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震後的寒夜與白天

本文圖均為 澎湃影像 圖本文圖均為 澎湃影像 圖

深夜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氣溫降到零下十多攝氏度,許多居民已早早入睡。

12月18日23時59分,劇烈的晃動將人們從睡夢中驚醒。

地震了!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梅坡村的丁先生至今心有餘悸。地面震動持續了約一分鐘,他們一家三口跑出房屋,和村民們烤火取暖過了一夜。

天氣嚴寒、嗬氣成冰,一夜不斷地餘震。村里房子大多是磚房,房屋表面出現裂縫,有瓷磚貼面脫落,部分牆壁坍塌。

此次地震震中位於積石縣柳溝鄉,距離縣城8公里。截至19日中午,此次地震已造成甘肅105人死亡,房屋損毀4782間;造成與積石山縣相鄰的青海省海東市三個縣受災,13人遇難、182人受傷,20人失聯,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積石山縣海拔1735米至4309米,縣城海拔2300米左右。近幾日,雪後的積石山縣氣溫較低,夜晚平均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

甘肅厚天災害救援中心分隊長汪多直言,被困人員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地震發生在淩晨,很多人來不及躲避,一夜過去,情況很難預料」。

鑒於災情嚴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嚴重的災情、酷寒的環境,樣樣令人揪心。震後第一時間,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奔赴災區。

在寒冷的冬日裡,一場爭分奪秒、保衛生命的競賽正在急速進行。

寒冬深夜地震

家住積石山縣柳溝鄉尕集村的李先生介紹,昨天半夜,他在家感受到地震,晃了「幾分鐘」。

尕集村距震中約10公里。李先生說,尕集村有三百多戶人家,有的村民在車上避險,有的住在救災帳篷里,靠燒柴火取暖。

李先生也將自家的車開到村里廣場上避險。當地晚上氣溫低,零下十幾度,他和家人在車內打火開暖氣,「前兩天還有下雪,昨天晚上幸好沒下雪」。

此次地震震中位於柳溝鄉,距離積石山縣8公里,距臨夏市39公里。

公開信息顯示,地震波及鄰省青海,民和、循化、化隆等縣區有部分房屋倒塌,當地電力線路、通信網絡正在搶修中,人員救援和災情核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臨夏市民何先生告訴澎湃新聞,19日淩晨左右,他正在看電腦,突然間他的書櫃出現晃動,書架上的護膚品瓶瓶罐罐都掉了下來,掛在牆壁上的鍾也掉下來摔碎了。

「我趕緊出去喊我爸媽。」何先生說,他們下樓來到小區比較空曠的區域,呆了兩個小時,經歷了三四次餘震,「三次餘震感受非常明顯的,整個人在晃蕩」。

何先生說,這邊夜裡非常冷,大家想著餘震應該不會比第一次地震更嚴重。兩小時後,他們和小區其他居民陸續返回家中。他們回到家裡沒有繼續休息,穿著衣服坐在家裡等待。

由於地震發生在深夜,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入睡。位於積石山縣城的積石生態園負責人李先生表示,夜裡他和工作人員還在值班,突然感覺地面連著房子一起在晃動,他們趕忙往院子裡跑,「其他沒有值班的人,穿衣服的、沒穿衣服的都跑出來了。」

李先生說,由於生態園面積比較大,他們在院子裡躲了一夜沒有闔眼,早晨天亮後才眯了一會。

李先生表示,目前生態園內僅有一名工作人員在下床往外跑時有擦傷,其他人員未受地震影響。不過,地震晃動時貨架上的酒水飲料、調料撒落摔碎較多,目前他們正在忙著清理打碎的垃圾以及地震時脫落的牆皮。

從地圖上看,黃河劉家峽水庫就位於震中下遊不遠。澎湃新聞致電劉家峽水庫值班電話,其工作人員表示,劉家峽水庫距離震中約50公里,地震時有輕微震感,地震發生前她沒有收到預警信息,但她同事的手機有收到預警。

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通過場內自檢劉家峽水庫全廠主輔設備運行正常,初步檢查110、220、330千伏送出設備正常,大壩及水工建築物、引水系統均正常。

甘肅臨夏州副州長李勇表示,臨夏州人口比較多,積石山縣大概二十六七萬人,在西北地區算人口較為稠密的。目前,受傷的村民都已轉移到醫院。

因為地震發生在半夜,現在各部門還在統計需要的物資,李勇透露,臨夏州內的資源不太夠,主要依靠省里,目前物資正在過來的路上。

近幾日,積石山縣氣溫較低,夜晚平均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現在天氣比較冷,老百姓們的棉服棉被棉鞋比較緊缺,我們也正在籌措。」李勇說,國家應急部和省應急廳正在調撥棉布帳篷,「我們籌措了一些爐子,但現在重點是食物和衣物。」

八方馳援

地震發生後,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甘肅省緊急調撥2500頂棉帳篷、1萬件棉大衣(防寒服)、1萬床棉被、1萬床棉褥、1萬張摺疊床等中央救災物資,支持地方做好抗震救災和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等保障工作。

地震發生後,甘肅省應急廳已建立「12.19臨夏積石山地震社會救援協調機制」,對接協調前往救援的社會力量。

12月19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甘肅省應急廳12.19臨夏積石山地震社會救援協調機制」聯絡人處獲悉,自從把物資接收信息發佈出去後,已經接到很多想捐助物資的電話。19日上午到午間,當地已經陸續接收到帳篷、棉衣棉被等物資,還有大批物資正在路上,估計19日晚間或者20日上午,這些物資能抵達積石山縣城,「從全國各地運過來的」。

澎湃新聞注意到,當地12月19日上午在發佈捐贈接收方式時表示,災區急缺棉帳篷、棉被、棉衣、棉鞋、活動板房、電熱毯、摺疊床、火爐、藥品(感冒類、創傷類、消炎類)等物資。

19日下午,積石山縣紅十字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上述消息發出後,已經接到多通想要捐助物資的電話。

此外,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1440名消防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救援,甘肅及周邊省份1603名消防救援人員已集結待命,隨時做好跨區域增援準備。

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一級響應,調派蘭州、隴南、臨夏、甘南、武威、白銀、定西、新區、訓保9個支隊,2支重型、7支輕型地震救援專業搜救隊共580名消防救援人員、88輛消防車、12頭搜救犬,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地震救援裝備器材1萬餘件(套)集結趕赴震中。

武警甘肅總隊出動兵力赴臨夏州積石山縣劉集鄉陶家村、陽屲村、團結村、李家村進行搶險救援。武警官兵採取電單車化和徒步行軍的方式,第一時間趕到震中區域,立即投入搜救傷員、搶修道路、搬運物資等任務。截至7時30分,成功搜救轉移群眾45名。

國家衛健委已緊急調派醫療應急工作負責人員和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骨科、神經外科和普外科國家級專家趕赴甘肅;組織四川、陝西和寧夏等鄰近甘肅省的3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將盡快赴甘肅省、青海省支援。

民間救援力量也在趕赴災區。

澎湃新聞瞭解到,由全國曙光救援聯盟指揮長王剛帶隊的廈門市曙光救援隊15名人員於淩晨迅速集結,出發前往甘肅救災。

全國曙光救援同盟隊伍先期已經抵達災區。淩晨3時55分,曙光救援第一梯隊到達積石山縣,4時10分前往石塬鎮進行生命救援排查和災情信息調研,上午7時前往積石中學搭建臨時救援指揮中心,10時10分,一組人員前往震區大河家鎮,轉移傷亡人員50餘人,並在文化廣場搭設應急帳篷發放救援物資。

最大的考驗

負責此次地震社會應急救援協調工作的甘肅厚天災害救援中心分隊長汪多表示,此次救援最大的難度在於當地的低溫天氣,西北冬季溫差大,目前最低溫在零下十幾度,被困人員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加上地震發生在淩晨,很多人來不及躲避,一夜過去,情況很難預料」。

地震發生後,低溫是本次地震救援中繞不開的一個影響因子。

今天6時30分,中國氣象局已進入地震災害氣象服務二級應急響應狀態。據瞭解,今日積石山震區及周邊地區後半夜至淩晨最低溫在-15℃到-9℃之間,體感寒冷。

氣象部門提示,近期震區氣溫較低,體感寒冷,紫外線強度強。救災避災人員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範人體失溫情況出現;應急帳篷內取暖需注意安全,使用明火時,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此外,應急救援車輛要注意行車安全。根據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預報,19日,積石山震區及周邊交通沿線以晴或多雲天氣為主。19日白天,G6、S201、G0611、G310沿線陣風風速較大,對物資運輸有一定影響,建議前往震區的人員注意保暖與行車安全。汪多表示:「從蘭州到災區路況還是很好的,到達臨夏段後,高速上有積雪和暗冰,救援車輛需要注意行車速度。」

截至目前,地震共造成甘肅105人死亡,186人受傷。另據青海省委宣傳部和青海省應急管理廳等部門透露,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波及鄰省青海,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青海13人遇難、182人受傷,20人失聯。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分析後認為,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初步分析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

此次地震為何會出現較大傷亡?

12月19日上午,地震專家陳會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第一個原因是地震震級比較大,6.2級已經可以算是強震;第二個原因,震源深度比較淺,淺源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當大的破壞;第三個原因,地震發生在深夜,半夜差不多將近12點,這時人們都在睡覺或熟睡當中,這也是造成傷亡大的原因之一;第四個原因是這個地震發生在人口相對稠密的地區;第五個原因就是當地建築的抗震性能沒有像東區地區那麼強,有些房屋可能抗震性能比較弱,這幾個原因都是造成這次地震有較大傷亡的重要原因。

陳會忠介紹,從地震觀測角度來看,此次地震是獨立地震,即新發地震,也是一次主震餘震型的地震。此次地震發生在拉脊山斷裂帶,在我國的南北地震帶上,是一個逆衝斷層造成的地震。在這樣的地區,且這裏人口比較稠密,地震又發生在夜間,所以造成了比較大的傷害。根據歷史地震記錄,這裏此前也發生過較大的地震。

根據地震速報消息,據移動人口大數據分析,震中20公里範圍內人口數約25萬,50公里範圍內約128萬,100公里範圍內約419萬,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2787米。

此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黃草坪、大山莊、河崖村、積石山民俗村、尕護林、趙家地、大溝、蓋新坪、怕溝灣、二溝,20公里內的鄉鎮有石塬鎮、劉集鄉、柳溝鄉、吹麻灘鎮、寨子溝鄉、居集鎮、中咀嶺鄉、關家川鄉、大河家鎮、郭干鄉。

從19日淩晨到白天,當地的氣溫依然很低,救援還在繼續。一片片橙色的身影攢動在倒塌房屋的廢墟中,他們一遍遍呐喊,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生命發出的呼救聲,努力在尋找更多的生命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