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文旅,市集正成為城市文化展示基地

北京芳圓里IDMALL商場的負一層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裏正在舉辦一場「朋友市集」。

圖/資料圖片圖/資料圖片

市集上,攤主們在紅白配色的攤位里熱情吆喝,不時地向過往的人們介紹商品。市集的一角,兩位身穿太空服的攤主正在推銷「太空冰激淩」,引得許多孩童駐足;另一邊,「熊叔熊嬸麵包房」傳來了麥芽的芬芳……

趁著大好春光,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的東廣場舉辦了一場國風市集,漢服妝照、國風文創、傳統手作等數十個攤位吸引不少市民光顧。為了迎合市集主題,一些年青人身穿漢服、馬面裙,在城牆下挑選著古風髮簪、精美團扇。

眼下,圖書市集也越辦越多,在朗園village的虞社中心、華熙LIVE·五棵鬆的下沉廣場里,大量閱讀愛好者圍在攤位旁翻閱心儀的書本。

當深層次的城市文化被「市集經濟」喚醒,這樣的熱鬧場景已不少見,隨之興起的「市集文化」也讓年青人多了一個「趕集」的愛好。與以往不同,現在的市集不再販賣瓜果蔬菜,而是咖啡、甜品和手工文創。

在北京工作的雅靜最近幾個週末連續「解鎖」了三四個創意市集。由於創意市集多開在商圈附近,她跟朋友購物休閑之餘就會逛逛周邊市集。她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最喜歡逛的是手作攤位,「每個小物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其他渠道輕易買不到。」在雅靜看來,線下市集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像開盲盒一樣,「沒有目的地逛,總能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

去年夏天,天津馬可波羅廣場旁邊的民族路和光複道上,約40家商戶排成兩行,讓街道變得熙熙攘攘。從北京到天津一日遊的馬瑤注意到,這裏的市集售賣各種造型奇特的飾品、風味各異的小吃、新潮時尚的文創,引得不少人在攤位前駐足、拍照。

無獨有偶,去年端午節和閨蜜一起到河南焦作「Citywalk(城市漫遊)」的溫鑫,也留下了關於市集的美好記憶。據她回憶,恩州驛古街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陽峪絞胎瓷、山陽泥塑、陳氏葉雕等非遺技藝令她大飽眼福;竹筒冰激淩、燒烤宵夜、茶飲等誘人的香氣讓人挪不動腳步。用她的話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這裏看到了我所在城市沒有的煙火氣、文藝範兒,利用假期打卡異鄉市集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作為一種流動的賣場形態,市集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城市商業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全國文旅行業的火爆,文旅市集正在成為遊客們眼中的「目的地」。對此,「朋友市集」策劃人、INK TEAM創始人雷濤表示,市集作為線下營銷的重要形式,能有效促進文旅項目的引流和本地消費的增長。「市集不僅與本地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相關,還與美食美酒等緊密相連,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世界旅遊休閑城市發展報告》也提到,遊客越來越重視旅遊過程中的互動和參與,希望更深入地瞭解和體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創意市集正在成為一個包容性強的城市文化展示基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於夢兒

編輯 李錚

校對 付春愔