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導演沈嚴:影視作品不可能迴避所有矛盾

1月23日晚,由沈嚴、李江明執導,鍾楚曦、楊超越、許娣和陳小藝主演的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將迎來收官。該劇總導演沈嚴曾經執導過《中國式離婚》《我的前半生》等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關係的優秀作品。日前,沈嚴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談及此次創作《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的初衷,沈嚴表示自己在看原著小說的時候,就被作者塑造的兩對母女關係所打動。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也如同沈嚴此前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一樣,帶有不少「爭議性」人物以及話題的探討。對此,沈嚴表示,致力於做真正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不光是表現最美好的一面,也應該同時展現這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我們在影視作品中不迴避讓大家心裡一顫的東西。我覺得這不是壞事,我們不可能讓一個作品迴避所有的矛盾,那麼這個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力量,就沒有可以探討的餘地了。」

女兒程安心(鍾楚曦 飾)和母親趙秀芳(許娣 飾)。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講述了兩個普通家庭在遭遇飛來橫禍後,如何重新勇敢面對生活的故事。一場車禍給趙秀芳(許娣 飾)和趙秀麗(陳小藝 飾)姐妹倆的家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姐姐秀芳的獨女程安心(鍾楚曦 飾)是一位青年舞蹈老師,在車禍中失去雙腿,而妹妹秀麗的小兒子也因此不幸殞命。為了鼓勵心灰意冷的女兒程安心,肥胖大半生的秀芳決心通過完成從未堅持下去的減肥,來激發女兒重新開始的信心;而秀麗的女兒陳若華(楊超越 飾)為了幫助母親走出傷痛,帶她住進大學宿舍,但心傷難癒的秀麗卻克製不住自己的控制欲。最終,安心在秀芳的陪伴下,勇敢走出了婚姻,歷經艱難站起來重返舞台;若華在和秀麗的對抗中,一度走向偏執,最終母女二人還是解開心結,重新面對生活。

初衷:看到了特別具有典型性的兩對母女關係

新京報:《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這個故事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

沈嚴:當我看到這本小說的時候,我看到了特別具有典型性的兩對母女關係,就是秀芳、秀麗和她們的女兒安心、若華。從我自己的生活經歷來看,這兩對母女已經涵蓋了百分之七八十現實生活中母女的狀況,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具有典型性,值得來探討、展現的話題,所以就想要來做這個戲,我們也用了將近兩年多的時間來開發這個劇本。

新京報:劇中兩個家庭面對車禍後需要重新處理的家庭關係,是比較沉重具有悲劇感的,也有網民表示,開篇劇情「比較壓抑」,在這部劇的表達上希望以一種什麼樣的風格來敘事?

沈嚴:播出到現在觀眾們應該已經瞭解了,其實後面並不是壓抑的。前兩集只是我們設定了一個比較大的假定性,如果把故事開始的一些先決條件,以比較極端的方式來展開討論,我覺得會便於我們找到一些清晰的、想要討論的點和可以來深挖的東西。原著和編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先天基礎,先給出了一個事故,然後給兩個家庭造成了重大打擊,那麼故事自然的走向就會變成,一個勵志的媽媽如何能夠讓自己的女兒站起來;另外一個是從小沒有得到母愛的女兒,怎麼帶著母親去生活。我們整體的風格還是鮮活真實的,主題的方向是美好的、向上的。

女兒陳若華(楊超越 飾)和母親趙秀麗(陳小藝 飾)。

新京報:你此前的作品《中國式離婚》《我的前半生》等,都很關注家庭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和變化。在你看來,隨著時間的推進,今天的家庭或是觀眾的審美和五年、十年前相比,有什麼「時代印記」嗎?

沈嚴:我覺得時代在進步,社會話題也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關於女性的探討、女性的話題和主題也在演變。到了今天這個劇,裡面已經有一些類似「若華有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戀愛」,甚至有關於「女性自己身體的自主權」的討論。我也看到了觀眾和網民對於這部戲的一些討論,說明大家是在以一個開放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劇目,對於文藝創作肯定是有幫助的。

情節:應該同時展現這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新京報:劇中秀芳為了激勵女兒減肥這個情節,單獨看其實有一些喜劇效果,這一條線索的敘事有一些什麼樣的考量?

沈嚴:秀芳和安心的這一條母女線在原著故事里的呈現,就是一個勵志的胖媽媽,如何在面對生活的打擊之後,能夠讓自己失去雙腿的女兒重新站起來,原著作者和編劇老師,為這段故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先天基礎。加上許娣老師細膩的演繹,我們也看到許多觀眾表達了對這一條線的喜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茶餘飯後的嬉笑怒罵,作為創作者我們也感到很開心。

秀芳(許娣 飾)是一個勵志的胖媽媽。

新京報:劇中,安心的丈夫秦峰出軌「年長上司」的敘事線,比較有戲劇性,或者說有點「狗血」,這也是目前這部劇爭議比較多的點。在創作之初,對這一情節的設置有什麼顧慮嗎?

沈嚴:小說本身有這樣的基礎,原著小說當中其實就是這樣寫的,秦峰出軌的對象就是他的上司,雖然很不道德,但我覺得其實蠻現實。大家也都看到了觀眾對秦峰的批判,但也有特別讓人唏噓的地方。因為我們也討論過,秦峰的出軌,也跟所謂人性當中最不堪的一面有關,類似於「久病床前無孝子」的邏輯,他很努力地想讓自己去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丈夫,但是他生理上的抗拒,可能天然的就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我覺得無論是原作者,還是編劇老師都是塑造了一個特別真實的人物,才能夠引起廣泛的討論度,我覺得他不是一個標籤性的壞渣男。

新京報:尤其是出軌對象從外在各個方面看都說不上有什麼優勢,很多觀眾不能理解兩人之間的關係?

沈嚴:我也看了很多網民的評論,說其實生活當中很多就是這樣的,所謂的小三不如原配,可能這些男性角色出軌的行為有很多原因導致,甚至有一些想不到的原因,我覺得這是一個現實存在的現象。我們其實一直在致力於做真正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不光是表現最美好的一面,當然我們主題的方向是最美好的,那麼也應該同時展現這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真實的一面體現在劇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真實的人物。這些人物並不完美,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清晰可見的,是有邏輯可循的。我們在影視作品中不迴避讓大家心裡一顫的東西,我覺得這不是壞事,我們不可能讓一個作品迴避所有的矛盾,那麼這個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力量,就沒有可以探討的餘地了。

人物:這兩對母女的軌跡剛好相反

新京報:劇中的兩對母女,秀芳和安心、秀麗和若華之間的故事性都很足。作為導演,你如何看待她們之間的母女關係?

沈嚴: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就被作者塑造的兩對母女關係所打動。到了編劇吳楠老師手上的時候,她又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就是這兩對母女關係是反著來的。秀芳跟安心,她們上來是特別不和諧的母女關係,女兒跟媽媽一開始給人的印像是水火不容的,反倒是出了事之後,兩個人開始越走越近。讓媽媽減肥打賭那場戲,也是兩個人吵架吵到一個最巔峰的狀態。而秀麗跟若華兩個人一開始雖然有很多矛盾,有很多讓人壓抑的地方,看起來母慈子孝,女兒還會帶著媽媽去學校上學,兩個人還是情感很濃厚的。但是沒想到後來兩人吵得越來越凶,越來越推開彼此,這兩對母女的軌跡是剛好相反的。

秀麗跟若華看起來母慈子孝,但後來越來越推開彼此。

新京報:整個故事也可以看作是,一場車禍對四個女人命運的改寫。除了這四個人物之外,其他人物有一些怎樣的成長線?

沈嚴:其實除了母女關係之外,我們在這個故事當中又牽涉到了一些其他的社會話題,這是跟一些男性角色有關的。比如說秦峰,他出軌了他的女上司,然後還有大學里的周凱澤等等這些男性角色,他們帶來了和這些女性角色相關的一些話題,也非常有意思。在秦峰身上,我們就看到了最考驗人性的一面。比如他在單位里,他需要得到社會的表彰,這就是一個道德層面的東西,他是不是在表演自己的所謂「道德型人格」?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這些其實都是在母女關係之外的延展,能夠讓母女關係的呈現在其中顯得特別真實。

演員:楊超越在這部戲當中的努力,我是親眼見到的

新京報:劇中兩位母親的扮演者許娣、陳小藝讓人印象非常深。能從導演角度點評一下,許娣、陳小藝分別有什麼特質和劇中人物相符?

沈嚴: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個小說,還沒有開始做劇本改編的時候,我就第一個打給了許娣老師,我說看到了一個小說我非常喜歡,我覺得那個人物就是你,然後我就快遞了一本小說給她。許娣老師看了之後非常興奮,她說要等,說沈導我等你這個戲,無論什麼時候,你把它開發出來,把它變成劇本的時候,你一定要找我,最後就是達成了大家彼此的願望。

陳小藝老師在我心裡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人藝的一個大師級的演員,她其實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善良的媽媽形象,但是我覺得她運用她的智慧,是能夠塑造出一個讓人窒息的媽媽形象的。她在略作猶豫後,還是非常有興趣來挑戰。秀麗跟她的性格很不一樣,但她完成得非常好,我覺得這是我從一個優秀的演員身上看到的生命力。很多網民跟我反映,說只要看到她出來就感到窒息,那樣是對的。

秀芳(許娣 飾)和秀麗(陳小藝 飾)姐妹倆。

新京報:兩位「女兒」的扮演者鍾楚曦、楊超越,她們各自為人物帶來了一些什麼樣的特點?

沈嚴:年輕一代的兩位演員選擇,最主要的還是要符合人物。首先鍾楚曦很擅長舞蹈,這和安心的人物設定是非常符合的,然後鍾楚曦的美跟這個劇里的安心也是非常符合的,因為只有她一開始出車禍之前是那麼的美,出了車禍之後才會有那麼多的崩潰,無論她作為舞者的美,還是她本身形象上的美,都是100%符合安心這個人物的。楊超越也非常符合角色,很青春、很聰明,未來可期,在大部分的觀眾眼裡她是美的,但是在我們的劇情里,她的母親秀麗對女兒是貶損的態度,明明這個孩子在公眾眼裡、在其他人眼裡是別人家的孩子,她是好看的、美麗的、聰明的,可偏偏在母親嘴裡就一無是處,這種反差感是我們想要達成的。

新京報:很多網民感覺楊超越的演技還是比較生硬,你怎麼看待她在劇中的表現?

沈嚴:超越表達過她希望在這部戲中,在自己整個的表演上能夠有一次進步。超越在這部戲當中的努力,我是親眼見到的。最後的結果我也看到了,大部分人對她是肯定的,覺得她的表演比之前又好了一步,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安心(鍾楚曦 飾)和若華(楊超越 飾)姐妹倆互相治癒。

細節:許娣的胖妝需要三個小時

新京報:在這部劇中,鍾楚曦的「斷腳妝」,許娣的「胖妝」真實感都很強,也被網民熱烈討論過。在具體的製作和拍攝中,有什麼困難或者挑戰嗎?

沈嚴:整個戲里我密切合作了兩個團隊,一個是特效團隊,一個是舞蹈團隊。胖妝、斷腳妝、假肢妝,整個的特效妝和呈現最後特效的畫面效果,我們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許娣老師的胖妝需要三個小時,卸妝又需要兩個小時,每一次卸妝拍完就是一天收工的時候,她都一身大汗。她的胖妝、特效妝對於人體的極限來講,就只能是秋冬天或者是秋冬春天才能做得到,再熱一點就不行了,根本做不到了。拍攝之前許娣老師也跟我討論過,有沒有可能真的去增肥,我們先把瘦的那部分拍完了,10個月或者一年之後,等她真的增肥到200斤我們再拍其他的戲份,她是非常願意這樣做的,但是諮詢醫生之後,醫生覺得這麼做對許老師這個階段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危險,我們就放棄了。

許娣在劇中的胖妝需要三個小時,卸妝需要兩個小時。

鍾楚曦基本上每天是白天拍戲,晚上收工的時候去練舞。因為我們有四個舞蹈表演,她是一個職業的舞者,是不能容忍自己的舞蹈在銀幕上、在攝影機前面有任何的紕漏,只要上了舞台,她就必須是一個專業的舞者。所以就基本上白天拍戲,晚上練舞,一直到殺青,這個付出是難以想像的。此外,饒國晶老師帶領的舞蹈團隊也是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持,中間的四場舞蹈是他們在非常高效的情況下幫我們做到了盡善盡美的一個地步。我覺得整部戲是多個專業人士的協同作戰,加上演員極大的努力付出,才做到今天這一步。鍾楚曦的特效妝需要她跪坐起來,把小腿藏在後面,她每拍一條基本上就腳麻得不行了,然後得活動,再開始拍第二條。

鍾楚曦為了演好職業舞者,每天白天拍戲,晚上練舞。

新京報:為了「妝後」看起來更真實,有為許娣、鍾楚曦做一些什麼額外「援助」嗎?

沈嚴:許娣老師的胖妝有兩個替身,我們有200斤胖的替身和160斤胖的替身,這兩個替身姐姐一直從頭到尾跟著,還有一個是安心的替身,是一個膝蓋以下截肢的殘疾的姐姐,她們三個人都是全程在組里的。大部分的戲都是演員自己來完成,真的有一些演員完成不了的,她們作為替身來完成,她們也提供給了演員非常好的心理基礎和非常好的專業指導,也非常感謝她們的付出。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