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學生向老師求助留遺書後墜樓,一審判決:校方擔責四成

羅女士上小學五年級的獨子小付,2023年2月7日在廣州市從化區黃外翰林實驗學校高墜(從高處墜落),經多日搶救後身亡。

事發當日,小付曾告知班主任老師劉某自己的自殺意圖,經過談話後,仍未避免悲劇發生。羅女士認為,這是校方管理失職,並將其告上法庭。

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法院近日對此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校方承擔40%的責任,並依此判決校方賠償32萬餘元並向羅女士道歉。羅女士稱,目前雙方均上訴。

經法院審理查明,在新學期開學返校第二天,2023年2月7日14時30分,班主任劉某在教室後面的老師辦公桌發現了一張匿名紙條,上面寫著「劉老師,您覺得我要自殺嗎?假如您看到了」。

當天16時左右,班主任劉某通過微信向五年級級長彙報了紙條的事。17時30分左右,小付找到班主任,雙方就匿名紙條的事情進行談話,班主任對小付進行了思想疏導。18時14分左右,劉某再次與小付交談並疏導。

當天20時25分左右,小付將遺書放置於班主任劉某的辦公桌上。20時34分左右,小付從學校宿舍樓6樓墜樓。小付的遺書由兩部分組成,分別向班主任和父母告別、道歉。

法院還查明,班主任劉某知道小付有自殺意圖後,學校沒有及時通知小付父母,也未採取有效措施對小付進行必要的監管和學校心理醫生的疏導,並防止小付實施自殺的行為。

墜樓事件發生後,經醫院多日救治,小付在2023年2月28日死亡,期間醫療費用已由學校墊付。

小付生前成績優異。「前一個學期的區統考中,兒子又拿下了全班第一。」在羅女士眼中,兒子非常懂事,性格開朗。

小付是羅女士通過試管受孕方式,在2011年6月17日生育的,當時1973年出生的羅女士,已是高齡產婦。小付身亡後,羅女士和丈夫將小付的腎臟、心臟、肝臟等多個身體器官捐贈給紅十字會,讓有需要的5個病人得以救治。廣東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小付身體發育和營養狀態良好,所以經匹配後,能救助到成年人。

[新聞多一點]

如何識別兒童青少年自殺信號

家長、學校以及青少年們該如何識別心理問題,不再讓悲劇重演?以下是心理專家總結出預防和識別兒童青少年輕生的4種信號:

1。言語信號:出現「我覺得活著沒意思」和「沒有我會更好」等言語,同時可能會伴有低落情緒,有的會拐彎抹角,比如和家長討論生死的問題。

2。行為信號:行為怪異,比如突然把頭髮剪得很短、把珍惜的東西送給別人,衣服灰暗、活動減少、自我評價低等。

3。情緒信號:容易焦慮、敏感,可能會過度解讀某件事情,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把自己封閉起來,情緒變得不穩定,有過激行為,比如突然喝酒。

4。軀體信號:如疼痛、乏力、食慾不好、睡眠不好等。

發現孩子異常不能放任不管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周亮向記者透露,廣州市心理援助熱線統計了近三年的數據顯示,青少年(18歲以下)來電數呈逐年遞增態勢,由2020年的2772例增至2022年的3755例,增長35%。其中,高危來電數由2020年的993例增至2022年的1770例,青少年所有求助來電中,近半數為高危來電,男女比例約為1:3。

「我們常說的兒童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大體可以歸為三類:一類來源於發展性,即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過程出現的現象;一類來源於適應性,即學習、生活環境變化以及應激事件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一類是來源於心理疾病,包括神經發育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

兒童心理健康是很容易被忽視卻又非常重要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副院長楊嬋娟呼籲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表現,「家長髮現孩子表現出現異常現象,與平時狀態不一樣時,要引起重視,找專業人員進行綜合評估,看孩子處於哪一種異常狀態,不能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