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水利工程」通水 「粵」進新天地 助力大灣區

雨雪阻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困難阻擋不住發展步伐。水自西江來,潤澤大灣區。1月30,備受矚目的大灣區「超級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西起西江幹流順德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長113.2公里,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廣東「超級水利工程」通水,「粵」進新天地,助力大灣區。

告別缺水困擾,奔騰發展動能足。眾所周知,南方降水豐沛,但多集中在汛期,缺水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南方地區。20世紀初,香港多次出現每日僅供水1小時,用船從珠江口運取淡水方能解決居民用水的窘境;在1991年,深圳發生了建立特區以來最嚴重「水荒」,每日供水量的缺口在10萬立方米以上;新豐江水庫在最危急的時候,連續25天低於死水位運行,東江幾乎就要斷流。東深供水工程,解決香港用水問題;東江水源工程,解決深圳水荒;但是,還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東江已經無法滿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西水東濟」迫在眉睫。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統籌佈局,高瞻遠矚,建設成功,廣州南沙、東莞、深圳單一的供水格局將被徹底改變,三地居民將喝上源源不斷的西江水,廣東「西水東濟」成為現實。這一工程還為香港、廣州番禺、佛山順德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並逐步退還東江流域生態用水,進一步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為其發展注入磅礴動能。

奇蹟在奮鬥中誕生,創新在攻堅中壯美。工程複雜,任務艱巨,困難重重,這樣一個跨流域調水工程,幾乎比登天還難,但是,正是在攻堅克難的奮鬥與拚搏中,創造了奇蹟,打造了創新,站起了偉大。建設者們採用難度極高的深埋盾構輸水型式,既解決了沿線地市的後顧之憂,又節約了近2萬畝土地,為大灣區未來發展預留寶貴的土地和淺層地下空間資源。從三角洲富水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長距離深埋盾構施工,到高水壓盾構隧洞襯砌設計施工;從寬揚程變速水泵研發,到長距離深埋管道檢修;再到建設者可以同時投入48台「量身定製」的盾構機穿山過海,工程還可實現「數字孿生」,只需要一個數字化平台,就可以完成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多項世界級難題被攻克,創造諸多世界奇蹟,這座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調水工程正式面世,讓人驚歎。成功的桂冠荊棘編成,偉大的事業磨礪中誕生。

展望未來,「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幹網正鋪展。「縱」,指的是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幹流五大河流。 「橫」,指的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以及已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統籌推進河道型、水庫型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等工作,構建覆蓋全省16個地級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萬人的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最終徹底解決廣東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與生產力佈局不匹配的問題,廣東發展暢通無阻,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超級水利工程」通水,奔湧而出的清澈江水,賦能「粵」進新天地 助力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發展澎湃向前。(金羊網 文/殷建光)

編輯:聶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