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探訪內蒙古首支女子護邊隊:「最美警花」在大漠綻放

中新網阿拉善2月6日電 題:探訪內蒙古首支女子護邊隊:「最美警花」在大漠綻放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我們通常聯合黨政軍警民,以車巡、步巡結合的方式,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巡邊踏查。在新年、國慶等節假日,我們會加大巡查頻次,確保邊境地區持續安全穩定。」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公安局邊境管理大隊巾幗巡防服務隊隊長少日高格說。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進行巡護。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進行巡護。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阿拉善右旗位於內蒙古最西岸,地處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交會地。這裏自然環境惡劣,生態脆弱,是內蒙古乃至全國沙漠最多、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阿拉善右旗北界邊境線長45公里,這裏大部分區域是戈壁荒漠,四季風沙不斷。2023年4月,阿拉善右旗公安局邊境管理大隊巾幗巡防服務隊正式成立,這也是內蒙古首支女子專業護邊力量,是邊境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走訪農牧戶。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走訪農牧戶。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巾幗巡防服務隊由12名女民警輔警及10名女護邊員組成,這些隊員分佈在阿拉善右旗7.3萬平方公里、45公裡邊境線、2萬餘平方公裡邊境管理區。她們不僅要承擔本單位的警務工作,還要定期執行巡邊護邊、宣傳宣講、服務農牧民的任務。

進入冬季,牲畜的草料是牧民家裡的必備物品。天色漸晚時,阿拉騰敖包鎮牧戶傲雲那買的草料才拉到家門口。

「一個人卸,一般要卸幾個小時。」傲雲那第一時間想到阿拉騰敖包邊境派出所。一個電話後,正在巡邊的巾幗巡防服務隊隊員趕來,幫她在天黑之前卸完了草料。

「巾幗巡防服務隊充分發揮了女性善於傾聽、善解人意、工作細緻的優勢,在調解糾紛、為民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阿拉騰敖包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敖日格拉說。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隊員和「北疆楷模」尼瑪老人在一起。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圖為巾幗巡防服務隊隊員和「北疆楷模」尼瑪老人在一起。阿拉善盟公安局供圖

「北疆楷模」尼瑪老人家住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蘇木,離邊境線僅11公里。老人腿腳不好,巾幗巡防服務隊會定期到這裏,踏著老人深深淺淺的腳印巡邊。每次巡邊踏查結束後,隊員們都會到尼瑪老人家,幫老人幹活、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巡邊故事。

「能成為內蒙古首支巾幗巡防服務隊隊員非常高興。作為一名管理輔警、一名新時代女警,將全面落實各項巡邊控邊舉措,全力維護轄區安全穩定,讓青春在大漠邊境綻放。」隊員馬娟說。

巾幗巡防服務隊中,隊員平均年齡只有25歲,她們大多初為人妻、人母,長時間在邊境一線工作,心中有著對家人的無限愧疚。

隊員趙燕在阿拉善右旗公安局邊境管理大隊博源警務室工作,她的愛人是一名消防員,工作地點在阿拉善右旗雅布賴工業集中區。夫妻相距100公里,而他們的孩子才兩歲,由遠在阿拉善左旗的老人照顧,更是與趙燕相隔著500多公里,每天的親子時光只能借助影片通話實現。

「我們一家三口,身處的位置在地圖上連起來像個三角形。」趙燕說,每次休假結束,離開家關門的瞬間,都會聽到孩子的哭泣聲。

不只是趙燕,駐守在邊境一線的每一名女警亦是如此。當她們穿上警服,踏上祖國的邊境線時,便成為守衛邊疆的「女戰士」;當她們紮根基層,深入農牧民家中服務時,便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在祖國北疆的大漠戈壁,她們綻放出新時代女警的別樣風采。(完)

責任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