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提到「開發森林食品」究竟是什麼?

森林食品作為關鍵詞之一,被寫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強調「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寬食物來源,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明確指出「支持深遠海養殖,開發森林食品」。向海洋、森林要食物,這為大食物觀提供怎樣新的內涵?該如何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食物來源?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張柏林。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張柏林。受訪者供圖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張柏林。受訪者供圖

森林食品是第三大農產品

21世紀初,國務院提出《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將森林食品與生態旅遊、花卉園藝及經濟林等列為重點發展對象,並作為新型產業突出發展。2015年,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對外公佈了森林食品的認證標準,首次界定了森林食品的概念、種類,以及認證規範和程序,將森林生態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微生物及動物為原料生產加工的各類食品統稱定義為森林食品。

森林食品是具有原生態、無汙染、健康、安全等特性的各類可食用林產品。張柏林說:「森林食品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滿足社會群眾健康生態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求。」

「比如蘑菇、石斛、木耳,我們身邊有很多食品其實都算作森林食品。」張柏林介紹,森林食品被劃分成植物源食品、動物源食品、生態食用菌、生態飲用水四大類,產品需要遵循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以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為前提,按照特定的生產標準組織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證,具有‘森林食品’的標識。」

張柏林介紹,當前,森林食品已經成為我國繼糧食、蔬菜之後的第三大農產品。據《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2021》,我國各類經濟林產品總量達20726.5萬噸,各類可食用林產品總量達20334.36萬噸,佔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9.78%,且增產擴產潛力大於水稻、玉米、小麥三大主糧。

開發森林食品有助於發展林下經濟

「森林食品的開發有助於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就拿黑龍江省為例,林果產業的經濟效益突出。」張柏林介紹了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黑龍江省各類經濟林種植面積突破15.333萬公頃,林果生產加工企業超過600家,堅果加工企業超過400家,藍莓加工企業超過200家。以2018年為例,黑龍江省各類林果產品產量達到96萬噸。從經濟效益來看,黑龍江省林果產業產值持續多年呈增長態勢,2018年黑龍江省林果產業產值為28.55億元,較2014年增長了32.2%。

張柏林介紹,林下經濟是依託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遵循可持續經營原則,以開展復合經營為主要特徵的生態友好型經濟,森林食品的開發和發展林下經濟,向森林要食物,是踐行大食物觀的具體體現。他認為:「森林食品的開發能夠增加我國食物供給能力、豐富食物來源、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構建一個更加多元的食物供給體系。」

當前,我國的科研工作者正將一些稀有、珍貴的森林食品資源引入,發展森林食品的原料基地。「比如已經形成的大宗木本糧食、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果、山野菜、食用菌、中藥材等基地,這些食品的功能性以及特殊的口味獲得人們的喜愛。」張柏林表示,開發更多的森林食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森林食品的開發應該更加綠色和可持續

當前,我國的森林食品發展,逐漸轉化成森林生態食品的發展。張柏林表示,在森林食品定義的基礎上,森林生態食品應當產自原生境條件下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或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系統健康、具有典型森林小氣候特徵的人工林,森林經營過程嚴格遵循森林生態系統經營原則,不人為干擾破壞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固有的自肥能力、自淨能力、自我平衡能力、自我修復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

張柏林提出:「天然、綠色、原生性等森林生態元素是森林生態食品選擇與確立的關鍵點。」2020年《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森林生態食品總則》正式發佈,充分表明森林食品的開發是生態發展、綠色經濟背景下的產物。張柏林強調:「森林食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及可持續性是森林資源進一步生態發展與合理利用的關鍵。」

張柏林認為,當前我國森林食品的開發仍面臨挑戰。他說:「比如,在森林自然資源進行旅遊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由於缺少全面系統的科學論證,導致由於長期對森林資源的粗放開發以及盲目利用而衍生出一系列不良的後果,這也讓森林生態功能面臨挑戰。」

「我國森林生態食品的現狀與發展對於指導森林生態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森林產業附加值策略的製定具有重要作用。」張柏林表示,面臨森林食品開發的挑戰,應該抓準我國森林生態食品的現狀與發展路徑,朝綠色和可持續的方向探索。

為森林食品的開發建立發展典型

那麼,森林食品的開發應該怎麼做呢?張柏林認為,應該多方統籌規劃林下經濟,協調發展,並且重視人才培養體系,為森林食品的開發建立發展典型。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市場調控。」張柏林說,「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引導者角色,比如謀劃設計林下經濟發展規劃,製定配套支持政策,引導資本投入,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等。」

以貴州省為例,張柏林介紹,貴州省錦屏縣引進龍頭企業,以鐵皮石斛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為技術支撐,建立「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在銅鼓大同、龍池架寨、三江便團等地建立鐵皮石斛林下栽培基地、種苗馴化基地,開發石斛花茶等石斛系列產品,並形成林農文旅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該縣實現了超過兩億元的年產值,為脫貧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張柏林表示,這就是森林食品開發的有力典型示範。他說:「通過建立典型示範機制,就可以對當地予以重點扶持,並逐漸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帶動效應、發展特色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林下生產經營格局,能夠推動林下經濟縱深發展。」

2024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開發森林食品」,張柏林表示,這是大食物觀下食品相關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方向,他說:「我期待口味越來越多元的未來市場,也看好林下經濟、綠色發展的未來。」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