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週年:見證香港半世紀反貪史

中新網2月15日電 「你好,我們是ICAC」「廉政公署查案,不方便透露」「廉署請你喝咖啡」……提到香港廉政公署,不少人都會想起這些耳熟能詳的香港影視作品經典台詞,以及古天樂、劉青雲等港星塑造的廉政公署調查人員角色。

  香港影視作品截圖。  香港影視作品截圖。

2024年2月15日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週年。50年前,香港為什麼會成立廉政公署?它的宣傳為何能做到家喻戶曉?「約你到廉署飲咖啡」何以成為令貪汙分子聞風喪膽一樣的存在?

廉政公署在香港是一個什麼樣的執法機構?

  香港廉政公署資料圖。圖片來源:香港星島網  香港廉政公署資料圖。圖片來源:香港星島網

香港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為ICAC),也被香港市民稱為「老廉」「廉記」。

今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週年。回顧香港半世紀的反貪歷史,廉政公署始終在反貪路上保持無畏無懼、剛正不阿。

自成立以來,廉政公署一直獨立運作,全力打擊貪汙。1997年香港回歸後,廉政公署直接向特區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需要定期向行政會議彙報。

廉政公署的調查權和律政司的檢控權分立,香港特區《基本法》亦訂明廉政公署在憲製上保障廉署的工作不受干預。

為什麼會成立廉政公署?

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香港貪汙問題嚴重。在公務員團隊,無論職位高低,大部分公務員都涉及以權謀私。貪汙風氣在警隊中尤為嚴重,受賄的警務人員更包庇黃、賭、毒等各種非法罪行。一位被治罪香港警司曾有這樣的供詞:「貪汙在香港警察隊伍中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覺,白天起床、刷牙一樣自然。」

香港市民在生活中處處飽受貪汙之苦。救護人員在接送病人往醫院前,向病人索取茶錢、病人還要打賞醫院的員工,才可取得開水或便盆。就連輪候公共房屋、申請入學或各種公共服務,也要賄賂有關官員。

  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  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

1973年,外籍總警司葛柏的貪汙案,讓民怨升達沸點。葛柏被發現擁有超過430多萬港元財富,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貪汙得來。

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內解釋其財富來源,然而,在此期間葛柏竟輕易逃離香港。葛柏潛逃讓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香港市民要求港英政府緝拿潛逃的葛柏歸案。

面對市民的強烈要求,港英政府意識到必須有所行動。葛柏潛逃後,高級副按察司百里渠被任命組織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葛柏潛逃事件。百里渠之後在發表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有識之士一般認為除非反貪汙部能脫離警方獨立,否則大眾永不會相信政府確實有心撲滅貪汙。

時任港督麥理浩接納了百里渠報告書的建議。在1973年10月的立法局會議上,宣佈成立一個獨立的反貪汙組織。

廉政公署在1974年2月15日正式成立,以執法、預防及教育「三管齊下」的方式打擊貪汙。

而逮捕葛柏回港是廉政公署成立後的首個重要任務。最終,葛柏被控串謀貪汙及受賄,罪名成立,判處入獄四年。

葛柏案件充分反映廉政公署打擊貪汙的決心,成功打破了社會上部分人士批評廉政公署「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說法,贏得市民的肯定和信任。

廉政公署的宣傳為何能做到家喻戶曉?

「香港勝在有ICAC」,這一1997年廉政公署的宣傳口號在香港早已家喻戶曉。也正因為有這樣堅持不懈的宣傳,讓廉潔成為香港社會重要的核心價值。

曆年來,廉政公署堅持投放宣傳短片及海報,同時還是香港首個製作電視劇集作為宣傳工具的政府部門。第1輯「廉政行動」在1975年播出,至今已播出數輯。通過大眾媒體宣傳,讓廉政公署肅貪倡廉專業形象更深入民心。

  廉政公署經典宣傳海報。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官網  廉政公署經典宣傳海報。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官網

70年代,廉政公署剛剛成立,宣傳重點在改變市民對貪汙的態度。「挺身而出,舉報貪汙」的宣傳口號鼓勵香港市民挺身舉報貪汙,同時還宣傳舉報熱線266 366,當時,香港市民有一句口頭禪便是,「266 366 又好記又好讀」。

80年代的宣傳口號「早知結果,何必當初」,配上囚車畫面,希望以「靠嚇」方式呼籲民眾不要貪汙。

進入90年代,廉政公署為了強調廉潔是香港的價值,推出家傳戶曉的「香港,勝在有ICAC」的宣傳短片。

之後「香港,勝在有你同ICAC」和「香港,一直勝在有你同ICAC」的宣傳口號也傳遍香港大街小巷。

深入社群的分區辦事處是什麼?

廉政公署讓香港從貪腐重地轉變成廉潔之都,不僅僅得益於宣傳短片深入人心,更少不了分區辦事處的功勞。

  廉政公署宣傳海報鼓勵市民到分區辦事處舉報貪汙或諮詢。圖片來源:香港星島網  廉政公署宣傳海報鼓勵市民到分區辦事處舉報貪汙或諮詢。圖片來源:香港星島網

分區辦事處作為市民和廉政公署連接的橋樑,通過和市民面對面接觸,與地區組織緊密聯繫,廣泛傳揚肅貪倡廉的信息,深入社群推廣廉潔。

各分區辦事處除了統籌特定的倡廉項目,還舉辦地區的公眾參與倡廉活動,以爭取更多市民及地區團體對廉政公署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和鼓勵市民舉報貪汙。

而且各分區辦事處也能提供接受貪汙舉報及查詢的服務以方便市民。由於大部分屬親身和具名舉報,可追查的比例相當高。

如何讓舉報者做到「無憂」舉報?

圖為香港廉政公署錄影會面室的設施。 李誌華 攝圖為香港廉政公署錄影會面室的設施。 李誌華 攝

廉政公署通過以下方式確保舉報人員的個人信息安全,還簡化了舉報流程。

無須足夠證據:在香港要舉報貪汙,無須舉報者掌握足夠證據,只要說明已知情的懷疑貪汙事件,廉政公署便會跟進。

無須擔心個人資料或投訴資料外泄:所有的舉報資料只會存放在機密檔案內,只有獲授權人士在「有需要知情」下才可翻閱這些資料,所以舉報人無須擔心個人資料或投訴資料外泄。

香港廉政公署錄影會面室,其獨特的三角桌設計使嫌疑人在會面過程中減少對峙感覺。中新社發 張宇 攝香港廉政公署錄影會面室,其獨特的三角桌設計使嫌疑人在會面過程中減少對峙感覺。中新社發 張宇 攝

無須預約及填表:舉報人無須預約或填寫任何表格,只需聯絡廉政公署的24小時舉報中心或分區辦事處,將投訴事項告訴當值主任。

風雨50載 屢破重大貪汙案件

廉政公署自1974年成立以來,曾經處理多宗對香港反貪歷史有重大影響的貪汙案件,包括:26座公屋貪汙案、華探長貪汙案、葛柏案、律政高官受賄案、佳寧集團詐騙案……

  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臉書帳號  圖片來源:香港廉政公署臉書帳號

「約你到廉署飲咖啡」也成為令貪汙分子聞風喪膽一樣的存在,因為廉署請你喝咖啡,這意味著廉政公署請你協助調查。

香港由昔日一個貪汙猖獗的城市,成功「變身」為廉潔城市,成為國際知名的反貪先驅,廉政公署的反貪工作成果獲得國際高度評價。

風雨50載,廉政公署半個世紀的反貪歷史繼續照亮香港廉潔的道路。風雨50載,見證了廉政公署無懼強權、捍衛廉潔社會的決心。(完)

【編輯:於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