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外打造國潮市集、玉淵潭早櫻2月初綻放……北京春節年味兒濃

在年青人紮堆兒的THE BOX朝外體驗國潮創新之美,去玉淵潭欣賞2月初的早櫻感受「春暖花開」……龍年春節的腳步漸近,北京各商圈、博物館、公園年味兒正濃,一系列精彩、熱鬧的春節活動即將上演。

THE BOX朝外:將打造國潮聯合市集專區

年青人熱衷的打卡地——位於朝外大街的THE BOX朝外將迎來中國風和潮流範兒十足的龍年春節。1月28日上午,記者在這裏探訪時看到,商場里滿是年味兒,金龍「遊走」於滾動的LED大屏,喜慶的中國紅元素點綴著時尚的商舖,一組組遊戲互動裝置已經擺放就位。

金龍「遊走」於THE BOX朝外的LED屏幕上,為商場增添不少年味兒。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金龍「遊走」於THE BOX朝外的LED屏幕上,為商場增添不少年味兒。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THE BOX朝外丨年輕力中心媒體及全域合作總監張西蒙介紹,商場將打造國潮聯合市集專區,展示非遺手作、龍年文創等,讓市民朋友沉浸式體驗國潮創新與民俗文化的融合之美。作為年輕力聚集地,「龍年大擂台」「騰龍獻瑞藝術裝置展」等吸睛有趣的活動吸引年青人,讓年味兒「潮」起來。

春節期間,朝外南街在星球燈的照耀下將營造出「宇宙與你共賞月」的浪漫光影場景,結合化家胡同「龍躍金屋」等一系列新春打卡點位扮靚朝外大街。即將於「五一」前開業亮相的昆泰大廈也加入此次節日亮化的行列,以LOGO藝術裝置燈、「魚躍龍門·升龍交泰」藝術樓梯和樓梯光影展現燈光藝術的魅力。

玉淵潭公園:早櫻品種將於2月初綻放

龍年到來之際,玉淵潭公園在春節、元宵節期間,將打造賞景、觀花、冰雪、文展、科普、文創和送福等七個新春系列活動。大紅燈籠、中國結、福字、串燈等節日元素將為園區增添年味兒,市屬公園春節IP形象「隆隆」也將和市民遊客見面。

活動期間,櫻花園景觀大道沿線將佈置多個遊客打卡點、燈籠陣、年俗文化櫥窗、葫蘆串燈、中國結等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夜間,西門外主題造型和園內大紅燈籠將定時點亮,為西三環增添流光溢彩的節日景觀。

玉淵潭公園黨委副書記夏國棟介紹,為了讓市民遊客提前感受「春暖花開」,公園櫻花科技人員通過對溫室大棚內外控溫、容器育苗等技術措施,精心培育出早櫻品種,擬於2月2日在公園科普廣場正式亮相。盛開的早櫻搭配年宵花等家庭園藝植物,打造新春亮麗的「小櫻驛站」。

春節期間,科普廣場將舉辦「春櫻賀歲 次第花開」櫻花主題文化活動,正月初一、初三、十五將開展剪窗花、繪臉譜、做燈籠、寫對聯、插花桶等傳統民俗活動。此外還有射箭、套圈、投壺、猜燈謎、古詩詞挑戰等傳統趣味遊戲。

玉和集櫻展室將開展「技藝—中國非遺文化展」,2月3日、2月18日將分別邀請非遺、傳統技藝傳承人與遊客進行互動體驗。2月10日至17日每天上午,將開展龍年專屬文創燈籠製作親子體驗活動。

崇文門商圈:年貨節吉祥物「龍咚咚」亮相迎春

1月28日10時許,市民張華帶著孩子們到國瑞城購物中心購買紅燈籠、福字、窗花等年貨,雖未到春節,但孩子們已經穿上了大紅棉服,特別有過年的氛圍。張華說:「紅燈籠、福字……都是春節的傳統裝飾,走進商場買年貨,一方面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前感受過年氣氛。」

1月28日,國瑞城購物中心,紅紅火火的對聯、福字等年貨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1月28日,國瑞城購物中心,紅紅火火的對聯、福字等年貨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在國瑞城西廣場,崇文門商圈年貨節專屬吉祥物「龍咚咚」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崇外街道營商專班科長趙屾屾介紹,2024年是龍年,「咚」諧音東城的「東」,「龍咚咚」寓意著來年喜慶熱烈、五穀豐登。

今年春節期間,崇文門商圈將搭建14個戶外展賣棚房,主要售賣稻香村、京華茶葉、便宜坊、月盛齋等老字號商品,老北京兔兒爺、糖葫蘆等年貨禮品,以及來自阿爾山的特產等優質商品。

此外,為增加節日氛圍,新世界百貨一期廣場設置紅燈籠走廊;二期廣場搭建龍年造型燈光走廊,二期商場外立面的霓虹燈也將於夜間開啟。節日期間,配合年貨節活動,各商場室內也都增加了節日裝飾,不僅有小景觀點位佈置,還計劃通過燈籠、福字等營造節日氛圍。哈德門中心中廳計劃作為「花市元宵燈會」主場,屆時將配合元宵燈會進行整體裝飾。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尋龍小課堂」邀青少年互動

春節期間,帶孩子逛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年春節,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將為市民朋友送上春節文化「大禮包」。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展出孩子們創作的以龍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展出孩子們創作的以龍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在博物館一層臨展廳的「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圖片展」,數百幅祥龍題材的文物藝術品將在春節期間和觀眾見面。「來龍去脈」單元展示龍形象的誕生與演變;「龍騰四海」單元通過玉器、兵器、繡服、建築、繪畫等各門類文物中出現的龍紋飾,闡釋龍形像在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龍的傳人」單元分別從傳說信仰、節慶民俗、工藝美術等方面展示龍文化在民俗中的生動體現。

除此之外,展廳中為青少年觀眾設置了「尋龍小課堂」互動空間,孩子們可以觀看相關皮影影片,並參與繪製龍紋拚圖等活動。這不僅能為孩子們提供生肖文化的相關知識,還能給他們的寒假生活增添一份樂趣。

博物館三層臨展廳展出「安和常樂——中國古代吉祥文物展」,分為福、祿、壽、喜、財五個部分。展覽還在尾廳特意設置了「吉祥小課堂」互動空間,融入非遺元素,將繪有吉祥紋飾的金氏宮廷風箏作為互動區的裝飾主題,並舉辦非遺手工體驗活動。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