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藍”“晚霞紅”霸屏背後 四川這樣修煉“好氣質”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成都平原8市持續保持氮氧化物(NOx)減排力度,成德綿眉資樂6市進一步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管控力度,各城市加大對企業技術支持和駐廠幫扶。”8月8日,四川成都,這個夏天的第26次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暨工作調度會召開。會上,夏季大氣環境質量工作專班在分析研判了數萬條數據後,針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等提出詳細管控建議。

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暨工作調度會

“強化夏季大氣環境質量攻堅,我省部署在前,謀劃在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的相關負責人表示,7月以來,生態環境廳聯合各部門組成夏季大氣環境質量工作專班,組建工作指揮部,15市成立指揮分部,建立起24小時指揮作戰體系,實行早部署晚調度,就氣象條件、汙染情況、管控措施進行每日分析研判,第一時間推送並指導地方精準治理。

“連日來,全省環境空氣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天府藍’‘雪山白’‘晚霞紅’在社交平台頻頻霸屏。”在上述相關負責人眼中,這就是攻堅行動啟動以來,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真實寫照。

顯然,滿滿的“藍天幸福感”背後,不只是“天幫忙”,更是“人努力”。

成都的黃昏,數次登上熱搜。

治汙科學精準

行動全省“一盤棋”

空氣無邊界,治理一盤棋。為更好統籌發揮省市縣三級合力,此次,生態環境廳聯合省級相關部門出台攻堅方案。

“方案明確分區域、分層級、分時段製定針對性措施。”據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中,結合地方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排放總量、地理位置、氣象條件及傳輸影響,將成都平原8個城市作為重點攻堅區域,川南4市和南充、廣安、達州7個城市作為協同控製區域。

同時,方案根據不同氣象條件,分階段製定攻堅措施,針對不同時間段採取不同措施,強化統籌聯動,指導地方排查汙染物高值區,幫扶重點企業落實環保措施,實行分區域、分行業、分層級差異化管控。

“大氣汙染表現在天上,原因在地上,還會受氣象條件的變化影響。”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此,生態環境廳著力統籌加強聯防聯控,對外和重慶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汙染防治聯防聯控,降低區域傳輸風險;對內構建由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等區域15個重點城市協同聯動的共商共享工作機制,加大對毗鄰地區的聯合監管,切實改善整體環境質量。

同時,生態環境廳指導成都及周邊地區簽訂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合作協議,並組織技術力量對15個重點城市影響大氣環境的工業源、移動源和麵源汙染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對民生保障企業、重大項目建立管控“白名單”,實行分區域、分行業、分層級差異化管控。

“我們還組建了6個巡查組開展交叉執法、聯合執法,推動聯防聯控措施落實到縣、到具體企業、到具體責任人。”該負責人說。據瞭解,巡查組以縣區為單元開展督導檢查,抽查複核地方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責任,對重點城市實施駐點監督,確保各項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到位。

前端精準發現

後端科學治理

“8月1日,我們通過衛星遙感結合顆粒物雷達,掃瞄出德陽廣漢市多次出現VOCs高值區域。”德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

依靠四川構建的“天空地”一體化大氣環境監測網絡,攻堅行動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比如衛星遙感拍攝的圖片,將通過顆粒物激光雷達進一步分析傳輸通道,結合數據、分析評估風向及氣象條件等判定高值區。

針對掃瞄出的VOCs高值區域,德陽、廣漢立即組織對該區域開展走航監測與執法檢查“測管協同”,最終發現該區域儲油庫集中區中的廣漢市某公司在調整裝卸油時間後,因卸油時間集中造成局部油氣揮發聚集以及等候髮油的油罐車集中,導致NOx濃度升高。

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經信部門對儲油庫裝卸油過程進行了分析,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

“包括調整卸油時間,減少油氣聚集;規範操作流程,採取罐體提前降溫、強化密閉等方式,減少火車卸油時的油氣揮發量等等舉措。”據上述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事實上,工作專班每天早上的會商會都會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各類汙染物高值區、異常點位及排放數據,參會的區域聯絡員及時將會商結果分發至屬地。

“重點區域或行業企業,我們還會派專人現場指導幫扶,並進一步通過走航溯源、用電異常等手段現場核查,精準推動高值區問題整改。”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補充表示。

“攻堅取得非常好的成效,特別是近期空氣質量連續處在優良狀態,取得了5個PM2.5和臭氧雙優的天氣。”參與此次攻堅行動的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表示,此次行動實現了科學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尤其是在精準預測空氣質量變化和精準識別汙染來源,以及精準管控汙染物排放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為未來四川省大氣汙染防治提供可借鑒的方法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