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李成貴:都市農業要強化功能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都市型農業等「三農」話題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焦點。北京特大城市如何更好地發展都市型農業?3月9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委副主任,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李成貴。他認為,北京「三農」工作已步入新階段,要更加鮮明地發展「都市型農業」,轉變觀念、強化功能性,為城市消費者提供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委副主任,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李成貴。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委副主任,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李成貴。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李成貴表示,北京「三農」發展已經步入新階段,應該轉變觀念,依託都市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向市民提供特色農產品和可遊可賞的生態環境。「北京這樣的大都市,耕地面積少、人口和市場龐大,決定了其不可能像糧食主產區一樣走以種植業為主的道路。」李成貴說,北京都市型農業發展要全面轉向以滿足這個特大城市消費者,在物質、心理,甚至精神層面的需要。「我們要跳出傳統‘三農’思維,在北京特大城市樹立一個以消費者導向為主的發展模式。」

李成貴談到,北京的「三農」要注重內涵式和外延式兼具的發展模式,一方面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北京農業生產率,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要素驅動。在從事高效農業生產的同時,讓一二三產更好地融合發展,讓農文旅融合發展更壯大。「要讓市民一年四季到京郊,都能看到美麗的鄉村風景,品嚐到新鮮的農產品,還能在京郊的大棚里、農場、合作社里觀光遊玩。」

近幾年,北京「三農」工作多點開花,京郊的一些村莊、農場、農業合作社開始嘗試向「都市型農業」轉型升級,但不少農戶、農場人還會面臨一些困擾。「農戶們想發展旅遊,但在現有的土地政策下,想要配套服務設施,還會有政策不協調的情況。」李成貴表示,對於發展都市型農業的大都市來說,土地政策要有靈活性、有彈性,需要探索各種土地利用、供給方式,促進適應大城市都市型農業更好發展。

編輯 唐崢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