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網文平台過百萬數據生態分析,部分平台網民跟評熱衷「開車」

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和閱讀習慣的改變,中國網絡文學正在改變文學的傳播路徑,成為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新增長點。然而,網絡文學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由於作品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存在內容安全問題。

近日,由澎湃新聞牽頭髮起,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市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和上海蜜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數字內容生態實驗室」發佈《網絡文學平台生態抽樣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網絡文學從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整治情況等方面進行剖析。報告稱,有少量作品內容涉嫌涉黃低俗或導向不良,其中評論中使用粗俗字詞等涉嫌涉黃低俗類型佔比最高。建議各平台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做好文學作品內容導向管理和互動評論生態管理。

涉低俗問題顯著,跟評熱衷「開車」

根據2023年12月發佈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總量達到3458.84萬部。數字內容生態實驗室抽取國內20家知名網絡文學網站、APP的網絡文學作品部分章節內容和評論進行分析,共計74212章書籍內容和1108717條評論,經過「清穹」智能風控平台機審、人審等多重審核判定後發現,網絡文學總體內容生態良好,但部分平台少量作品仍有涉標題黨、涉不良導向、涉政違規、涉黃低俗等問題。

報告抽樣調查發現,部分書名或章節標題涉嫌標題黨,以誇張、低俗、吸引眼球的方式來誘導讀者閱讀;有的作品部分情節描寫易引發性聯想,涉嫌軟色情。一些都市類、直播類小說中,在涉及對話情節時非必要反復爆粗口,過於粗俗。另外,部分作品中還出現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支持婚外情、一夜情等不良導向內容。在網絡文學作品互動評論中,涉嫌違規類型主要集中在涉粗俗用語、色情低俗、涉政、不良導向四個方面,其中粗俗用語情況約佔九成,部分平台存在網民熱衷通過評論「開車」(話題涉黃,或者是有一些擦邊球的內容)的現象。

強化審核機制,建立立體質量把控體系

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的通知》等政策及規範性文件出台,以及「淨網」「劍網」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網絡文學健康發展,呈現出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有序發展的產業格局。本次抽樣調查中,各平台已鮮見明顯違規的網絡文學作品,出現一大批正能量小說。但由於部分作者盡力迎合一些讀者低俗的閱讀慾望,而平台的推薦算法也會根據點擊率、閱讀量等調整推薦力度,因此,部分平台仍出現少量涉嫌低俗、導向不良的作品。

對此,報告指出,各平台需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做好文學作品內容導向管理和互動評論生態管理。數字內容生態實驗室就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在內容治理中的應用;二是提昇平台內容質量,建立立體質量把控體系;三是引導公眾責任教育,建立或完善監督舉報激勵機制。從上述三方面引導行業內各相關主體,共同推進網絡文學生態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