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家長群》好笑細節源於生活,素材多到電視劇放不下丨主創談

由李亞飛執導、馬廣源編劇,張嘉益、陳好領銜主演的家庭題材輕喜劇《歡樂家長群》正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熱播。該劇以「雙減政策」背景下家校溝通加強而倚重的微信「家長群」作為切入點,通過輕鬆幽默的手法呈現了三組各具特色的家庭關係。其真實細膩又有趣的細節在播出後引發了觀眾的共鳴,不少人表示就像在看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樣。

馬廣源既是職業編劇,也是「雙減政策」實施後第一批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他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劇本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自己微信置頂的「家長群」里的交流,劇中劉向上(張嘉益飾)家的故事有一半都是他的親身經歷。現實生活為劇本創作提供了大量有意思的細節,也讓《歡樂家長群》成為他職業生涯里創作素材最豐富的一部劇,多到一部劇都放不下,不得忍痛做一些取捨。

劇中總在跟爸媽鬥智鬥勇的劉果寧製造了全劇最多的笑料,播出後備受觀眾喜愛。馬廣源稱劉果寧是全劇的喜劇主力擔當,也是他作為編劇花心思最多的小孩角色。「他有一種《成長的煩惱》里大兒子麥克的勁兒,惹事情都是他,喜劇的點也都在他身上。」而且劉果寧幹的很多事也都是發生在馬廣源身邊的「血淋淋」的真事情,劇本只是在藝術上一定程度地誇張呈現了。

張嘉益飾演劉向上,在劇中是個做編劇的爸爸。

家長群的素材多到放不下

《歡樂家長群》中,職業編劇劉向上和職場媽媽戴靜(陳好飾)有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劉果寧(汪煜軒飾)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劉果寶(衛諾謹飾)。因為孩子開學,這對夫妻與朋友、鄰居及其他家長成為了「群友」,上演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馬廣源透露,自己女兒三年前上小學一年級,他也因此成了第一批趕上「雙減政策」的家長。「雙減」之後,家校溝通更頻繁了,「家長群」就顯得特別重要。「每個孩子背後都有好幾個家長,雖然在一個群裡,但原本這些家長互相也不認識,性格、處事方式都很不一樣。所以家長群有時候就特別像一個‘小社會’。」

家長群分為有老師和沒老師的兩種。有老師的群裡氣氛通常很和諧,家長們一般都在回答「好的」、「收到」、「老師辛苦了」,而沒老師在的那個群就不一樣了。「比如有家長在這個群裡討論作業佈置得不合理,但沒有一個人會在有老師的群裡說這個事。」馬廣源在家長群裡是一名長期的「潛水者」(只看不發言),但把它置頂了,閑來沒事老翻看裡面的交流,越看越覺得有意思,由此萌發了想要創作一個劇本的想法。有了想法之後,他誠懇地跟身邊的家長朋友取經,沒想到被問的每個人都能提供一大堆特別有意思的案例,再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收集到的素材非常豐富,多到一部劇都放不下,不得不忍痛做一些取捨。

劇中很多好笑的細節都來源於現實。比如戴靜爸媽幫忙帶孩子被拉進了家長群,帶動了劉果寶班上同學的爺爺輩家長集體進群。加上調皮的劉果寧推波助瀾,希望用「家長的家長」來制衡家長,導致兩代家長育兒觀念的衝突凸顯,引發了「家庭危機」。現實中,馬廣源所在家長群就有不少爺爺奶奶,老人家不擅長操作電子智能產品,經常在群裡反反復複提問,也時常出現送完孩子發現落了東西,在群裡艾特老師說幾點再送到門衛室的。平時接孩子時他也會「偷聽」爺爺奶奶們的聊天,蒐集素材。「他們會說自己都這把歲數了,這麼冷的天來幫忙接孩子,完了還老挨埋怨……只要一個老人家提起,旁邊一群老人家甭管認不認識就會你一句我一句的加入。這都是真實的情況。」

劉向上和戴靜關於「雙減」了還要不要給孩子補課的糾結,也是現實中家長們關心和熱議的話題。劇中,戴靜擔心別人家的孩子都補課,自家孩子學習跟不上,於是也給劉果寧報了補習班,有一次甚至「騙」劉果寧去玩「劇本殺」,其實是一個以「劇本殺」為名的語文補習班。這也是馬廣源的親身經歷。他倒不是為了給孩子補課,而是平時自己就喜歡玩劇本殺,孩子就要求爸爸也帶她去玩。他搜了一下適合小孩玩的劇本殺,最後帶著孩子去了個「兒童劇本殺」,進去後發現其實是個背課文的店。「這哪裡是玩劇本殺呀,不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補課嘛。我跟孩子開玩笑說,要是喜歡的話我可以天天帶你來。」

劉果寧和妹妹劉果寶。

劉果寧是最花心思的小孩

《歡樂家長群》刻畫了三組家庭——劉向上、戴靜夫妻和兒子劉果寧、女兒劉果寶;楊明彪(趙達飾)、景婷婷(淩孜飾)夫妻以及兒子「十五」、女兒「初一」;單親媽媽唐曉薇(王曉晨飾)和前夫馬英傑(劉芮麟飾)、兒子糖豆。馬廣源希望每組家庭都能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劉向上、戴靜一家是最普羅大眾家庭的代表。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夾在中間,既有時間思考育兒,又相對很忙;楊明彪一家老夫少妻,是重組家庭。第一次當媽的景婷婷是很慌張的性格,遇事沒主意,老公又太忙了,就只能老去問鄰居;唐曉薇是散養孩子的代表。「我們不想寫一個很慘的單親媽媽,不想去販賣這種焦慮,其實劇中唐曉薇一家是最歡樂的,孩子也最懂事。現實生活中我也確實發現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比較懂事,也更成熟。」

劇中還有其他兩個有代表性的家庭。

孩子們各有特點——劉果寧調皮搗蛋,劉果寶鬼馬可愛,「糖豆」聰明懂事,「初一」不善表達但很有藝術天賦……他們天真活潑,但有時也會說「大人話」,做出的事情讓人既感到吃驚又好笑。劉果寶才上一年級,就會編順口溜:「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二年級的小辣椒,辣死小豆包;三年級的大菜刀,切斷小辣椒;四年級的大石頭,砸爛大菜刀……」這其實是馬廣源女兒上學路上自己編的,被他一字沒差地用到了劇本里。在他看來,現在的孩子因為上網的緣故,對大人的世界瞭解得很多,有時候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會讓家長覺得既詫異又有合理性,讓人不禁反思。比如他女兒曾經提問,既然很多影片不健康,為什麼小孩可以隨便就能看到呢?「我就蒙了,只能說暫時回答不了,等想明白了再回答。」

劉果寧學習不用功但鬼點子一大把,和爸媽鬥智鬥勇,製造了全劇最多的「笑料」。他因為沒完成暑假作業,給奶奶留字條離家出走,稱自己跟「隔壁初二的小姐姐私奔了」,實際是希望焦急的奶奶施壓,讓爸媽在暑假作業上放自己一馬;劉向上教他造句時說,「可以寫寫你媽媽溫柔美麗,爸爸風度翩翩」,他回懟說:「爸,老師讓我們造句,沒讓我們造謠。」考完試回家他先問考得不好會怎樣,他媽戴靜說氣話:「那就別叫我們爸媽了!」他一聽這個選項還不錯,毫不猶豫遞上卷子:「叔叔阿姨請過目!」

陳好出演該劇給不少觀眾帶來驚喜。

劇集播出後,不少網民感慨說劉果寧讓他們想起了《家有兒女》里的劉星。馬廣源表示,劉果寧的確是全劇的「喜劇主力擔當」,也是他花心思最多的小孩角色。「他(劉果寧)有一種《成長的煩惱》里大兒子麥克的勁兒,惹事情都是他,喜劇的點也都在他身上。創作的時候我們也希望能打造出一個像劉星那樣有意思的小孩的角色。」在馬廣源筆下,成績穩定墊底的劉果寧其實非常聰明,因為只有聰明的小孩才會不斷犯錯,不斷去挑戰各種想像不到的事。不論是輔導作業經常把家長反問得崩潰,還是為了獲得炫酷的「皮膚」通過代打遊戲「眾籌」,都顯示出他很強的邏輯性和執行力。「而且這也都是發生在身邊‘血淋淋’的真事情,我只是在藝術上給誇張了一下。」

《歡樂家長群》里不論家長還是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在馬廣源看來,不完美的人物才是完美的。「如果觀眾看完這個劇覺得某個人就是自己身邊的張三李四,我認為這就是最大的成功。」劇集播出後,馬廣源也一直在追劇看觀眾的反饋,其中一個評論讓他印象深刻。「評論說自己是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的媽媽,看這個劇的時候覺得太太太……真實了。一連用了好幾個‘太’,我看到這個評論感到特別高興。」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