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00後」養老護理員的春節:「老人也是我的家人」

中新網成都2月12日電 題:「00後」養老護理員的春節:「老人也是我的家人」

記者 王鵬

2月12日,大年初三。在成都市郫都區一家養老服務中心內,24歲的養老護理員陳豔一大早起床,為幾位高齡老人洗臉、打掃房間。這是工作三年來,陳豔第一次不能回家過年。「跟這裏的老人相處久了之後,跟他們有感情了,也把他們當家人了。」她笑著說。

春節假期期間,陳豔給老人擦臉。呂楊 攝春節假期期間,陳豔給老人擦臉。呂楊 攝

陳豔工作的養老服務中心有八十多位老人,平均年齡在85歲以上,一大半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作為這裏最年輕的護理員,陳豔選擇了一個絕大多數年青人不會從事的職業。

「其實我從小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一直喜歡和老年人相處。」談及職業選擇的緣起,曾是留守兒童的陳豔回憶起了成長經歷。也正因如此,讀職校時她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後來攻讀大專也未更換,畢業後順理成章來到了養老服務中心。

陳豔的大學班級中有51名同學,最終在養老機構工作的寥寥幾人而已。年青人避開這樣的工作,其實並不讓人意外——這是一份相當瑣碎、辛苦的工作。

每天早上起床後,陳豔要為老人打掃房間衛生、倒熱水、洗臉,然後帶老人吃早餐。吃完飯,是聊天、曬太陽、保健操的時間。到了下午,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她安排大家進行打麻將、手工、唱歌跳舞等活動。老人睡得早,到了傍晚,陳豔要給老人洗腳,或擦拭身體、洗澡。

春節假期期間,陳豔給老人洗腳。呂楊 攝春節假期期間,陳豔給老人洗腳。呂楊 攝

平均年齡超85歲的老人,能自己進食的並不多,需要養老護理員一口一口喂。日常工作中,有些老人因患病情緒不穩定,意識不清楚,甚至會對護理員發脾氣。有時,家屬也不理解護理員的難處,說話難聽。受了委屈,自然需要排解,這也是剛工作時陳豔「三天兩頭哭」的原因。

「這些經歷和工作內容,爸爸媽媽是不知道的,我也從來沒說過,他們會心疼。」說起父母,陳豔瞬間紅了眼眶,她仰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平複好情緒後,她對記者說,父母一直希望她轉行,「但我一直沒放棄,我覺得這個專業以後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正因對職業充滿熱情,這個活潑開朗的「川妹子」在工作中總結了很多經驗和辦法。

比如,對於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她不叫「爺爺奶奶」,而是直呼其名。「因為他們不知道‘爺爺奶奶’是在叫他們,雖然糊塗了,但一般都記得自己的名字。」對於如何逗老人開心,她還有自己的「方法論」,「人上年紀了,其實就跟孩子一樣,你要換個視角,進入他們的世界。」

工作久了,陳豔也跟老人有了情感牽絆。一次,她去外地出差一週,回來後,一位爺爺看到她,直接哭了出來。「他以為我不回來了,辭職了。」陳豔后來從老人兒子處瞭解到,老人以前是教師,性格剛強,從沒見哭過。她不僅被震撼,也意識到相處久了有感情,老人們離不開她。

春節假期期間,陳豔帶老人做手工。呂楊 攝春節假期期間,陳豔帶老人做手工。呂楊 攝

在許多人眼裡,養老院往往冷清,缺乏生機。陳豔反而認為,在這裏待久了,會發現開心的一面。「除了瑣碎和辛苦,也有喜悅和成就感。」有時,陳豔路過老人的房間,在門外打個招呼,老人便會把她牽進房間,拿出好吃的塞給她。甚至有些老人不聽兒女的話,只聽護理員的話,更讓她有成就感。

「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不孝順的孩子才會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其實大錯特錯。」陳豔說,對於老人,尤其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陪伴。自己長期待在家裡,反而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際交流,要說話思考,病情反而會緩解。我也想讓老人的晚年活得更有尊嚴。」談及未來,陳豔說自己並不打算放棄這份工作,會一直堅持下去。「我就在想像,等我老了,也有一個年青人這麼照顧我,天天逗我笑,多好啊。」她寬慰著自己,笑了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