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2023丨2023年度十大雙碳關鍵詞

「雙碳」目標提出三年來,我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完成了雙探「1+N」政策體系,經濟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深入。

今年以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加快構建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堅持先立後破,推動能源轉型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深化全國碳市場改革,啟動全國CCER市場,不斷完善和強化綠色發展的市場機制;加快產業綠色升級,培育壯大綠色新動能,使「雙碳」目標日益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新引擎;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應對和治理工作,成為提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促進全球碳減排和的重要貢獻者。

回首一年來全球及我國雙碳領域重點事件,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提煉了2023年雙碳領域十大關鍵詞,為這一年來的雙碳工作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標記。

圖/IC photo圖/IC photo

1、雙控轉變

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管理措施,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

今年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強調要堅持先立後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係,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由於碳排放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雙控轉變也意味著我國綠色發展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升級,從「單項控制」轉向「系統控制」。

雙控轉變將加快健全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有力促進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同時,雙控轉變放也意味著可再生能源消費將不受限制,有利於清潔能源的大規模發展。

圖/IC photo圖/IC photo

2、全國碳市場/CCER

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碳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今年以來,全國碳市場擴容、全國CCER市場啟動呼聲高漲。生態環境部先後展開鋼鐵、石化和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專項研究工作。當前,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初步方案已完成,碳市場擴容在即。

同時,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關鍵補充,全國CCER市場重啟工作加快。10月,生態環境部公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第一批四類CCER項目方法學,並出台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等配套政策,奠定了全國CCER市場啟動的制度和政策基礎。

全國碳市場擴容和CCER市場重啟有利於約束和激勵更多行業、企業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倒逼產業技術和企業生產工藝轉型升級,推動全社會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圖/IC photo圖/IC photo

3、碳達峰試點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且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各地碳達峰工作面臨著較大挑戰,亟鬚髮揮試點的引領作用。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便提出,要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試點城市和園區給予支持。今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在全國15個省份展開首批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工作,共計35個名額。試點省份基本具備排放量高、人口多、資源充裕或高耗能行業密集等特徵,覆蓋我國70%以上的碳排放,是中國碳達峰進程中的關鍵減排省份。

同時,試點地區既包括傳統能源大省和經濟規模大省,又包括傳統產業和重工業大省,基本覆蓋全國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能很好反映出全國各地碳達峰進程中的問題挑戰,有利於探索形成可參考碳達峰經驗。

圖/IC photo圖/IC photo

4、可再生能源裝機

能源轉型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最重要支撐。而發展可再生能源便是能源轉型最主要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突破13億千瓦,約佔我國總裝機的48.8%,歷史性超過煤電,成為我國「第一大電源」。截至今年12月初,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年內連續突破13億、14億大關,達到14.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佔全國總裝機量的半壁江山。同時,光伏累計裝機規模超過5億千瓦,超過水電裝機總規模,成為我國裝機規模僅次於煤電的第二大電源。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擴大有助於增加我國綠色能源的供給,從根本上減少我國碳排放量。並有利於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和技術的發展,解決發展和減排的難題。

圖/IC photo圖/IC photo

5、出口新三樣

「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綠色低碳產業實現爆髮式增長,併成為我國出口「新三樣」。

目前,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生產了全球80%的太陽能電池板、85%的太陽能電池和97%的太陽能矽片;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佔世界一半以上;鋰電池出口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動能充沛,為促進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產業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產品的大規模普及不僅有利於促進能源和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我國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提高我國產品出口的附加值,並為全球低碳發展提供更多綠色產品。

圖/IC photo圖/IC photo

6、綠氫

作為國家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在構建我國綠色低碳清潔能源體系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視。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部署,利用成本較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製氫便成為了風口。

今年6月,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庫車綠氫示範項目順利產氫,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了規模化光伏發電直接製氫工藝與工程成套技術的工業應用。今年1月至9月,綠氫項目投產、在建和申報的項目達到57個,投資額達到3000億元。同時,因具備能源和原料的雙重屬性,綠氫在工業和化工領域氫能替代需求旺盛,綠氫耦合發展成為氫能的重要方向。

綠氫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是未來理想的綠色能源。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製氫技術的成熟,綠氫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爆發。

圖/IC photo圖/IC photo

7、CCUS技術

低碳技術解決碳排放難題、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

IPCC在《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中提到,運用CCUS技術除碳是實現淨零排放以及補償超過1.5℃所需的淨負排放的必要措施。今年以來,亞馬遜、蘋果等國際科技巨頭不斷加碼投資CCUS技術研發;我國也加快CCUS技術應用,當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CCUS示範項目超過100個,初步具備了大規模捕集、利用和封存CO2的工程能力。今年11月,中美最新氣候聲明中提到,兩國爭取到2030年各自推進至少5個工業和能源等領域CCUS大規模合作項目。

未來,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進程的加速,CCUS技術將加快向各行業各領域應用滲透,成為市場主流的負碳技術。

圖/IC photo圖/IC photo

8、COP28

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挑戰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為此,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8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會議。

2015年12月,COP21達成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巴黎協定》,提出了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溫控目標。此次COP28將對各國在《巴黎協定》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行首次全面盤點,敦促各方提高自主貢獻力度,並設置更嚴的能源轉型目標,以提高達成《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的可能性。由於減排和能源轉型關乎國家利益和未來產業發展空間,故COP28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COP28上各國代表就全球盤點和「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的路線圖達成一致,這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歷史上尚屬首次;並明確了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在2030年前增加三倍、能效提升兩倍等能源轉型目標。這將對未來全球各國氣候變化應對和能源轉型產生重要影響。

圖/IC photo圖/IC photo

9、碳關稅

隨著世界各國在碳減排和綠色產業競爭方面的博弈加劇,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開始設置綠色貿易壁壘,以此來保護和強化國家氣候應對行動和產業的氣候競爭力。

今年4月,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全球首個「碳關稅」——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10月1日起,歐盟碳關稅開始實施。歐盟將對從境外進口的鋼鐵、鋁、水泥和化肥額外徵稅。12月18日,英國政府正式宣佈將自2027年起實施英國碳邊境調節機制,初步涵蓋的產品大類包括鋁、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氫氣、鋼鐵。此前,歐美相繼通過了《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通脹削減法案》,對國外綠色產品進口採取限制措施。一時間,綠色貿易保護成為國際氣候談判和貿易的熱點話題。

碳關稅不僅直接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還將對全球產業格局和貿易規則產生重大影響,也必將對中國綠色產業發展和相關產品出口帶來諸多挑戰。

圖/IC photo圖/IC photo

10、全球沸騰/極端氣候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高溫熱浪、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極端氣候逐步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全球氣溫不斷打破紀錄。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數據,2023 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6 月、7 月、8 月和 9 月均打破月度氣溫紀錄;其中,9月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個月,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75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稱,2023 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氣候變化正在發生,這很可怕,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經到來。

全球升溫一旦突破「氣候臨界點」,氣候災害發生頻率和強度將大幅上升,並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等各個方面產生持續威脅。全球沸騰是對人類即將面臨氣候危機的一種警示。

圖/IC photo圖/IC photo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任大明

編輯 陶野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