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基萊恩·梅菲,讓名聲浪潮早點退去吧丨人物

香港時間3月11日,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基萊恩·梅菲憑藉電影《奧本海默》中的精彩表現,首次提名便拿下了人生第一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盃。該片全球票房超過9.5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傳記片。梅菲的表演,也證實了一件事情:他是荷李活最被低估的演員之一。

基萊恩·梅菲憑藉電影《奧本海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這也是他首次提名該獎項。 圖/IC PHOTO基萊恩·梅菲憑藉電影《奧本海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這也是他首次提名該獎項。 圖/IC PHOTO

在過去近30年里,梅菲創造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角色,英劇《浴血黑幫》系列中的黑幫頭目湯米·謝爾比,電影《風吹麥浪》中的愛爾蘭革命青年,電影《冥王星早餐》中的異裝癖男孩……而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還是他與諾蘭的一系列合作,《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敦刻爾克》,直到第六次合作的《奧本海默》,才讓他成為諾蘭電影中的男主角。

諾蘭在送給梅菲的《奧本海默》劇本上寫了一句話:「最親愛的基萊恩,終於能看到你主演了……愛你的,基斯」。諾蘭想要的是一個在長達三個小時的片長裡,始終能抓住觀眾注意力的人,一個能夠在豪華演員陣容里遊刃有餘、慷慨自信,還可以為角色身上的歷史漩渦留下空間的人。無疑,梅菲是最合適人選。

《奧本海默》開拍前,諾蘭在送給梅菲的劇本上寫下了留言。

諾蘭曾說:「我在幾年前可能犯了個錯,酒後吐真言告訴梅菲,他是他那一代里最好的演員。現在他得以向世人展示,讓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了。」

對於外界賦予的榮譽,梅菲看得很淡。這些年,他始終與荷李活保持著一定距離,就像一位世外隱者,他只把表演這一件事做到極致,時不時從隱秘的生活中出現驚豔世人,然後再次隱於神秘之中。至於那些虛無的名聲浪潮,就讓它們早點過去吧。

梅菲經常引用美國導演西德尼·波拉克的一句話,「成為一名演員,需要30年的時間。」梅菲很相信這句話,「我入行27年了,所以很接近了。」

成為——奧本海默

梅菲成為《奧本海默》的男主角,是從諾蘭那個冷不丁的電話開始的。諾蘭拒絕智能手機、電子郵件,那通電話是通過他妻子兼製片人艾瑪·湯馬斯打出的。梅菲聽到電話那頭的邀請後,立馬就答應了,他知道這是一次機會,並且很可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只有一次。

2021年秋,諾蘭帶著熱騰騰的劇本飛往愛爾蘭,去見他新戲的男主角。對於諾蘭這次親自登門拜訪,之前已經有過五次合作的梅菲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諾蘭每部戲的劇本,都是由他本人或他的家人親自遞交到演員手中的。梅菲很欣賞這種儀式感,連同劇本的打印方式——永遠的紅紙黑字。

兩人約在都柏林的酒店房間里見面,梅菲捧著197頁的劇本慢慢細讀。劇本是以羅伯特·奧本海默的第一人稱視角寫成的,所有的行動、事件,都圍繞著這個人物展開。梅菲稱,這是他讀過的最偉大的劇本之一。

在導演諾蘭心裡,基萊恩·梅菲是飾演奧本海默的唯一人選。

選擇梅菲來飾演奧本海默,基本沒有爭議。諾蘭的禦用選角導演約翰·帕帕席迪拉維杜華評價梅菲時說,他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氣質,無時無刻不散發出智慧,但又帶著惡作劇和神秘感,在他眼睛後面有一種不安的黑暗,這與奧本海默特別吻合。

「當我看到《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封面上奧本海默那雙藍色的眼睛時,我就知道該是哪個演員去演了」,梅菲也正是諾蘭想要的演員。諾蘭在寫劇本時儘量不去想男主角人選的事,但他總會想到梅菲,只有他的眼神才能傳達出那種灼熱感。

梅菲有一雙淡藍色雙眸,有影迷開玩笑說,他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在《奧本海默》中出演重要角色的馬特·戴蒙形容梅菲的眼睛,「有時候你感覺自己就像在他的眼睛里游泳」。

現實中的奧本海默,童年是在紐約上流社會中度過的,父輩是德國移民,身邊輪換著一群歐洲保姆。成年後,他曾在英國、德國、瑞士、荷蘭之間輾轉過一段時間,所以口音並不是典型的美式發音,而是雜糅了多種風格,非常特別。為了接近奧本海默的口音,梅菲反復觀看了奧本海默的講座和採訪片段,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地像他那樣說話。

奧本海默一生菸酒不離手,身形消瘦,1967年死於喉癌。為了接近角色,梅菲嚴格控制飲食,瘦了25斤。他還專門研究了奧本海默拿煙鬥和香菸的方式,並且注意到一個細節——奧本海默抽菸時,喜歡把手放在自己屁股上。在表演上,梅菲不會刻意去還原,他的做法是在準備階段反復練習形成肌肉記憶,等面對鏡頭時,表演就變成了潛意識。

諾蘭說,奧本海默第一次以他標誌性的帽子和煙鬥出場的情景和《蝙蝠俠三部曲》中佈魯斯·韋恩穿上蝙蝠服的場景是有呼應的,以表明奧本海默是一個現實中的超級英雄,他的魔力是利用原子能。拍攝前,諾蘭給梅菲發了一張搖滾歌手大衛·鮑伊「瘦白公爵」時期的照片,穿著高腰壓褶西褲,以及外套夾克、帽子。梅菲覺得,鮑伊總是在創造自己的個性形象和氣質,也在費盡心思讓大眾接受。他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地改變,與奧本海默有重合之處。

在出演奧本海默之前,梅菲曾專門研究過其拿煙鬥的姿態。

為了更貼近角色,梅菲向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請教了一些物理學知識。但想在六個月的時間里,徹底理解那些物理知識是很難的,梅菲所做的是儘可能地把握其中的概念。為了寫出這些數學公式,他練了一個月又一個月,但第一次面對鏡頭寫出這些公式的時候,諾蘭卻把鏡頭對向了梅菲,完全不拍黑板。

《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的作者之一凱·布特花了一天時間,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片場觀看梅菲扮演的奧本海默與他的科學家團隊談論原子彈爆炸的場景。他被梅菲與奧本海默的相似之處震驚了,他感受到了奧本海默的聲音與激情,反復跟片場的工作人員確認,「那是他的藍眼睛?不是戴了隱形眼鏡?」片場休息時,凱·布特向遠處走來的梅菲激動地喊道:「奧本海默博士,為了見到你,我等了幾十年了!」

演員艾米莉·布朗特在片中飾演奧本海默的妻子凱瑟琳·奧本海默,她第一次認識梅菲是在拍攝《寂靜之地2》時。她對梅菲工作的專注十分讚賞,根本沒有社交活動,甚至收工之後都不說一句話,回到自己的房間,保持精力,為第二天做準備。

在新墨西哥州中部拍攝時,每天收工後,馬特·戴蒙、艾米莉·布朗特以及其他演員都會去一家小咖啡館吃飯。「梅菲每晚都被邀請,但他一次都沒來。」馬特·戴蒙說。

他與他的最佳拍檔

梅菲和諾蘭在2003年結識。彼時,諾蘭在張羅演員試鏡的一家酒店裡,從一張報紙上看到了梅菲在電影《驚變28天》中的劇照。用諾蘭的話說,照片中的梅菲剃了頭,眼睛里瀰漫著發狂的神情,他被深深打動了。

從那張照片開始,諾蘭到處搜索梅菲的資料,瞭解他的過去。不久,兩人在洛杉磯見了面,坐下來討論電影,聊了幾個小時,之後諾蘭安排梅菲為自己的新戲《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的「蝙蝠俠」一角試鏡。

諾蘭曾說,當他第一次見到梅菲時,就覺得他並不一定適合「蝙蝠俠」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他去試鏡,其實是一種保持聯繫的方法。梅菲自己也覺得這次試鏡有些荒唐,但最終還是嘗試了,他以布魯斯·韋恩的身份表演,還穿上了蝙蝠俠戰衣,劇組用35MM拍攝了影片,動用了全套的製作模式。試鏡結束後,梅菲都覺得從自己身上看不到角色的影子。

沒多久,諾蘭給梅菲打電話說,蝙蝠俠這個角色應該沒戲了,肯定是巴爾的,但還有其他角色可以選擇。最終,梅菲成就了《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的經典反派「稻草人」。梅菲和諾蘭的合作由此開始。

在成為「稻草人」之前,梅菲還曾試鏡過蝙蝠俠。

諾蘭說,在此之前,只有積克·尼高爾森(在1989年《蝙蝠俠》中飾演小醜)、阿諾特·阿諾舒華辛力加(在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中飾演反派急凍人)這樣的巨星扮演過《蝙蝠俠》系列中的反派角色。所以,這證明了梅菲在表演上的天賦。

2005年,就在《蝙蝠俠:俠影之謎》上映幾個月後,梅菲主演的另一部電影《紅眼航班》上映,兩個反派角色幾乎同時出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一種「那傢伙毛骨悚然」的感覺。《紅眼航班》的女主角瑞秋·馬克亞當斯說:「最善良的人有時會成為最好的反派」。對梅菲來說,他對一個好人的生活不太感興趣,對矛盾、壓力更有興趣。在他看來,所有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有這些元素。

在電影《類人猿行動》中,梅菲出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一道月光照在他的顴骨上,就像一塊石膏。觀眾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問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梅菲的臉,可以在各種角色間遊刃有餘,並且擅長扮演那些受到精神創傷的人。

在諾蘭執導的《敦刻爾克》中,梅菲飾演的角色沒有名字,就叫「發抖的士兵」。在他看來,這個角色代表的是所有從戰場回來、精神受到摧殘的人,他感受到了一種責任感,因此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相關的文章與書籍。

電影《敦刻爾克》中,梅菲飾演的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

梅菲一直都是諾蘭的秘密武器,繼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啟合作,到之後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敦刻爾克》《奧本海默》,兩人合作了六次。除了米高·簡尼(在諾蘭電影中出場7次,如果算上在《敦刻爾克》中客串的配音,則是8次)之外,梅菲是諾蘭電影中出場次數最多的演員。

「我總是會回來找梅菲,因為我喜歡那些分析過劇本和角色的演員,他們懂得如何將劇本和角色融合在一起,成為你最好的合作夥伴。你得和聰明的演員一起合作,而梅菲就是個聰明的演員」,諾蘭說。

在2024年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梅菲憑藉《奧本海默》獲得劇情類最佳男演員獎,他在領獎時回顧了自己與導演諾蘭長期以來的合作。「當我第一次走進諾蘭的片場時,就知道這是不一樣的。我可以從影片的嚴謹程度、專注程度、奉獻程度,以及演員完全沒有任何座椅來判斷,我是在一位有遠見的大師手下工作」。梅菲笑著打趣道。

至於和諾蘭下一部戲的合作,梅菲說,就像《Mission Impossible》一樣,大家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然後切斷聯繫,等待下次突如其來的電話。

無論是梅菲於諾蘭而言,還是諾蘭於梅菲而言,這對最好的合作夥伴似乎永遠都無法丟掉彼此。 圖/IC PHOTO無論是梅菲於諾蘭而言,還是諾蘭於梅菲而言,這對最好的合作夥伴似乎永遠都無法丟掉彼此。 圖/IC PHOTO

敢於冒險的牛仔

梅菲出生於愛爾蘭確克市的郊區道格拉斯,父親在愛爾蘭教育部門工作,母親是一名法語教師,他是家中長子,有三個弟弟妹妹。這是一個很有藝術氛圍的家庭,父親會很多種樂器,音樂也治癒了梅菲的中學生活,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他的表演基因最初也正是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的。

在大學時,梅菲組建了一個名為「Sons of Mr.Green Genes」的樂團,擔任吉他手。當時他在大學攻讀法律學位,只讀了一年就選擇了輟學。而他的音樂事業也不如預想中順利,簽約唱片公司不順遂,作品始終處於「未發表」狀態。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觀看了舞台劇《發條橙》的演出,從此便迷上了表演。此後,沒有接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梅菲,加入了確克的科卡多卡劇院公司,成功試鏡了舞台劇《迪廳孩童》中的男主角,之後這部劇在歐洲、加拿大等地巡迴演出,改變了梅菲的生活。

舞台劇《迪廳孩童》之後,梅菲又出演了同名電影。

「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月內,那是1996年8月:我得到了一份唱片合同,我的法律考試不及格,我得到了《迪廳孩童》的角色,我遇到了我的妻子」,回想起那段經歷,梅菲覺得生活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混亂美

幾年後,舞台劇《迪廳孩童》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梅菲幸運地出演了同一個角色,並憑藉該片獲得愛爾蘭電影獎最佳男主角,開始被業內關注。因為這部影片,梅菲被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關注,得到了《驚變28天》的試鏡機會。丹尼·博伊爾的《淺墳》和《猜火車》是梅菲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部電影,能得到這個角色,對梅菲來說意義重大。這部影片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也間接促成了梅菲與諾蘭的首次合作。

出演電影《驚變28天》讓梅菲獲得了和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合作的機會,也間接促成了他之後與諾蘭的相遇。

2006年,梅菲主演了肯·洛奇的《風吹麥浪》,這是愛爾蘭最成功的獨立電影,也讓梅菲引以為傲。同年,該片在康城電影節上拿下金棕櫚大獎。這是一部時代史詩,講述了一群愛爾蘭青年在愛爾蘭獨立戰爭及內戰中英勇作戰的故事。

梅菲在不同電影中拓展著角色的無限可能性,在《冥王星早餐》(2005)中飾演一個尋找母親的異裝癖男孩;在災難科幻片《太陽浩劫》(2007)中飾演性格猶豫、柔弱的物理學家;在《時間規劃局》(2011)中飾演出身貧民窟的追捕者……

2013年開播的英劇《浴血黑幫》,更讓他收穫了一大批粉絲。這部歷史犯罪劇講述了20世紀初英國伯明翰黑幫家族的故事,梅菲在劇中扮演了一個殘酷而聰明的黑幫頭目湯米·謝爾比,帶領著自己的家族和政府警察等敵對勢力進行殊死鬥爭。目前,該劇已經播出6季。

梅菲用他獨特的氣質,將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和外部行為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在面對敵人時展現出的強大氣場和威懾力,面對親人時流露出的溫柔一面,還是在戰場上揮灑熱血,在議會上施展智慧……他都能完美駕馭。

梅菲不但完美駕馭了英劇《浴血黑幫》中的黑幫頭目湯米·謝爾比一角,其在劇中的造型更是引領了時尚潮流。

為了演好湯米·謝爾比這個角色,梅菲不惜打破自己多年素食的習慣,短時間內增肌以展現人物的凶悍氣魄,在劇中他的西裝穿著和「謝爾比式」髮型,也掀起了全球男士的模仿熱潮。

音樂人白賴仁·伊諾提出過一個觀點,有兩種藝術家,一種是農民,一種是牛仔。農民在自己的田地裡,基本重覆著同一件事情;而牛仔,就像一個創新者,敢於冒險,不斷去探索新的領域。梅菲說,自己肯定是牛仔,但有些演員一直扮演著相似的角色,也是一種選擇,沒有孰高孰低之分。

遠離荷李活

憑藉《奧本海默》獲得人生第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時,梅菲正在愛爾蘭的家裡悠閑地喝著茶,吃著蛋糕。

他的生活一直與荷李活名利場保持著距離,遠離喧囂。2015年,梅菲從倫敦搬回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家,他和妻子、藝術家伊馮·麥健力士,以及兩個十幾歲的兒子住在愛爾蘭海邊一個安靜的小村莊里。

對梅菲來說,這裏的生活充滿了生機。他們豐富的創造力無處不在,畫廊里擺滿了他家人的作品;電台里的音樂是由梅菲和朋友策劃的。偶爾,他也會和朋友們喝上幾杯,帶著兒子飛去利物浦看一場足球比賽,開車送兒子去參加派對。

剛搬到都柏林時,有一家梅菲最喜歡的書店。他每天都會來這裏花50便士買杯咖啡,喝完還可以續杯,梅菲就整天坐在那裡,讀一些戲劇劇本,看完放回書架,回家後,嶽母正好做好了飯。這種普通人的悠閑生活,與置身電影行業作為演員的光環產生了極大的反差。

他的大多數朋友都並非從事影視行業,並且他是朋友中第一個有孩子的人,因此也將是第一個空巢的人。這也意味著他有更多時間看電影、聽音樂、跑步、睡覺。他每天要睡10個小時,不用擔心有各種交際應酬去面對。

他並沒有退出這個行業,只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時,等待那聲電話鈴響。他試圖每年只拍一部電影,但最好不要在夏天,因為夏天的大部分時間他喜歡花在愛爾蘭的西海岸,為他在BBC6台的廣播節目找新音樂,遛他的黑色拉布拉多犬……

梅菲很渴望諾蘭的那種生活,不用電子郵件,也沒有智能手機。不過他無法做到那種極致,只能儘量減少手機上的各種軟件,但音樂應用程序必須保留。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這種生活方式需要強大的自律、自信以及平和的心態,不會擔心錯過任何機會,還要耐得住名利場的誘惑。

梅菲覺得,作為一名演員,最重要的就是過著正常的生活,做著正常的事情,將對生活的觀察,融入到人性流動中。各種派對活動、宣傳,對他來說就像泡沫,並不是說這會讓一個人成為更好或更差的演員,但它將非常限制作為一個人的體驗。在梅菲看來,公眾對演員的瞭解越少,演員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就越有效。

遠離荷李活、遠離名利場、遠離媒體,作為演員,梅菲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過著正常的生活。

電影的各種宣傳工作,經常讓梅菲很頭疼。他也被媒體形容為「難以相處的受訪者」。其實,梅菲只喜歡談論電影本身,而對於媒體想要的個人隱私和八卦段子,在他這裏是個禁忌。

去年電影《奧本海默》上映時,正趕上美國演員工會罷工,梅菲甚至對因為罷工縮短了電影的宣傳時間有些「幸災樂禍」。最後,同一天上映的《奧本海默》和《芭比》都取得了票房成功,在他看來,這就是電影根本不需要媒體宣傳的一個佐證。他還拿《浴血黑幫》舉例,這部劇前三季都沒怎麼宣傳,且還是在BBC2台播出的,只是因為觀眾口口相傳才火了起來。

《奧本海默》上映後,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傳記片,但對梅菲的生活來說,沒有什麼影響。《浴血黑幫》播出後,他也曾感受過劇集帶來的一波熱度和流量,但隨後這波流量就像浪潮一樣退去。他早已看淡了這些,一切終究會恢復往常。艾米莉·布朗特曾說:「如果有誰不是為名聲而生的,那就是梅菲」

梅菲希望自己不要迷失在過去,不要執著於未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控制的現在。過去的事情,他不會把它浪漫化,未來的事情,他不喜歡計劃得太遠,他是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者。

編譯 滕朝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