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綠丨甘肅華亭:「植樹愚公」堅守一生綠山川

央廣網蘭州3月12日消息(記者邸文炯 通訊員張小兵)「栽樹是好事,綠化祖國呢!」歷經「一個甲子」征程,甘肅省華亭市安口鎮雙鳳村村民王登成用60年的堅守讓老虎溝披上了綠裝,現年85歲的他早已兩鬢染霜。

王登成正在護林(央廣網發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供圖)王登成正在護林(央廣網發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生傾力植樹 60載堅守綠染老虎溝

老虎溝地處安口鎮東區山區,山高坡陡,除了好聽的名字外,不過是一座光禿禿的窮山。

60年前,這裏滿山荒草,次生林沙化嚴重。當地群眾形容這裏山是和尚頭,水是泥石流。

1964年,黨中央發出綠化祖國的號召,當時身為村上民兵連連長的王登成帶領民兵將一棵棵刺槐、白楊樹苗栽到了老虎溝溝底,從此,植樹綠化祖國成了王登成一生最重要的事。

「栽樹一來是為了落實黨的政策,二來也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王登成說,他幾乎跑遍當時臨近村社,多方聯繫苗木,發動村民上山,在老虎溝拉開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序曲。

1983年,時逢農村包產到戶,王登成又帶著眾鄉親爬山鑽溝進林,丈量土地、統計樹木,完成了分地到戶、分林到戶的任務。王登成說,「常常是天剛濛濛亮,我們全家人背上乾糧和水,就上山挖坑,挖一個簸箕坑要近一個小時,一家人一天最多能挖三四十個樹坑,手上也磨出了很多硬甲。」

除此之外,王登成還自己育了些白楊樹苗,為了保證苗木成活率,王登成帶著家人,春天下苗子,夏天除草,秋冬剪枝整形,年複一年,一棵棵樹苗栽到山上,山也一年綠過一年。

10年後,這塊昔日的荒山變成了「鬆樹戴帽,刺槐圍腰,果樹坐懷」的「綠色寶石」,一株株核桃、杏、山毛桃、櫻桃等果樹掛上了果,油鬆、刺槐等都長成了碗口粗的大樹

苦心經營林子 巡山4萬餘公里

王登成一輩子栽樹,更愛樹。

「剛開始植樹時,由於樹苗稀缺珍貴,自己就砍些老楊樹、老柳樹上的枝條下來,冬天埋在地裡,到第二年春天發了芽後,拿到山上栽上,剛栽上,有些放羊的人就把樹苗拔了。」王登成說,「有一次,看到一大片樹苗被羊啃成了光茬,我心裡難過了好些天。」由於愛樹,一貫性葛文和的王登成與村里人紅過幾次臉。

從此以後,為了製止牛羊再次啃青破壞,每天堅持巡山護林又成了王登成生活中的第二件大事。

「每天我都要繞栽上樹苗的山走兩圈,看有沒有牛羊啃樹苗,繞一圈大約要一個多小時,走兩里山路呢。」王登成指著山上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說,「這些路都是我巡山踏出來的。」

樹苗漸漸長成了小樹,怕被人砍伐、偷盜和發生火災,這樣日複一日的巡山王登成堅持了下來,春秋交替,年複一年,由於愛樹,這樣的巡山護林王登成堅持了整整60年。

王登成正在護林(央廣網發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供圖)王登成正在護林(央廣網發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畏困難修路 只為鄉親們方便

「修路是好事,鄉親們都走呢,修好路出進就方便。」王登成說,「我是一個黨員,在村里我黨齡最長,受黨的教育最深刻,帶頭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是應該的。」

2006年3月,村黨支部、村委會組織了一場修通進村主幹道的鄉村道路大會戰,當時67歲的王登成是義務工隊伍中最積極的一員。由於地質結構複雜,路修得非常艱難。有一次,在通過一段石礫層時,因為不軟不硬,炸藥一炸一個小坑。面對「攔路華(Rover)」,銀鬚飄飄的老王扛起撬杠爬上去撬,結果撬杠一滑人從三層樓高的石崖上滾了下來。回家僅僅休息了1天,他又回到了工地。

同村的人都說,老王幹起活就不知道累、不知道苦,那種精神、勁頭年青人都比不上。如今,已經85歲的王登成仍然活躍在為植樹造林的最前沿,他的生命也在綠色中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