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高鐵共奏京津「雙城記」新篇章

新華社天津12月19日電(記者劉惟真)18日,天津西站的「高鐵版圖」上再次迎來了「新成員」。在津興城際鐵路G8842次列車前,首批旅客紛紛拍照「打卡」,記錄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

12月18日,津興城際列車工作人員和旅客在車廂內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12月18日,津興城際列車工作人員和旅客在車廂內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津興城際起於天津西站,終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長約101公里,從天津西站抵達大興機場站最快僅需41分鐘。自18日起,京津兩大城市間進入「四條高鐵連通時代」。

隨著高鐵停靠、駛入的站點增多,越來越多居民過上了「雙城生活」,科創產業鏈協同模式也在高鐵橋樑之下加速形成。

「乘坐高鐵從北京南站到天津站30分鐘、到濱海新區僅需一小時左右,和之前我們在北京市內開車通勤的時間差不多,便捷的交通對兩地人才交流以及企業發展起到了助力作用。」天津北方漢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誌峰說,目前公司內20餘名員工主要來自京津兩地,有數位已經落戶到園區周邊。

交通的互聯互通也促進了生產要素的流動。在天津市紅橋區,以天津西站為核心的「站產城」一體化樞紐不斷完善,同城化效應持續顯現,為周邊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津興城際鐵路的開通縮短了企業與北京乃至全世界的距離,未來我們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將更有信心和底氣。」天津遠行商業地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珊珊笑道。

同樣駛上業務發展「快車道」的還有天津異鄉好居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企業正式落戶到了與天津西站相距不遠的天津陸家嘴金融廣場。公司研發中心設立在北京中關村,快捷的交通使「雙城優勢」成了企業一大特徵。

天津異鄉好居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區。(受訪者供圖)天津異鄉好居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區。(受訪者供圖)

「京津地區周邊分佈著多個航空樞紐,津興城際鐵路近期也正式開通運營,這使海外供應商來天津總部洽談更加方便。」該公司副總經理史毅說。

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進一步促進交通樞紐周邊經濟社會發展,天津近期出台多項舉措,規劃建設天津西站綜合開放樞紐暨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努力壯大都市產業能級。

中國建材集團「綠色數智雙碳創新中心」項目投入運營,中海油天津院創新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集團全系統第三方檢測中心項目主體結構封頂,卓朗科技園二期(京津冀工業軟件產業基地)項目啟動建設……一系列重大產業項目的落地為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不斷注入活力。

天津市紅橋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宇說,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天津西站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將更加凸顯,京津冀同城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現實。紅橋區將借勢借力,全力謀劃推進「空鐵聯運」,堅持載體建設和產業導入同向發力,加速聚集高端資源要素,以「軌道協同」加速推進產業協作。

不僅僅是京津雙城,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劉道剛表示,新線路的開通將會使京津冀三地產業互動、人才交流、項目互動形成更加生動的局面,條條軌道上穿梭的不僅是高鐵,更是思想和創造的火花。

「鐵路網絡將串起北京西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天津西站、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京津冀三地定能共同營造產業聯動、合力創新的良好氛圍,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劉道剛說。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