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殼圖案「指蟒為龍」?專家:龍蟒之分並非自古就有

農曆龍年未至,一條微博熱搜讓和 「龍」有關的民俗熱議起來。

1月23日,蘋果手機殼被質疑「指蟒為龍」登上微博熱搜。據多家媒體報導,由於圖案上的龍僅有四爪,因此有網民質疑蘋果的這款售價498元的手機殼實為「指蟒為龍」。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現任教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戴望雲指出,龍的形像在歷史上有過諸多演變,「龍」「蟒」之分體現的是元代之後才形成的「真龍」觀念,源於森嚴的等級制度。「從這個角度說,在現在這個時代,不妨淡化龍蟒之爭。」

除了龍爪數量之爭外,有關龍的英文到底應該是「dragon」還是「loong」的討論,也在進行。

「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為迎接中國農曆龍年春節的到來,蘋果日前上線了一款印有龍圖案的手機保護殼。

蘋果官網顯示,該手機殼售價498元,尺寸適用於iPhone15全系機型,屬於OtterBox品牌Lumen系列保護殼,設計師為Yulong Lli。

產品概述稱,該手機殼以絢爛的牡丹煙火圖案、捲曲流動的線條和明亮的色彩,生動展現龍的勇猛精神,寓意喜慶吉祥。

然而,該手機殼推出後就引起較大爭議。據多家媒體報導,由於圖案上的龍僅有四爪,因此有網民質疑稱,中國傳統文化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一說,因此該手機殼實為「指蟒為龍」。

與此同時,也有聲音反對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並非一直都是五爪,而是從三爪、四爪到五爪逐漸發展演變而成。

對此,蘋果方面回應稱,官方對手機殼產品有介紹,是以明亮色彩展現龍的勇猛精神寓意的保護殼。對於圖案是「蟒」還是「龍」的疑問,蘋果方面未作出正面回應,僅表示以官網頁面顯示的信息為準。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現任教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戴望雲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龍蟒之分事實上體現的是舊時代的「真龍」觀念,源於森嚴的等級制度,目的也是維護階級統治。

戴望雲表示,漢以前的「龍」沒有統一的形象,魏晉南北朝開始,形象趨於統一,到桑治以前基本都是三爪,桑治多四爪龍,元代開始有五爪、四爪、三爪之分。「皇家對龍紋的壟斷開始於元代之後,在明清時期最為嚴格。」

戴望雲告訴澎湃新聞,「龍五爪」「蟒四爪」的區分主要源於元朝之後皇家對於龍紋的壟斷,同時蟒服作為一種賜服,體現的是皇權至上、皇恩澤惠,以及森嚴的等級制度。

「這種歷史語境已經不適用於現狀了。龍的形像在歷史上有過諸多演變,有過三爪、四爪、五爪,龍的形象也不斷被再創造,所以對於卡通龍之類,我們也不必過於較真。」戴望雲表示,如果以歷史上的標準來看,蘋果手機殼上的卡通龍,它的配色和形象可謂是「龍不龍、蟒不蟒」。

「如果是在較為嚴肅的場合使用龍的形象,爪數之類的細節是值得注意的。不過蘋果手機殼只是一個大眾消費品,上面的卡通龍也就是表達新年的吉祥寓意,所以不妨淡化這場‘龍’‘蟒’之爭,四爪之‘蟒’也可以是‘龍’。」 戴望雲表示。

「龍」繼續譯成「dragon」適合嗎?

除了龍爪之爭外,事實上,關於龍的英文單詞到底是用「dragon」還是「loong」,學界也有不小的爭議。

澎湃新聞瞭解到,在目前的中小學教材中,「龍」的英文一般都被翻譯為「dragon」,「dragon」也是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對龍的翻譯。然而,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佶早在2006年就提出,「龍」不應該翻譯成 「dragon」,「loong」才應該是「龍」的正確英譯。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黃佶指出,在西方文化里,英文單詞「dragon」及其他語種的對應詞,指的是歐洲神話中的一種虛構動物,這種動物龐大、凶悍,外形如巨蜥,「它的象徵意義非常負面,在東亞以外全世界廣大地區都被視為邪惡的象徵」。然而在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其意義極為正面。中國人也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因此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自稱‘dragon’,是自我醜化。」

黃佶提出,「龍」的英文應該翻譯成「loong」,「它的發音和龍相近,在英文中本來就是‘龍’字的音譯。此前在1809年,英國傳教士馬施文就曾把龍注音為‘loong’」。

黃佶稱,譯龍為「loong」引來業界很多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譯龍為‘dragon’是約定俗成的事情,改了外國人就看不懂了」;有人說,「外國人已經知道dragon在中國象徵尊貴和吉祥」,沒有必要再去改其翻譯;有人引用英國威爾斯公國國旗上畫有一頭紅色dragon為據,認為dragon並非總是象徵邪惡,因此可以繼續譯龍為「dragon」;還有人說我們不必改譯龍,而應該去改變外國人對「dragon」一詞的理解。

黃佶介紹,隨著龍年的臨近,譯龍為「loong」的現象越來越普遍。1月9日,CGTN在報導「新春龍舞挑戰賽」活動時,把「龍年」譯為「Loong Year」,把「龍舞」譯為「Loong Dance」;1月22日,在華為的新春廣告片中,也出現了「Chinese Loong」的翻譯。「譯龍為‘loong’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