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增《長三角地圖》,二〇二四版《上海地圖》來了

增,長三角地圖;減,公共交通信息。增減之間,新版《上海地圖》近日如期而至。

每年的《上海地圖》在年初出版面世,用特殊的地圖語言表達城市的更新、生活的向榮,是忠實的歷史記錄者。在信息之外,具有美力、親和力的表達方式,與市民遊客越來越近。

紮根基礎功能,嘗試分流於「線上」

787毫米×1092毫米,是《上海地圖》曆年來遵循的固定版式。面對海量的地理信息,地圖載負量的大小會影響可讀性,因此它是地圖設計和選擇的依據之一。

在2023版基礎上,2024版《上海地圖》以上海市域為製圖區域,由《上海中心城區圖》和《上海市全圖》兩幅地圖組成。地圖內標示了主要道路交通、行政區劃及駐地、軌道交通線路及車站等基本內容,還選取標示了旅遊景點、歷史文化風貌區、醫院、大專院校、商場、賓館等專題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給三省一市帶來強勁動力。《上海地圖》在今年首次增加《長三角地圖》,通過展示長三角區域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網信息,力求在有限的版面中,儘量多提供上海周邊交通信息。

對於軌道交通信息和公共交通信息的取捨,成為新版地圖的又一亮點。市測繪院第四分院陸愛軍表示,軌道交通成為市民出行主要方式,主打「投其所好」,新版地圖放大《上海軌道交通示意圖》,拉開文字間距,佈局清晰,閱讀體驗更好。

上海擁有1000多條公交車線路,如果都裝進地圖,勢必會造成「擁擠」。新版地圖創新性與數字應用結合,把公交信息打包進「隨申行」中,使用者通過掃一掃紙質版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跳入「上海城市出行一站式服務」平台。陸愛軍透露,「隨申行」頁面為這次地圖信息化使用專門改版,只保留3個功能——實時公交信息查詢、公交/地鐵/輪渡一碼通行、虹橋樞紐市內交通信息服務,便於操作。在地圖製作期間,陸愛軍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來驗證「隨申行」的準確性,盡顯測繪工作人專業嚴謹的做事態度。

跳出地圖看地圖,轉型一直在路上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在都市中迷路,幾乎不太可能。這便在另一維度上引申出紙質地圖存在的深意——「跳出地圖看地圖」,用多重形式表達地理與文化的關係。

就拿近3年《上海地圖》來說,2022版的特點是開闢「五個新城」專欄,彰顯上海城市發展「新攻勢」,同時圖文展示紅色場館的基本信息,以此來致敬「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徵程」。2023版則突出呈現上海市郊歷史文化風貌區,進一步挖潛「五個新城」的信息,反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成果。如此,地圖直觀反映了時代印記,無論何時翻看,時代大事件都能歷歷在目。

對於老牌的市測繪院而言,74年來,每一份新地圖的誕生,都承載著無可替代和非做不可的使命。依託強大的數據庫、經驗豐富的團隊,製作一張常規性實用地圖已遊刃有餘。2024版《上海地圖》前後耗時3個月,涵蓋策劃、編製、檢查、審稿、校對等多個環節。團隊幾乎一人多職,同時承擔其他地圖的製作。

世界那麼大,立足於筆下。本著「跳出測繪看測繪」原則,紙質地圖在一代又一代測繪人手中求變求新求突破求生路。近年來,市測繪院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推出首張英文旅遊地圖,讓小籠包大閘蟹登上「城市指南」;在今年推出四國語言的文化旅遊地圖,配色、裝幀設計、圖文符號等表現形式都細緻考究。

「繪就」方圓,「咫尺」匠心。市測繪院第四分院黨支部書記吳宏達表示,以地圖講故事,以故事講歷史,以歷史講人文,地圖從專業領域到跨界融合帶來的新轉變,反映出測繪人孜孜不倦研究與傳播地圖文化。今年,測繪院將推出地圖創意工作室,致力於地圖文化與創意的研究與探索,不斷創新突破,使地圖成為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

文:史博臻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