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家鄉「臘味」為何讓人唸唸不忘?

無臘不成冬,無臘不成年。最近,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露台間、院子裡,都搖曳著一串串油潤透亮的臘肉、香腸、老鵝、鹹魚……臘味如同中國人味覺的「公約數」,臘味一香,年味就近了。家鄉的「臘味」何以如此讓人唸唸不忘?今天,我們一起品味這經過時光醞釀的獨特味道。

臘味里藏著古老的智慧。在物質單調匱乏的年代,人們自己種莊稼、養牲畜,等到冬天,卯足勁要過一個「肥」年,便開始忙活著宰豬殺雞。因為沒有冰箱,肉品不易儲存,所以大量吃不完的肉、就用鹽醃起來,用繩子繫上,掛在戶外吹乾。人們用智慧讓時間成為食物的摯友,不僅可以有效防腐保質,而且還產生了另一種獨特的鮮香風味。

臘味里透著熱氣騰騰的年味。年味究竟什麼是?大紅的燈籠、中國結,多彩的春聯、福字,一桌桌熱氣騰騰的團圓飯……這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年味。同時,年味也有著另一種形態,大家忙忙碌碌灌香腸、醃製雞鴨魚肉為過年做準備,這種熱火朝天、精神昂揚的氛圍,是更值得品味的「年味」。等到熱氣騰騰的臘味上桌,濃濃的的中國年味也就來了。

臘味里帶著濃濃的鄉情。百家臘味百家曬,曬出臘味百家香。每家每戶製作臘味的方式和流程各有不同,因此家家戶戶的臘味味道自然不一樣。小時候吃臘味時總覺得又鹹又硬,長大後才感受到,透著風乾日曬的香氣讓人回味無窮。吃著臘味、聊著家常,是很多人一年中最簡單、最美味的食事。對於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而言,有了臘味相伴,故鄉的風、光、雨、雪,似乎就縈繞在身旁,濃濃鄉情就從未消散。

人們對家鄉的「臘味」唸唸不忘,是愛經過時光醞釀後的各色風味,更是深愛滋長這些風物的一方水土和熱氣騰騰的生活。(文:沐風 圖: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