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地球巨眼」蓋上奮鬥青春之印

    距離南非開普敦600公里的卡那封鎮,是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線建設團隊的駐地,也是他們度過龍年春節的地方。

    國際大科學工程SKA是由全球多國合資建造和運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建成後將比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靈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萬倍,因此被稱作「地球巨眼」。其台址分別位於南非及南部非洲8國、澳州西岸的無線電寧靜區域。由於SKA已進入架設安裝階段,中國電科團隊一行8人早在一個月前就已踏上南非土地,為安裝天線各項工作而忙碌。

    SKA天線建設團隊是看星星的人,只是他們的駐地並沒有「星垂平野闊」的壯觀,有的只是一間10平方米的外場小房屋。

    「恒星具有穩定性,為了精準測試伺服跟蹤精度,我們選擇在夜晚至淩晨進行觀測。」SKA天線團隊伺服設計師耿旭光說。傳統的觀測方法不適用於SKA天線的觀測,耿旭光用類推的方法,在傳統觀測法的基礎上,調整為用光學望遠鏡做天線的指向標校。

    新方法、新設備的出現,無疑點燃了技術突破之路上的一盞燭火,同時也給技術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定能搞掂!」白天翻閱資料、調試研究,夜晚開始多輪測試,從太陽落山到早上5點,眼睛對屏幕必須「寸步不離」,隨時做好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問題的準備,3台電腦、3個人常常擠在不大的房屋裡。

    耿旭光說:「這段時間跟我們在一起的,不是家人,而是設備和星星。」

    SKA地處南非腹地荒漠地帶,因射電天文的要求,SKA站點及周圍地區不能出現無線電信號,團隊只能住在離站90公里遠的卡那封鎮。

    觀測星星,不只需要「金剛鑽」,還離不開「天公作美」。一天,太陽落山後,SKA天線團隊副總設計師楊晉蓉和耿旭光照常到現場準備測試,卻發現雲層較厚,無法正常觀測,可時間寶貴,哪怕有萬分之一的觀測機會,哪怕只有一小時的觀測窗口,也值得等待。

    耿旭光至今還記得,去年盛夏,夜晚的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還要時刻防備蚊蟲的偷襲,驅蚊水用下去小半瓶還是被咬了一身包。直到深夜,才終於「撥開雲霧」,正式開始觀測。

    楊晉蓉打趣道:「我們就是一個看星星的團隊,只要星星‘上線’,我們就要出現!」

    「起繩子,停!再爬點兒杆。」這是在SKA天線攝影測量外場的工作人員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攝影測量採集的數據越準確,越能確保天線的精度和靈敏度。高精度的天線攝影測量必須在較暗光線下進行,所以與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天線工藝師程誌峰的工作基本從晚上六七點鍾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兩點左右。

    長18米、寬16米口徑天線的最高處,離地將近20米,高度相當於7層樓的樓頂。用吊車將吊筐架起,人站在吊筐里,一邊扶著欄杆保持平衡,一邊單手操作數字攝影測量儀器採集數據,這是程誌峰的日常工作。

    晚上開始測量時,為確保測量條件,他會關掉所有吊車燈,黑夜也顯得格外寂靜與漫長。

    在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的半空中,要精準地對天線進行攝影測量,這聽起來就不是一件易事,做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經過上千次測量,程誌峰已遊刃有餘。上上下下走七列,再對天線做環繞式測量,這是他的一套「標準動作」,長年如一日,只為達到最精準的測量指標。

    SKA中頻天線硬件設計師王超,是SKA天線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女工程師。項目到關鍵節點,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辦公室桌子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電腦和厚厚的材料,黑板上時常留下討論時勾勾畫畫的痕跡,這些痕跡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無聲地透露著王超與指標「死磕」的勁頭。

    電磁性能是SKA中頻天線的重要指標,如何在短時間內計算分析並生成大量數據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對她來說,電磁性能的計算與分析,像一片海洋深不見底,找到一個突破點就要一直做下去。

    1個人,3台電腦,幾近瘋狂地計算,她與數據的拉鋸戰就此拉開。

    王超遇到的困難是數不清的,為瞭解決其中的問題,不拖項目「後腿」,她甚至吃飯、走路時都在不自覺地思考。

    「電磁性能計算分析達到完美效果時,讓我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一直支撐我走下去的動力。」王超說。

    一個天線能接收到信號的能量很小,所以有了平方公里陣列SKA的蔚為壯觀。成百上千面天線合力組成探秘星空的「利器」,才能更好地傾聽來自遙遠星空的聲音。

    「就像SKA天線團隊一樣,SKA不是一個人能幹成的,靠的是集體的力量。這裏每一個人,都主動為團隊著想,他們都做到了最好的自己。」SKA中頻天線項目總設計師杜彪說。

    春節到來之際,他們每天的工作節奏依然緊湊:早上6點出發,1小時的車程後抵達目的地,7點半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中午;搶進度的時候,午餐時間還會延後;天線饋源精確測量調整,需在晚上進行,這樣的工作往往一幹就到天亮……

    這群年青人卻樂此不疲,正如王超所說,這是屬於她的「奮鬥」,也是SKA天線團隊每一位青年的奮鬥縮影,為「地球巨眼」蓋上奮鬥青春之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