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自由廣西行丨火龍果:點亮大石山區的「星辰大海」

2月21日,豔陽高照,氣溫直逼25℃,與一個月前今年首次寒潮來襲前一樣,不同的是陳修華這次已不焦慮,充分享受這份寒潮來臨前的暖陽,因為本季的果已採收完畢。

初見陳修華是1月19日。那時,廣西龍穗農業有限公司5300畝火龍果進入本季最後的採摘期,下季採摘要等到5月底。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寒潮,作為公司董事長,陳修華親自下地,忙著安排蓋膜或摘果入庫。

隆安縣金穗火龍果產業示範區內,萬盞補光燈彙成燈海,如夢如幻,成為一道美麗夜景。黃永福 攝隆安縣金穗火龍果產業示範區內,萬盞補光燈彙成燈海,如夢如幻,成為一道美麗夜景。黃永福 攝

「火龍果最怕氣溫斷崖式下跌,如不注意防護,果裂不可避免。最後一批果自開花已然98天,果熟蒂落更不堪一擊。」陳修華坦言,這是水果種植的痛點之一。

龍穗公司種植基地位於隆安縣那桐鎮那桐社區那門村。

中國火龍果看廣西,廣西火龍果看南寧隆安,隆安火龍果看那桐,隆安縣躍居全國火龍果第一大縣。2023年,隆安火龍果種植面積7.59萬畝,產值達12.2億元,那桐鎮以種植面積4.5萬畝居全縣之首。10多年間,身為自治區人大代表、南寧火龍果產業協會會長的陳修華,見證了南寧火龍果的異軍突起。

「暮色漸起,上萬盞燈同時亮起,大地化身佈滿繁星的夜空,網民驚呼如同星辰大海璀璨奪目。」——這一「網紅」場景,每年都會在隆安縣連片火龍果種植基地發生。

「夜晚補光,春天是為了讓果苗早日甦醒而開花結果,9月開始補光是為了讓果苗不至於過早‘冬眠’,早起晚睡一個週期可以多收兩到三批果。」陳修華解釋道,為增產增收,基地集成了眾多先進火龍果種植技術,如最初採用的是鍍鋅管材質三腳架支撐果苗,現已發展到雙聯排,極大提高了種植密度和產量。

瞄準火龍果的「星辰大海」,隆安縣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採取「公司(協會)+農戶」「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農村集體土地向公司、生產基地集中。隆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誌康介紹,目前,全縣連片100畝以上火龍果基地達128個,總面積6.29萬畝,原本零星的甘蔗、香蕉地實現華麗轉身。

正月初八,李朝嚐就已從鳳山趕回覆工,與妻子一道開始修剪殘枝、老枝,包括已結果的壯枝,下一步便是施基肥、噴藥防病。

李朝嚐是鳳山縣人,2018年通過招工信息進入龍穗公司打工,現在夫妻倆承包管護著公司的30畝火龍果,薪金收入加產量提成年收入超過10萬元。2021年,買了小車,過上好日子的他不忘鄉親,介紹了20多個同鄉進公司。

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隆安縣,通過發展火龍果產業,不僅富了當地農民,還帶動其他大石山區縣區的農民一起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黃誌康說,火龍果種植破解了石漠化片區長期受困於土地貧瘠、農業產值低的難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數據表明,2023年,火龍果產業為隆安縣鄉村常住人口人均增收2071元。

「目前,廣西火龍果存在散戶過多,無序擴張的問題。」為了這片「星辰大海」成色更足,陳修華建議,火龍果種植應該走品種授權之路,從源頭控制種植規模,以質取勝。

記者手記

將石漠化治理與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

近年來,受益於國內火龍果需求的不斷擴大,廣西火龍果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增長,成為全國最大的種植地,佔國內火龍果產量的三成左右。

火龍果在擁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同時,對惡劣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上世紀90年代,廣西引入火龍果,並逐步在以隆安縣為代表的我區眾多岩溶石漠化山區,進行示範推廣。如今,火龍果產業培育初步成型,破解了石漠化片區長期受困於土地貧瘠、農業畝產值低的難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

廣西石漠化地區涉及數十個縣區、大量脫貧群眾,因此必須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來指導產業振興,搶抓機遇、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將石漠化治理與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不斷提高生態效益,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為大石山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廣西水果產業方案。

報紙版面截圖。報紙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