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上岸」守望「青山綠水」,太湖西岸小漁村迎來「蝶變」新生

沿著宜興瀆邊公路一直往南,行至104國道與浙江長興接壤處便是丁蜀鎮大港村。從名字中的一個「港」字,便能對村莊的發展特點略知一二。車子停在太湖大堤,記者撥通了村民趙洪大的電話。「我馬上過來!」電話那頭,趙洪大的聲音夾雜著呼呼的風聲。不一會,趙洪大便騎著村里統一派發的巡邏車趕了過來。

「現在不捕魚了,幹起了環境保護。」趙洪大嗬嗬笑著。說完,便將記者領到了大港村漁業組,這裏居住著60多戶漁民,是離太湖最近的自然村。看村莊新變化,從「靠水吃水」到守望「青山綠水」,這裏的漁民最有發言權。

告別「靠水吃水」,漁民「轉業」生態「守護人」

大港村有2公里太湖岸線,村里的大港河是國考斷面,承擔著不小的使命。「我們文化程度低,世代靠捕魚為生。」村民金法良如今在村里幫忙做環境整治工作,說到退捕,他記憶猶新。以前靠著捕魚,這裏的漁民收入可觀,只要在太湖開捕時忙上一個月,就能掙得一年的收入。而且,水產品不愁賣,早在開捕前,浙江一帶的批發市場就定好了收貨協議。

2020年9月底,村里召開退捕會議,會議結束後,便到村民家中進行簽約談判,但許多漁民一時僵持著沒有一點進展。「我簽。」趙洪大不但第一個簽下了協議,還幫著村里做漁民思想工作。「必須要按政策辦事,另外,這兩年村里的環境太差了,從長遠發展來看退捕並不是壞事情。」就這樣,在短短7天時間內,60多戶漁民全部簽約。

退捕後,村民的收入大受影響。為此,村里專門搞了一場招聘會,10多家企業提供了50多個「家門口」崗位,年輕點的漁民都去了工廠。為解決更多賸餘勞動力,大港村成立藍藻打撈隊和環境整治兩支隊伍。「我和老金,還有近30個漁民都是隊伍成員。」趙洪大笑著介紹。「也是沒想到,退捕以後村莊環境能變化這麼大,更沒想到自己能主動參與到環境治理。」一旁的金法良補充道。

漁業組旁邊的河道名為新港河,直通太湖。從塞滿漁家船、散發著異味到平坦開闊、河水變清,漁民們越看越驚喜。「藍藻下降太明顯了,特別是今年,我們藍藻隊的工作量明顯下降,現在明白了,捕魚確實不是長久之計。」說完,金法良笑了。

資料圖資料圖

守望「青山綠水」,描繪綠美鄉村新畫卷

趙洪大掏出手機給記者看當年拍下的照片。「看吧,有多髒多亂。」每家每戶都有私搭亂建的冷庫、倉庫等;河道也沒有駁岸,兩邊堆滿了東西;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一堆堆用帆布蓋著的雜物……經過村委與村民們的多次商議,將村內的一塊空地改造成圍擋式堆放場地,並將村里約3000平方米的亂搭建全部拆除。

走到一塊剛平整的空地前,趙洪大說,這裏是村里統一規劃的菜園,每家都會領到一塊,規範有序種植後,家前屋後亂種菜成為歷史。「我們這裏來的人多,以前都是來買水產品的,現在是到太湖邊看風景的。」在金法良的記憶里,漁業自然村的人流量一直不小。

回到大港村村委,村黨總支書記呂立強正在對今年實施的書記項目進行複盤。在呂立強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西山、大廟等多個自然村。乾淨整潔的黑色化路面、整齊劃一的菜園、精心打理的美麗庭院,一幅山水田園畫容貌初顯。「現在稱讚聲多了,民心更齊了。」呂立強笑著說。

村委會副主任薛瑄是位「80後」,碩士畢業後就到農村工作。「以前村里搞衛生我害怕得想逃走,但近兩年隨著環境的改善,老百姓配合度越來越高。」薛瑄說。提到由漁民組建的村莊環境整治隊,薛瑄更是豎起大拇指,「漁業自然村的改變他們深有體會,所以在進行其他自然村整治時,他們特別積極。漁民真正從‘靠水吃水’變為守望‘青山綠水’。」

堅守「生態轉型」,「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近年來,大港村在村莊環境整治上投入近3500萬元,生態已成為村莊未來發展的最大資本。此前,有投資商看中了大港村的區位生態優勢,在大凰川山穀之中打造精品酒店西岸凰川。今年,該酒店正式運營。

在酒店內行走,四周被青山環繞,半山腰上的酒店客房裡,憑窗可覽竹影碧波、山巒霧嵐,在此可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慢生活。「周邊村莊環境的改善成了酒店運營‘加分項’,也是打造山村隱居渡假的最佳詮釋。」酒店總經理趙明星說。

「看這張日出的照片美不美,我們的投資商在太湖邊拍的。」呂立強翻出微信聊天記錄給記者展示。給呂立強發照片的名叫陳國濂,是台灣人,在宜投資已有20多年。此前,陳國濂一直在太湖邊做有機農業,今年他計劃將種植轉向休閑觀光農業。「太湖西岸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特別是今年,人流量不斷上漲。這裏日出時的波光粼粼、夜晚倒映在湖面的月影特別美。」新項目將於明年正式運營,屆時會包含採摘、露營、燒烤等多種業態。

太湖西岸的顏值煥新也讓不少漁民動心了。「有村民想開農家樂。未來只要有地方、政策允許,村民肯定會積極響應。」趙洪大透露。如今,大港村環境越來越好,百姓的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這座小漁村迎來了「新生」。(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