和歷史正劇,此次執導《鳴龍少年》,拍攝「校園故事」,丁黑坦言,首先源於自己沒有拍過這個題材,有創作慾望;此外就是《鳴龍少年》劇作的敘事形態和傳統電視劇不太一樣,不是傳統敘事的線性關係,而是以多視角的人物構建故事架構。在丁黑看來,這甚至有一點像電影的思維方式,更多運用了對比、聯想、隱喻等等敘事手法和手段。

《鳴龍少年》中另一個吸引丁黑的地方在於,故事中有很強的懸疑感,這也讓丁黑覺得,生活劇可以把高考的一段人生經歷拍得像懸疑劇一樣,甚至是有某種驚悚的感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是來自於生命本身,也是來自於天然人性中的不安全感。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構成了這部劇人物命運、成長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底色。」

本劇也是繼《警察榮譽》之後,丁黑和張若昀的第二次合作。對於再次搭檔,丁黑表示,張若昀在同年齡階段的男演員中是非常優秀的,他的特點在於,當他能夠深層感受人物精神內涵的同時,又能夠尋找到他的外化形態。比如人物有他玩世不恭、狡猾的方面,有他才華橫溢、真誠的一面。展現出這些不同的側面,來自於對人物內涵的把握,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表演技巧,「在面對不同的關係中,人物性格的各個特質可以特別準確而自然的流露,張若昀在這一點上的呈現是最好的。」

張若昀飾演雷鳴。

人物:反向人物正著寫,正向人物反著寫

劇中,雷鳴是有著豐富前史的人物,他經歷過人生的低谷,創業的失敗,需要面對自己職業道路的挫折和父親的矛盾、輿論對他的影響等等一系列困境,但他在內心深處還存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生命不能就此沉淪,還得做點什麼事。」

丁黑表示,雷鳴身處在「困境」與「不服輸」這兩種思維方式之間,肯定有他自身的矛盾。「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始終在糾結、矛盾,他內心依然有理想,但是他又不斷努力想翻身丟掉這些理想,做一個跟他認知相反的人,以此抹去他之前的失敗,期待獲得另一種成功和肯定。這也就構成了人物的懸念和複雜性,在這個過程之中,也顯示出雷鳴自身人格最強大的部分。」

在丁黑看來,《鳴龍少年》在人物塑造上,有雷鳴這樣的非傳統的老師形象;多視角人物的講故事方式;還有每集一個序帶入故事的帶入方式,這些都很有意思。雷鳴旁邊人物的構建方式不是沿著一個人物關係的曲折變化寫的,是按照對比和陪襯的方式,有一個桑夏老師,被稱作「小太陽」,是一個很正能量的老師,桑夏老師充滿活力,又非常有自己個性特點,對學生充滿愛心,所以桑夏一上來是正面人物的寫法,雷鳴是反向的寫法,兩個人相互對比。「還有其他的人物設置的反轉,比如校長,校長是按照懸念的方式塑造人物,校長不知道雷鳴葫蘆里賣的什麼藥,當情況不明朗的時候,校長在觀察,也由此帶來很多懸念,這個人物的性格跟故事是有關聯性的。這個敘事方式特別有魅力,反向人物正著寫,正向人物反著寫。」

演繹:並不想展現一個老套的逆襲故事

劇中對幾個學生的群像描寫,也引發了不少觀眾的共鳴。「以一個中學的五人班為背景講述他們一起考大學的故事,是有一些特殊性的,不是生活中的常態。但是正是這樣的假設性,才能寫出群像人物的多樣性和鮮活性。」

「五人班」劇照。

在創作的過程中,丁黑沒有刻意加快進入主線的速度,而是用整整五集的鋪墊,塑造了七位主要人物,用現實感充分建構起觀眾和角色的情感鏈接。丁黑坦言,劇中11班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奮鬥,這種結構可以看作是「升級打怪」,一群後進生組團升級打怪,這樣的文本本身有很強的生命意義和象徵性。「劇中每個人物又特別具體,都挺真實的,每個小孩有具體的個體經歷,互相有穿插、對比,用關聯引導的方式寫他們的成長過程。」

丁黑坦言,《鳴龍少年》並不想展現一個老套的逆襲故事,只是講述怎麼努力學習,怎麼跟自己的身體和意志的極限做鬥爭,「這樣的故事不夠生動。」在丁黑看來,人生最大的意義是,把自己變優秀、健康,變得有能力生存。丁黑坦言,固然在某些標準和階段上,分數是一個考量的參考,但人生是不斷經歷各種考試之後,才能完成的一個過程,所以最重要的事是對自己不斷塑造,「高考這段旅程不在於考得上考不上大學,而是終於明白了,我們一生都是在考試。(比起高考)不斷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好老師能夠用自己的經驗、愛心和熱情,讓學生或者其他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所感悟和領悟,老師不是簡單的灌輸和教導,而是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來交流。」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